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铁瓮村,因村西有一座三官庙,庙内有一铁鼎,俗称“瓮”,瓮内有一宝物,后被外人盗走,于是村民改村名为长城,寓坚固长久之意。1958年大炼钢铁中铁鼎被毁。 |
相传早年有外地郭姓兄弟二人讨饭途经此地,年龄小的在此地落户,取名小郭。又一说,唐朝丞相郭子仪的小儿子在此地扶贫济困,为老百姓办事,人称其为小郭,人们为了纪念他,取村名小郭。 |
原为村南的廉家堡,因迷信风水,明朝末年北迁至此,因村北有一土台,上有一棵青柏,故更名为青台。 |
最早有青台村三户人家迁此居住,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庄,取名青台庄。 |
相传汉初吕后路过,看到此地很美,停下来观看,不忍离去,将此地封为宝,故名吕封村。 |
明朝末年由田村吕姓分出形成村落,为表示仁义,取名仁村。当时因纳粮又名仁和庄,仁村和仁和庄同时存在,以后演变为任村。 |
清光绪《永济县志》载为郭原,与青台原、峨嵋原齐名。传说明末清初,该村有一果园,逐取名果园村,村小人少,但贩果商人不少,郭李村有郭姓、李姓、侯姓几人迁来经营果园,先是郭姓发展快,人多势大,将该村改为郭原村。后侯姓发展快超过郭姓,加上郝、刘、王几大姓均认为叫郭原村不妥,经协商,改名为过远村。 |
原名阳城,相传清朝时因与永济山南地区阳城(现属芮城)纳粮发生同名误会,遂改名正阳村。 |
相传,明时该村由山南瑶珂村迁来,仍叫瑶珂,但写作姚柯(光绪《永济县志》),民国时期因纳粮问题,山南瑶珂、山北姚柯出现误会,为解决同名纠纷,当时政府根据姚柯尚姓人家居多,更名为尚信。 |
相传元朝时,此地有一“索洛村”,运镖车路过此村,车翻池中丢失一根金条,押运官诬报村民偷去了,当年除夕之夜,官府将该村人杀光,有兄弟二人在外经商,闻风后不敢回家,各自逃命,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后渐成两个村落,方言称为越东村、越西村,后演变为王东、王西。 |
1959年从(今蒲州镇)碱庄迁至青渠屯,新建村庄时仍名碱庄。1980年地名普查中因与文学公社碱庄重名,1983年10月经永济县政府批准,改名为常青。 |
据传秦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故名秦村。 |
青渠原为古蒲州四大名渠之一(明嘉靖《蒲州志》),明初蒲州守御千户在此设屯营二,一曰青渠屯,一曰北青渠屯(见清《临晋县志》),后演变为南青渠屯村、北青渠屯村。 |
青渠原为古蒲州四大名渠之一(见明嘉靖《蒲州志》),明初,蒲州守御千户在此设屯营二,一曰青渠屯,一曰北青渠屯(见《临晋县志》),后演变为青渠屯村、北青渠屯村,该村为青渠屯村。 |
位于花西沟口外,故名花咀村,由于地势低洼,下雨时水皆流入,易名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