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万仙洞悬崖下一条小溪名叫“清水河坪”,沿这条河以上的孙家湾、谭家湾到天池岭小学一带,全是一坡花栗树,当时就取名“花栗树岭”,在这岭上天然形成有一个大水池,一年四季不干,供人们饮用,人们认为这是风水宝地而建起了庙堂,就改名为“庙梁子”。清末时期,朝中一巡抚路过此地,当地官员将此地地名来历告知巡抚,巡抚认为叫庙梁子不吉利,要地方官员以岭上天生的水池命名为天池岭。 |
清代有魏氏家族择地安家,见其地势优越,便迁至此地定居下来,开荒种地,创建家园,发家致富,人丁兴旺,直到如今,此地仍以魏姓居多,故名魏家梁子。 |
葛藤坪在清同治年间始有其名。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没有平地,四面环山,山底形成一个大窝埫,其间有一个大天坑,从天坑里长出三棵樟树,每根樟树缠有近碗口粗的葛藤,绕在树梢,枝繁叶茂,覆盖了整个天坑,被当地居民称之为“葛藤坑”。后来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泥石流填平了葛藤坑,形成了几百亩的一个大坪,后名为葛藤坪。 |
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泡天,一条巨大的恶龙在平阳坝兴风作浪,妄图堵住峡口,淹死平阳坝的千余百姓。观音菩萨见状,令神狮制服恶龙,自己却变成了一座山梁,状如雄狮。故此地名为狮子压,因狮颈下凹成垭,又称狮子垭。 |
平阳坝地势平坦,日照强,积温高,是巴东最大的平坝之地。明嘉靖年间,名为平洋坝;清康熙年间称为平阳中坝;民国三十四年(1945)更名为平阳坝。 |
长江三峡蓄水前到了雨季,水位上涨。每年五月端午节,当地居民组织在河里划龙船,故名龙船河。清同治版《巴东县志》载有其名。 |
古时候在此修建兵营,驻扎军队,故名营盘。 |
很久以前,这座山没名,山上也无水源,老百姓艰难度日有一年大旱,一只山羊饥渴交加,在山上找水喝,后被活活饿死。善良的老族长将山羊就地安葬。第二天,埋羊的地方冒出一酷似山羊的石头羊,在石头的旁边流出一股清澈的泉水,老族长喜出望外,就召集百姓郑重的说,这甘甜的水是神羊给我们的,我们祖祖辈辈不要忘记她,就将这座山取名为石羊山吧,众人拍手称快,石羊山由此得名。 |
清朝时期,宋氏祖先宋世泽来此地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故名宋家垭。 |
据传宋朝时期,朝廷为镇守巴渝一带地域,派了三位将军来在巫山和巴东交界的界岭安营扎寨,竖旗立炮。他们将大炮点燃,一炮轰过巴东的溪丘湾一带,三位将军分别派兵收复了曾家岭、将军岭、天池岭所辖地盘。一炮得三岭的故事流传至今。又传明朝末年,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巴东江北平阳坝一带,明军在炮台山、火炮山和将军岭设三个炮台装置火炮防守起义军的进攻,故命名火炮山。 |
明清时此地名为石莲村,当时村中有一古梧桐树,树下开满了石莲花。后来人们在树下设置了一个石碾,用来碾大米、玉米,人们后称为石碾村。 |
此山包居住的居民以黄姓居多,故名黄家包。 |
清初,一户人家自江西迁陟至此垭地,刚好是月圆月明的时候,故月明垭。 |
据村民介绍,大白羊坪有一只白色的神羊,而这只神羊在去大白羊坪的时候因路途遥远在此休息了片刻,因而当地百姓把这里取名白羊坪。 |
据此地原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生活非常富裕,距此2千米的白羊坪有一巫师对此十分嫉妒,使邪术变白羊,每晚到此地吃青苗。从此田地荒芜。后遇一仙人在此山上点石成白虎,以镇白羊,这里又兴旺起来,故命名为白虎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