海阔地名网 > 常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常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传魏晋时有一个酒仙在此有一酒仙坊,“竹林七贤”之一刘伶来此,酒毕付钱,酒仙拿出一仙袋要求装满一代粮食即可,粮仓已尽也未装满,后大家把酒仙坊所在的村庄称做“长袋村”。“长袋村”这个名字似有指责酒仙贪财之嫌,后改“长”为“常”,取“正常”、“平常”之意而得名。
据岭上有一小梵寺,寺东村为东小梵,寺西村的为西小梵,因居东,故称东小梵。
潘庄村很早以前叫盼架庄,有盼望圣驾到来之意,经多年沿变,成为当今的潘庄。
据传岭上有一小梵寺,寺东为东小梵,寺西的为西小梵,因居西,故称西小梵。
据晋朝刘凌酒量过人,百盏不醉,一次喝了嵇康造的酒,行至中途,酒醉呕吐,酒流至凹地,酒流凹之名由此而来。
因地处凹地,住户多姓姚,故名姚凹。
因居民点住户多姓马,且住在东山岭之上,故取名马岭。
石碑凹原名宣武村,据传说是唐武则天的花园,后来宋代开国元勋石守信葬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石守信家族陵墓,陵前立起高大石碑多幢,因石碑高大而多,改名为石碑凹。
该居民点原住户姓赵,沿沟居住,故取名为赵沟。
曾用名樱桃沟,据传沟内有樱桃树,桃味甘美。皇帝出巡到此,尝后赞不绝口,旨令樱桃作贡物,故取名樱桃沟。因“樱”与“英”同音,且当年的樱桃树早已经不存在成为了过去,遂更名为英古。
拐坪村原名拐枣坪村,据在东西沟沿和小西坡长满拐枣树,特点是枝条曲弯,果实也是细长而味香甜可口,因此前辈取名拐枣坪,后称拐坪。
因杨姓最早在此占产立庄,且沿沟居住,也叫杨家沟,今称为杨沟。
据传该居民点沟底有个古洞,洞口与门道相似,而得名。
据传明朝前,无人居住,村后边有一座寺院,前面有尼姑庵,庵前有条沟,沟里有泉水,取名龙泉庵,后来这里住上了人家,常有人问龙泉庵在什么地方,回答是在半坡上,久而久之,即得名半坡村。
因该居民点武姓人多,地形无规则,弯弯曲曲,形成村庄,所以俗称武家湾。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