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蛟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蛟洋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传坪寨前自然村南边溪流叫小蛟溪,后叫“蛟溪”,另一村叫“石下洋”,命名蛟洋。
因古时此处有鱼塘多达48口得名。意指此村有很多鱼塘,故名。
元朝中叶(1320年代间)丘姓迁入居住时,村里住有杨、罗、马、沈姓,后因其它姓氏迁走,有的不知去向,只剩丘、杨两姓,因丘姓为主得名。
传说建村初在两条溪水汇合处有两相交的大藤,形如蛟龙,故取名华蛟藤;后在麻公凹的路亭上写有“华蛟亭”,因村民姓华,又有茶亭。故改名为华家亭,简称华家。
始祖张德才原籍宁化县石壁乡,于明洪武四年(1371)迁此,因当时另有别姓居住,择地建房地困难,携家眷去华家马路坑落户数年,不吉利而返回,故称再投,后称再兴。
传说清代称忠村,又称中村,村中溪流曲折处“社路前”供奉英雄人物“真精光禄大夫”,邻村群众每到时令,齐集朝神,故名。
由坪上、葛坊两自然村组成,以大村为主,而大村地势稍平,形成一小块坪地,故大村称坪上,行政村也称坪上。
由再嘉、高地两自然村构成,以大村命名,而大村在犀牛磜下,原称磜下,村民认为不雅,改称再嘉。
相传明朝时,邹、马两姓从连城、四堡迁来,邹氏开基的村称邹坑,马氏开基的村称马齐塘(塘厦),后两姓对换,村名不变,现该行政村以最大的自然村为村名,故称邹坑。
传说村境内山上黄泥与邻村相比不同,特别深黄色,因此称黄土斜,1929年土地革命时,地方人士认为取名庸俗,以谐音改为文都斜,简称文都。
相传大福村的对面田地上有华氏谷仓,名为丰年仓,1949年解放初在此设乡,命名丰年乡,今称丰年。
因山上很多竹子,原称筀竹;解放后为了雅意,改称贵竹得名。
华氏上祖原籍华家,到此耕田及放牧鸡鸭,时秋天,发现一丛竹(祠堂边),传说有竹子开花,认为是吉祥之花,又因地段较平,取名秋竹坪,简称秋竹。
因村两边高山中间有条小溪流,曾称小河乡,后根据祖祠“和坑塘”去“河”字取“和”,故名。
原村中大坝中有株古老梅树,便称为梅子坝,后来由梅子坝、彭屋、张屋、罗屋、连塘里、上马坑、田螺坑、马赖礤等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以较大的梅子坝自然村为行政村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