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改划全县为10区109乡时,始设置三元乡,以场名作乡名。 解放初期1950年,郫县的第四区的区政府便设在三元场,1952年8月1日,郫县解放后的第一个农村信用社——“郫县第四区农村信用社”便设在三元场,三元场名字一直用到1953年。 直到三元乡、普兴乡、龙溪乡合并为友爱乡为止,三元场在1956年才撤销。 重新使用三元场的名字是在2004年撤销街村成立三元场社区之时。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三元场社区和皇庄村,迎凤村合并成立三元场社区.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三元场社区、迎凤村和皇庄村合并,设立三元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清代的何家场属于孙村二甲的范围。 1930年设置乡的建制,该乡以场名乡,叫何家乡。 属于南一区管辖,南一区驻地何家场,何家场的舵把子蒋耀庭担任南一区的区长。 经过若干次的分合,1955年何家乡与邻近的清平乡合并,命名时先取两乡乡名第一字,构成“清何”二字,又因清水河横贯乡境,“河”、“何”谐音,遂定名为清河乡。 公社化时更名为清河人民公社,“十年浩劫”中改名解放人民公社,恢复为清河乡。 2004年8月撤乡建镇,为清河镇。 2008年清河镇与友爱镇合并为友爱镇。 2007年10月原何家场街村改名何家场社区,辖区两个居民小组。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清河村,何家场社区合并为何家场社区.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何家场社区和清河村合并,设立何家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1949年前是何家乡第四五保,1950年按照小地名改为金锣村和青苔村,在公社化时期的1961年合并为公社一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金台村。 2012年因村内大部分土地划为国有土地,遂更名为金台社区,该地名使用至今。 |
明代时郫县编为7里,后来以里为乡,是大乡,从升平社区往西直至花园场,都属于升平乡的范围。 不知道古代是先有桥还是先有乡。 民国时期郫县曾经编制过109乡,当时的乡就很小了。 后来几经变化,从1942年起有了清平乡。 1950年将清平乡的4个保合并为一个村时,是因桥名村,叫升平村。 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清河公社第十管区。 1961年编制为清河公社第十大队。 1966年更名为解放公社红旗大队,1976年复民为十大队。 1981年名升平大队,1984年改名升平村,2012年10月定名升平社区,由友爱镇管辖至今。 |
因区划调整和村组优化调整,2019年12月原友爱镇和花园镇合并为友爱,2020年5月原雍店社区和七里香村合并为花园场社区。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雍店社区和七里香村合并,设立花园场社区居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1949年前,石羊村的一、三、四、五、六、九社为普兴的三、四保,二、七、八社为三元乡的八、九保。 1950年,石羊村的9个社分属普兴乡的石羊村、白云村和三元乡广生村所管辖。 公社化时期的1962年将上述区域加上原东林村部分区域调整为第四大队。 1981年改名为石羊大队,1984年改名为石羊村。 2000年8月,友爱乡改为友爱镇,从而更名为郫县友爱镇石羊村。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石羊村、普兴村合并为石羊村.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石羊村和普兴村合并,设立石羊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子云村1949年前属于龙溪乡三保和三元乡七保,1950年后属于龙溪乡前进村、三元乡子云村和金龙村的部分。 公组化时期的1962年将原子云村和金龙村的部分区域调整为第五大队。 1981年改为子云大队,1984年定名为子云村。 2004年9月,清河镇域友爱镇合并为友爱镇,2005年6月的撤组并村改革中,原金龙村、子云村合并为子云村。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子云村,原白鸽村合并为子云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子云村和白鸽村合并,设立子云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1953年龙溪乡合并入友爱乡,成为友爱乡的龙溪村,龙溪村由原龙家湾乡场、踏水村以及部分回澜村的村民组成。 公社化时编为六大队,1984年恢复为龙溪村,2005年6月的撤社并村改革中,原白花、龙溪合并为龙溪村至今。 2020年5月经郫都区人民政府批准,原永泉村和原龙溪村合并为龙溪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龙溪村和永泉村合并,设立龙溪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达通村的区域在1949年前分别为三元乡五、六、七、八保所属。 1950年后分别为新民村、普惠村、笔架村和子云村所属。 公社化时期的1962年将原新民村和普惠村、笔架村、子云村的部分区域调整为第十一大队。 1981年改名为达通大队。 1984年定名为达通村。 2000年8月,清河镇与友爱镇合并,原清河镇行政区域划归友爱镇,2005年6月,因撤社并村改革,原达通村和回澜村合并为达通村。 |
解放初期,友爱乡三元场场边有两个村,一个叫八角村,一个叫笔架村,1958年公社化时,公社在原笔架村划出6666.67平方米土地,将全公社化的奇花异木集中栽培,这便是专植花木的公社化果园。 1962全公社调整为12个大队,编以顺序号,原八角村和笔架村,编为第七大队,同时,根据党中央调整人民公社政策,将“一大二公”改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公社将花果园归还给七大队第一生产队(原笔架村的部分区域)。 1976年,按照县上“公社成立农科站,大队成立农科队,生产队成立农科组”的要求,公社在花果园的基础上成立了农科站,第一生产队变成了大队的农科队。 1978年农科站和农科队成为由公社直接管理的农科大队。 1986年,郫县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管理体制,改农科大队为农科村。 2006年1月,农科村与祝善村合并,形成新的农科村。 农科以建成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旅游乡为目标,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4月,国家旅游总局授予的“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2012年9月,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日前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为郫县旅游业增添了一张新名片。 |
弥陀村位于何家场东面1千米处,东接金台村,南与德源乡前进行接壤,西邻清河村,北与兴福村比邻。 弥陀村因境内有弥陀庵而得名。 1949年前是何家乡第十三保,1950年因弥陀庵而取名为古佛村,后与金麟村合并,改名为弥陀村。 在公社化时期的1961年编为解放公社二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为弥陀,1984年建立弥陀村。 2005年6月的撤社并村改革中,原兰桥、弥陀合并为弥陀村。 |
1949年前是何家场的第九和十保,1950年按照小地名改为青㭎村、昌林村。 在供社会时期的1961年合并为解放公社三大队。 我们从1982年地名办编辑的《郫县地名概况》里面查到,当年清河乡的三大队,的确改名青㭎村。 1989年出版的《郫县志》中《郫县地图》上也标明是青㭎村。 但不知何故,《郫县志》正文却写作“青杠村”现在有的地方写作青“冈”村。 2005年6月撤社并村改革中,止水村、青㭎村合并为青冈村。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组,原青冈村、梅花村合并为青冈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梅花村和青冈村合并,设立青冈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
1950年按照小地名改为古福村,在公社化时期的1961年合并为解放公社六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兴福村,2004年9月8日,清河镇与友爱镇合并,2005年6月的撤社并村时,兴福村与土桥村合并为兴福村。 |
清溪村曾属清平乡,1949年以前为清平乡一、二保。 1950年,废保为村时,改名为永和村。 到土地改革时,又改永和村为清溪村。 1953年,清平、何家两乡合并改名清河乡后划归清河乡。 1958年公社化时改名为七管区。 1961年编制为第七大队,1966年更名为解放大队,1976年复名为七大队。 1981年名清溪大队,1984年定名为清溪村。 2000年8月撤乡建镇为清河镇改属其管辖。 2004年9月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清河镇,其行政区全部合并到友爱镇,因此清溪村至今隶属于友爱镇。 |
1849年以前,筒春村的范围涵盖花园乡第七保和普兴乡第十一保;1950年花园乡第七保和普兴乡第十一保,分别改名花园乡筒春村和普兴乡江安村;1953年,郫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普兴乡,原普兴乡的6个村划归花园乡,其中包括江安村;1958年公社化时,筒春村和江安村合并为花园公社第二管区;1961年花园公社第二管区拆分为第二大队和第十三大队,其中原筒春村和部分江安村为第二大队;1968年第二大队改名为向阳公社胜利大队,1977年改为花园公社第二大队;1981年改名为花园公社筒春大队,1984年改名为花园镇筒春村;2005年由花园镇三邑村和老筒春村合并为筒春村,取名为筒春村村民活动中心。 2020年5月村组优化调整,原筒春村与新民村合并为筒春村。 2020年村社区调整,同意将筒春村和新民村合并,设立筒春村村民委员会。 郫府函〔2020〕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