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新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新罗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该街道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民国初为州前坊、平在坊,1929年7月到翌年11月24日,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为城区苏维埃政府辖区,1934年,属第一区。

民国26年,为第一区的平铁乡联保和合作乡联保的部分保。

1941年12月,属合作镇的学巷、建国、水门保和平铁乡的东马、社学、东兴、中心、东关保。

1944年,属新罗镇的学巷、建国、社兴、中兴、东关(东宫下)保。

1949年11月,为州前村(后改州安村)和附城区的东新、社兴村。

1958年,属城关公社,划东街、东新、社兴3居委会及其3生产大队。

1979年,属城关镇,划东街、城东居委会和东街、社兴、东新生产大队。

1982年1月,成立东街街道办事处,辖红龙、双井、松涛、东门、东风、东宝、平寨居委会和东街、社兴、东新大队。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

清代至民国初为溪南坊南门外。

1929年7月至翌年11月24日,1932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为城区第五乡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1933年)为新罗区的大同乡,次年属第一区。

1937年3月,为第一区大同乡联保。

1941年12月改称大白乡。

1944年11月后属新罗镇。

1949年11月属附城区,设溪南、大同村。

1956年并入城关镇。

1958年属城关公社。

1968年属城关镇。

1982年设南城街道。

该街道明代为铁石乡在坊里的罗桥等村。

清代至民国初,为西坊和陈陂社的苏溪村。

1933年,属新罗区的西安乡和莲山乡的苏溪村。

1937年3月,为分属第一区西安联保和莲山乡联保。

1941年12月为西墩(实验)乡的公王、西桥、葛坂、罗桥保和曹莲乡丰江、丰川保。

民国33年,为西墩乡公平、罗桥、葛坂、西桥保和曹莲乡的丰江保。

建国后划归西安、苏溪村,归西陈区管辖。

1953年西安、苏溪归附城区管辖。

1956年属城关镇管辖的西安、苏溪两个居委会。

1958年城关镇改为城关公社,本辖区为西安、苏溪居委会和西安、苏溪生产大队。

1979年撤销城关公社设城关镇,本辖区为该镇的西安、苏溪大队和城西居委会的一部分。

1981年冬,撤销城关镇设立4个街道,西城街道管辖4个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

(民国18年7月至翌年11月,为城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辖区。

)2018年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旧兴善里)。

清代至民国初为州前坊所内坊、武安坊。

1929年7月至翌年11月24日,1932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为城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为合作乡,属新罗区,次年属第一区。

1937年3月,属第一区的合作乡联保,设12保。

1941年12月,属合作镇。

1944年后,属新罗镇。

1949年11月,属龙州市的武安、所内、西门3村。

次年4月,属附城区。

1953年12月并入城关镇。

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

1979年中街、城西居委会(部分)及西街、中街生产大队属城关镇。

1982年1月设中城街道。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城西郊西山、小洋、陈陂等聚落和城区北郊的张白土、赤坑、黄竹坑等聚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西山社、陈陂社和外江山社部分区域。

1929年7月至翌年冬,为陈陂区、外江山区和西山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1年3月至翌年10月,为西陂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为新罗区的外江乡和西陈区的石墩乡,次年属第一区。

1937年3月,设外江、石墩、条陈乡联保;1939年,缩为西陈、石江乡联保。

民国30年12月为石墩实验乡。

1944年,为西墩乡。

1949年11月属西陈区西山、条围、大洋、西洋、双平村。

1956年属附城区,设大湖、西洋、西陂乡。

1957年撤区并乡设西陂乡,1958年成立西陂公社,次年并入城关公社,设西陂管理区,1960年1月并入城郊公社,次年6月从城郊公社分出,恢复西陂公社。

1984年7月改设西陂乡,1992年9月撤乡改镇。

1995年3月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镇设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25日挂牌成立街道办事处。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辖城区南面东山、石粉岭、蔡坑、黄庄及上坪上社的马坑、崎濑等聚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东山社全境及马坑社、陈陂社的部分区域。

1933年分属西陈区和第五区。

1929年7月至1932年间,境内属马坑区、东山区、山马区苏维埃政府和蕉坑区苏维埃政府辖区;1932年4月10日至10月27日,属南福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7年3月,属第一区的曹溪、莲山联保及第二区的天和、东浮乡联保。

次年并为曹莲乡联保。

1941年12月,为曹莲乡、东安乡的马濑、王坑、东山、董邦、蔡坑、浮塘保,1942年还包括从漳平县割入象和乡的中甲保。

1944年,辖区为曹莲乡、象和乡的中甲保及第二区的天和、东浮。

1949年11月属西陈区,1956年属附城区,1958年成立溪山、中粉人民公社。

翌年并入城郊公社。

1961年6月从城郊公社分出成立曹溪公社及中甲公社,1965年两社合并称曹溪公社。

1984年7月改曹溪乡。

1989年9月改曹溪镇。

1995年3月,省民政厅批准镇改街道办事处。

2013年1月正式挂牌。

明代为铁石乡表政里东坑社,管辖白土、肖坑、西坑和城南之古田洋(今洋潭)等村落。

清代至民国初期仍为东肖社。

1929年6月至翌年12月15日,1932年4月至10月建立东肖苏维埃政府。

1933年,与黄坊并为东黄区,设龙前、溪圣、西园、西兴、永安5乡,次年属第五区。

1937年3月,属第二区。

民国30年12月设白土镇、龙兴乡、东安乡。

1944年龙兴乡、东安乡的所属保并入白土镇,划寨李等18保。

建国初为东红区,1950年2月东红区分设东肖、红坊二区,1953年12月设中民镇,1956年分中民、榴田、洋潭3个乡,1957年撤区并乡为东肖乡,次年成立东肖公社,1959年初红坊公社并入,仍称东肖公社,1960年1月划入城郊公社,设东肖管理区,次年5月恢复东肖公社,1984年7月为东肖镇,1995年3月由省民政厅批准撤镇设街道。

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龙岩县志》记载龙门镇为铁石乡的湖洋社。

清末至民国初年,改称为湖邦社,各取湖洋、陈邦两聚落中的一个字而得名。

1929年6月至翌年12月和1932年4月至10月,为湖邦区苏维埃政府,辖龙门、湖洋、赤水、上邦、石泉、石埠、五星、谢洋等乡。

1933年为民国政府湖邦区,划分湖洋、龙门、赤水、安良4乡。

次年属第六区。

1936年属第二区,辖龙门、湖洋、复兴、上邦、联保。

翌年改为第一区,区属在龙门。

1941年分设龙门镇、湖洋乡。

1944后,胡洋乡并入龙门镇。

1949年10月龙岩县人民政府成立,设湖邦区,辖湖洋、龙门、赤水、上邦、五星村。

1953年12月,区辖龙门镇和上邦、赤水、龙门、新湖、新洋乡。

1956年分设龙门镇和上邦、湖洋乡,属龙池区。

次年为湖邦乡。

1958年9月成立湖邦人民公社、翌年并入小池社。

设湖邦管理。

1961年6月,从小池公社分设改称龙门公社,后改为湖邦公社。

1984年改设龙门镇。

1995年3月撤镇改设街道。

2011年4月划出石埠村、谢洋村和红梅社区、闽西交易城社区,组建北城街道办事处。

明代属铁石乡在坊里有城区东面的铁石洋、溪西、平林、蒋武及南面的白岩前等村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铁石洋社、平林社、白岩社和平在坊的溪西等区域。

1933年,属平铁区,辖铁石、武平、石岩乡。

1929年7月至翌年冬,境内的上洋、下洋、外洋属铁山区苏维埃政府辖区;1930年3月至翌年1月,境内的平林、林邦属平林区苏维埃辖区;1931年4至10月,境内大部分属平铁(铁山)区、白岩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为平铁区。

1937年3月属第一区。

1941年12月,设平铁乡、大白乡、东岭乡。

1944年,属新罗镇。

1949年11月,为附城区的铁石村和岩山区的陈罗、岭后、谢邦、增岩村及江山区岭南村的部分区域。

1957年撤区并乡成立铁山、白岩两乡,次年改为人民公社。

1959年两公社合并为铁山公社,1961年铁山公社分为上洋、下洋等9个大队,归城郊公社。

1962年又恢复铁山、白岩两公社,至1965年又合并为铁山公社。

1984年改称铁山乡,1989年7月撤乡建镇,1995年3月经批准撤镇设铁山街道。

明代属铁石乡,有湖洋社、谢洋、石埠岭等聚落。

清代至民国初湖洋社改称湖邦社。

1929年6月至翌年12月和1932年4月至10月为湖邦区苏维埃政府石埠乡、谢洋乡。

1933年属龙门乡。

1937年属龙门乡联保。

1949年11月属湖邦区湖洋乡。

1956年属龙池区湖洋乡。

1958年9月属湖邦人民公社。

1984年属龙门镇。

2011年6月从龙门析置北城街道办事处。

该镇明代属铁石乡表政里黄坊社的船巷、蒋邦、圳背、东埔、南洋等村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黄坊社全境。

1929年7月至1931年2月;1932年4月至9月,为黄坊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属东黄区,次年属第五区。

1937年3月,属第二区,次年缩为黄岗、紫金、中溪乡联保。

1941年12月,改设紫岗乡、中溪乡。

民国33年,合称紫岗乡。

建国初期为东红区,1950年2月分设东肖、红坊二区,1955年红坊区与湖邦区并称红湖区,1957年撤区并乡分设红坊乡,1958年成立红坊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东肖公社,设红坊管理区,1960年1月并入城郊公社,1961年恢复红坊公社,1984年7月为红坊乡,1988年11月撤乡设镇。

明代属铁石乡龙门里上坪上、上坪中、上坪下社。

有颜畲、莒州、新畲、板寮、缘岭、河口、蓝坑等聚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适中社及马坑社的部分区域。

1920年成立适中苏维埃政府。

1933年属适中区。

1941年分设适中镇及和丰乡、象和乡。

1944年分设适中镇象和乡。

1949年为适中区。

1957年分设象溪、适中、永和乡。

1958年成立适中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适中、象溪、永和等3个公社。

1965年合并为适中公社。

1984年9月设适中乡。

1989年6月改设适中镇。

明代为铁石乡节惠里雁石社的上恼、下恼、鸡鸣、渡头、新炉、大吉、苏邦、丰坑、北河、黄田边、神前、梅岩等聚落和山前社的北山等聚落;清代至民国初为雁石社及外山前社全境和内山前社的部分;1929年6月至1931年1月和1932年4月10日至10月27日,境内的厦老、陈坑、黄田、上前、云坪为外山前区苏维埃政府辖区,1929年8月至翌年1月,境内的河南、河北、长仑为雁石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属雁山区,辖河新、大吉、苏邦等6乡,次年属第二区。

1937年3月,属第三区。

1939年划雁石、苏吉、厦老、三和乡联保。

1941年12月,属第一区(岩东),辖雁石镇、厦和乡、苏吉乡。

1944年,辖雁石镇、厦和乡。

1949年11月为雁厦区,辖9村;1953年12月设河南镇(区辖镇),1956年7月,撤销河南镇,设雁石区,1957年6月撤区并乡设雁石乡、厦老乡,次年成立雁石、厦老公社;1959年厦老、岩山两公社并入雁石公社,1961年冬分设雁石、厦老、北山公社;1965年后3公社又合并为雁石公社,1972年从雁石划出岩山公社。

1984年7月改设雁石镇。

明代辖九龙乡万安里的霍村(改霍为福)社和苏坂社的小吉、郭畲等地以及集贤里的徐溪、孔党、小溪、新村、香寮、大坑等5社。

明隆庆元年(1567年)集贤里的5个社划属宁洋县。

清代至民国初为福村社。

1929年6月为福苏区苏维埃政府辖区。

1933年,属福苏区,次年为白沙区。

1937年3月,属第三区。

1941年12月,设白沙镇、美和乡。

1943年割洋西坑等村属宁洋县。

1948年设白沙镇。

解放后,1949年至1953年设立为沙河区的白沙、捷步、黄岭、西和等乡,1956年改为白沙区管辖,当年7月宁洋县撤销,其所辖的小溪区7乡划入白沙区,1957年6月撤区并镇,分设白沙、小溪、罗山3个乡,1958年成立3个人民公社,次年3公社合并为白沙公社。

1961年又分为3个公社,1965年10月3社再次合并为白沙公社,1984年10月改为白沙乡,1995年12月撤乡设镇。

万安之名最早见于《龙岩市志》(1993年)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龙岩行政区划表》,为九龙乡万安里,宋元时代区划基本沿用至明代,但前朝是否称万安里未可知。

明代至清初属九龙乡万安里,设溪口驿丞,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溪口设县丞署,后为州同署。

雍正十三年(1735年)龙岩升县为州,溪口设分州驻州同。

1913年万安废洲为县佐,至1929年后万安又设为乡。

1933年,为万安区,次年为第八区。

1937年3月,改第四区。

1941年12月属第一区(岩东),设溪口镇、蒲江乡和梧新乡。

1944年,划溪口镇和梧新乡。

解放初仍称万安区第十二区,1957年6月撤区并乡分为溪口、梅村、松洋3乡,1958年9月改为3个公社,1959年初3社合并为万安公社,1961年5月又分为3个公社,1965年10月再次合并为万安公社,1984年改称万安乡,1995年12月撤乡设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