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文山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文山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开化街道成立于2012年8月,是文山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集聚的核心区。地处东经104°15′,北纬23°22′之间,东部与东山乡接壤,东南部与新平街道毗邻,南部与古木、平坝两镇相接,西部与喜古乡连接,北部与卧龙街道毗邻,国土面积约65.38平方公里。街道辖11个社区:大兴社区、北桥社区、沙坝社区、梁子社区、螺峰社区、振华社区、兴隆社区、永通社区、西山社区、干河社区、铜厂社区,其中9个城区社区划分为153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53名,铜厂、干河2个农村社区共19个自然村。街道总人口124676人。截至2018年12月10日,开化街道党工委下辖11个社区党委,117个党支部,其中:非公经济党支部15个、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3个、事业党支部1个、居民小组党支部97个。全街道共有党员1990名,其中:街道机关党支部党员26名,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3名,城管执法队党支部党员23名、事业站所联合党支部党员16名。

一是历史悠久。清康熙六年(1667)设开化府即开化城。雍正八年(1730)在此设文山县,未编入里甲,由府直属。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18年(1929)为文山县中区,辖城内外5段。民国19年(1929)为文山县第一区,辖云集、威远、佛寿、大兴4镇。民国26年(1937),撤区设云集、威远2镇,分辖城区5保和东、西山前后5保,地域含今追粟街、东山等地。1950年1月7日文山县城解放,两镇合并为云威镇,5月云威镇、攀枝花区合并为文山县中心区。1951年设攀枝花区,以县城专设城关区。1958年两区合并建红旗公社。1960年分出设县蔬菜农场,1961年改称城市民公社,1963年复称城关区,1966年改称城关镇,1986年以古城名称开化镇。2003年12月开化、攀枝花两镇合并,称开化镇。2012年8月文山市正式撤销开化镇,成立开化、卧龙、新平街道办事处。

二是区位突出。开化街道地处文山城中心,东部与东山乡接壤,东南部与新平街道毗邻,南部与古木、平坝两镇相接,西部与喜古乡连接,北部与卧龙街道毗邻,环东路、环西路等交通干道横穿境内,拥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三是资源丰富。西华公园、文笔塔、楚图南故居等知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具备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是气候宜人。开化街道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小时,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5%,常年平均降雨量992.7毫米。

五是服务设施完善。街道地处文山城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各类服务资源和服务设施。在教育方面,有文山学院、市一中、一小、二小、三小、州幼儿园等学校共28所,其中,文山学院是文山最高学府,州一中、大同中学是文山州重点中学;在医疗方面,有文山州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州二院、郑保骨科医院等大、中型医疗机构30余个,其中文山州医院是全州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在文化方面,有民族体育馆、休闲广场等体育文化活动场馆(所)5个;有图书室(馆)1个,农家书屋11个;在商务旅游方面,有龙城商务酒店、交通宾馆、锦盟大酒店星级宾馆10余个,有小洞天等特色餐馆100余个。

六是商贸物流繁荣。街道内的东风路步行街是文山最有名的商业街,人流量大,商贾云集,具有无可比拟的商业资源优势;文山三鑫商贸城汇集各地客商500余家,集批发和零售为一体,是文山服饰、百货等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壮华物流是文山大型的物流公司之一;下沙坝、恒丰、河滨路、阳光等农贸市场是文山城区重要的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街道商贸物流业繁荣。环东路、环西路等交通干道横穿境内,拥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卧龙街道位于文山市城区北部,东与东山相连,南与开化街道相邻,西与喜古乡相接,北与马塘镇相靠。

【人口】辖8个社区115个居民小组,有户籍人口61167人,有10(壮、苗、彝、回、瑶、傣、白、布衣、蒙古、仡佬)种少数民族3378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55.24%。

【资源】有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有林地55111亩、耕地20139亩,坝区占30%;森林覆盖率约22.02%;过境河流有1条;年降雨量967.1—1225.1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107米,境内最高海拔1983米,最低1097米。

【基础设施】境内有等级公路104.1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公里,一级路0公里、二级路30.6公里、三级油路10.111公里、四级砂石路31.03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2.403公里。目前,辖区所有居民小组均已实现通车,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全部通手机讯号,所有居民小组均实施农村建设或村庄改造建设,8个社区均已接通互联网。有水库2座(中型:暮底河水库库容5784.9万立方米;小(一)型:头塘坝水库库容101.7万立方米),库容5886.6万立方米,建有小水窖3149口,水利化程度55%。

【社会及集镇建设】全街道有33所学校24625名学生(其中,普通高中1所5525人,普通初中2所5301人,小学7所7126人,学前教育〈幼儿园〉23所6637人),教师1556人;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社区卫生室,有70名医护人员、16名村医。卧龙街道城区及郊区垃圾均由洁城公司进行清运,未单独建设垃圾处理厂。

【干部队伍和党建】有115个党组织(党工委1个、社区党委9个、社区党总支1个,居民小组党支部81个、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非公经济党支17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5个)、1870名党员;街道机关事业单位总编制47人,实有62人,超编15人;其中:街道党政机关编制15人,超编14人。街道党政班子12人。

【贫困人口现状】2019年底全街道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0户1332人,涉及8个社区33个自然村;已脱贫324户1314人,未脱贫6户18人。

新平街道位于文山城南部,距市政府8公里,距州政府11公里,东与追栗街镇接壤,南与柳井乡、古木镇毗邻,西接开化街道,北与东山乡相连。

(一)人口:辖7个社区80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有45176人,其中户籍人口有35945人,有汉、壮、苗、彝、傣5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356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6.8%。

(二)资源:有国土面积85.68平方公里,有林地34589.9亩、耕地16250亩,坝区占60%,山区占40%;森林覆盖率约19.2%;过境河流有1条;年降雨量779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310米,境内最高海拔1983米,最低1097米。

(三)基础设施:境内有等级公路52公里,其中:二级路40公里、三级油路12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1.6公里。所有居民小组都已通公路,通手机信号,通互联网。辖区有水库16座(小Ⅱ型13座、小坝塘3座),库容283.83立方米,建有小水窖3589口,水利化程度52%。

(四)经济状况:有农业龙头企业数25户,州级以上8户,省级以上3户,具体是(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文山高田三七种植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国家级1家(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有农民合作社25户,州级以上7户,无国家和省级合作社;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烤烟、蔬果、林果。;2015年农村土地确权99%,宅基地及房屋确权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7元;贫困人口(收入2300元以下)771人,占总人口的2.14%,深度贫困人口(收入785元以下)0人,占贫困人口的0%;509户576人领取农村低保。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有25所学校10100学生(其中,中学3所2100人,小学11所5500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1所2500人),教师800人;有1个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室,有33名医生21名村医。

(六)干部队伍和党建:有67个党组织、870名党员。

古木镇位于文山市境东南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文山城区15公里(道路等级为二级,车程为二十分钟)。南接马关县大栗树乡,西接平坝镇,东部、北部与新平街道、开化街道接壤。境内有等级公路13.4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1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67.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5米—1590米,年平均气温18.3℃,年降水量849.9毫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大部分属于山区、半山区,石材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1条,有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3座,水利化程度38.7%。辖古木、纸厂、布都、牛棚、洒卡、阿车、阿富、洗古塘、莲花塘等9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141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傣、蒙等8个民族5992户27089人。有林地112555.4亩、耕地24075亩,森林覆盖率40%。农户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三七、生姜、辣椒为主,经济林果以香脆李、日本甜柿、油桃为主。2017年,古木镇中心校共有教职工119人,在校生1831人,辖完小1所和8个教学点;古木镇中心卫生院共有职工81人,其中医护人员75人,有床位80个,辖村卫生室8个,村医21名。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009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0元。
平坝镇地处文山市西南部,距市城区32公里,到市城区道路为沥青路面,交通方便。东与古木、开化相连,南与马关县接壤,西与新街乡毗邻,北与小街、喜古相望,境内有茶八,古平公路通过,是屏边、马关、文山三县(市)相通的必经地之一。全镇土地面积260.7平方公里,下辖平坝村、得白村、石洞门村、底泥村、平地村、长冲村、沙子洞村、土锅寨村、小坝子村、杜孟村、黄草坝村、者安村、腊窝村等13个村委会,126个自然村157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傣、蒙古等7个民族8043户37381人,少数民族共1956户9194人,占总人口的24.6%,其中农业人口31807人。贫困档卡户1350户,共5615人。国土面积260.7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50251亩(其中水田7590亩、雷响田2698亩),人均1.43亩。耕地除7590亩属于水田外,其余均是旱地。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三七、烤烟、蔬菜。农村经济总收入51501万元;财政收入3858.83万元;粮食总产量2677.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585公斤,人均纯收入10229元。平坝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657米,属冷凉的半山区,是小麦及文山支柱产业——三七的最适宜种植地区。属温和多雨的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300-1500毫升,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323-329天,境内有河流沟渠7段,重点水库5座。平坝镇森林覆盖率为43.3%,是文山市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马塘镇位于文山州文山城中部偏西北,距文山城24公里,东接卧龙街道办事处及砚山县盘龙乡,南与喜古、坝心乡毗邻,西与薄竹、德厚镇接壤,北与红甸、秉烈乡相连。

地形地貌:一是境内地势平缓,属河谷丘陵干坝区,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森林覆盖率为28%。二是各村委会驻地海拔在1330—1450m之间,镇政府驻地海拔为1390m。三是7个村委会属河谷半山区,卡莫村委会和干塘子村委会属干旱区。

气候特征:马塘镇属西风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随海拔的变化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温亚热带气候特点。马塘镇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36.4℃,极端最低气温-3℃,年平均降雨量858.2mm。降雨量集中,冬干夏雨,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由于地形复杂,立体气候较明显。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9小时,无霜期309天以上。

人口:辖9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09个村小组,共8002户36318人,有壮、苗、彝、回4种少数民族2944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1.06%。

资源:一是林地:152809亩,耕地:37351亩(山区:21817亩,占58.41%;坝区:15534亩,占41.59%)。管护公益林:35753亩;二是7个村委会属河谷半山区,卡莫村委会和干塘子村委会属干旱区。三是主要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锡、铜、银、铝、煤、硅等40多种金属矿产。四是过境河流;1.盘龙河上游支流德厚河(目前未出现过断流)、2.迷勒河(近4年来未出现断流)、3.马过河(断流时间为每年3月—5月)4.雾路河(在上中下以切)五是粮食作物:稻谷、小麦、蚕豆、豌豆、玉米和薯类;经济作物:三七、辣椒、花生、油菜、甘蔗、烤烟等;粮经比例:3.8∶6.2。

水利化程度:自来水通村81村,通村率91%;水利化程度达到21.2%。2015年爱心水窖建设387口,有大小水库45座,其中:小(二)型水库3座(即黄龙坝、下卡莫寨头坝、下卡莫寨脚坝);小坝塘42座,总库容量140万立方米,建有小水窖1595口(含烟草种植用)。黄龙坝片区沟道水闸9道。

基础设施:一是境内有等级公路8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公里(含在建:文平段14公里,文蒙段12公里);二级路18公里(文平段18公里),三级油路25公里(花庄—红石岩4公里;马塘—秉烈10公里;新开田—坝心11公里)。四级砂石路17公里( 花庄—老回龙11公里,喜古—新开田6公里)。二是农村公路:总里程150公里。(辖所有村小组全部通公路);三是农网改造:109个村小组全部实施,村小组全部覆盖手机信号;(6个村小组未实施新农村建设或村庄改造,法克村委会因地势原因尚未通互联网。)

项目建设:一是辖区内有农业龙头企业数2户,市级2户;州级2户(中大大棚葡萄开发有限公司、冯家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省级1户(冯家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三七、辣椒、蔬菜,甘蔗,外出务工;三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7500余元;贫困人口(收入2300元以下)5664人,占总人口的15.6%,深度贫困人口(收入785元以下)680人,占贫困人口的12%;2318户2462人领取农村低保。

农业发展现状:一是借助马塘黄龙片区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实施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二是全镇初步形成了以大棚葡萄、蔬菜、畜牧养殖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落户4个农业龙头企业,葡萄规模连片种植达3765亩,蔬菜连片种植达500余亩,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商品猪养殖场1个,汤坝沿河片区每年种植马玲薯3000余亩、下卡莫黄瓜种植600余亩,全镇每年种植辣椒54500余亩,种植烤烟7090余亩。

工业发展现状:文山马塘工业园区坐落于马塘,始建于2003年,属云南省4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2.95平方公里,共分为“三区一中心”,即新开田冶金片区、甲马石铝产业片区、塘子寨建材片区和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功能定位是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等产业为主,机械、化肥、科研、仓储物流为辅的综合性工业园区。

社会及集镇建设:一是有9所学校5291学生(其中,中学1所1952人,完小8所(8所完小4所小学)3762人,教师308人;二是有1个卫生院、8村卫生室,有115名医务职工、34名村医(女村医20人)。三是乡镇集镇建设规划已完成,规划区内有5万人;有垃圾填埋场1个占地14亩,垃圾清运车辆1辆,环卫队伍1支共9人。

干部队伍和党建:全镇共设有82个党组织,其中党委4个(含镇党委),党总支7个,党支部71个(含65个村党支部),党员1133名,其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16名,占14.65%。

德厚镇位于文山市西北部,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文山市区50公里,东接红甸乡、马塘镇,南连薄竹镇,西接蒙自市老寨乡、鸣鹫镇,西北与砚山县阿舍乡、平远镇接壤,是昆明至文山至国家级口岸——天保的必经之地,蒙文砚高速公路途经乡镇、省道“210”线(平文二级公路)贯穿境内,是文山市面向昆明市的北大门。全镇辖14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143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回、傣等6个民族7998户41207人(含外来流动人口);总国土面积321.37平方公里,有林地11960公顷、耕地23.75万亩,是文山市国土面积最大、土地资源最丰富的乡镇;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1381—2264m之间;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807—1000mm;森林覆盖率达36%。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全州第一个党支部——洒戛竜党支部旧址,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革命武装——小塘子游击队遗迹等红色旅游文化。

小街镇位于文山市西南部,距文山城45公里,东接平坝镇,南连新街乡,西隔那么果河与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乡相望,北与喜古乡、坝心乡、薄竹镇相邻。

(一)人口:辖8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123个村小组,有5485户25412人,有4(壮、苗、彝、蒙古)种少数民族453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17.84%。

(二)资源:有国土面积215.039平方公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61.569平方公里),有林地164528.2亩、耕地100267.5亩,坝区占20%;森林覆盖率约51%;过境河流有3条(那么果河、小街河、老君山河);年均降雨量1400-1461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750米,境内最高海拔2625米,最低875米。 有铁、钨、铜、铅、锌、银等矿产资源。

(三)基础设施:境内有等级公路38.163公里,三级油路4公里、四级弹石路34.16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12.7公里。0个村小组未通公路,0个村小组未实施农网改造,0个村小组未通手机信号,17个自然村未实施新农村建设或村庄改造,0个村委会未通互联网(网络不稳定)。有水库1座在建小(一)型水库(新马房水库),库容259.3万立方米,建有小水窖85口,水利化程度20%。

(四)经济状况:有农业龙头企业数1户(康恩贝集团云南希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州级以上0户;有农民合作社25户,省级2户(康恩贝集团云南希诺康朵白库种植合作社和文山市老君山大母石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银杏、烤烟、万寿菊、果蔬;2015年农村土地确权98%,宅基地及房屋确权100%,“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发放2427.5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9元;贫困人口(收入2300元以下)2105人,占总人口的8.31%,深度贫困人口(收入785元以下)0人;1516户1558人领取农村低保。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有7所学校2202学生(其中,中学1所423人,小学5所1401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所378人),教师129人;有1个卫生院、8个村(社区)卫生室,有33名医生,18名村医。乡镇集镇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规划区内有4935人;无垃圾处理设施、有2辆垃圾清运车,2015年度集镇环卫投入8万元(支付集镇环卫工人工资)。

(六)干部队伍和党建:有77个党组织(党委4个、党总支6个)、889名党员;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总编制71人,实有57人,空编14人;其中:乡镇、街道党政机关编制30人,空编3人。乡镇党政班子12人(其中1人属市公安局编制)。

(七)发展思路:“1125”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在镇政府所在地,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加强镇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以优良的交易秩序、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为目标,推进特色小集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一线:以观老君山、游天然温泉、品优质水果、访银杏庄园、走农业大道为主题,开发集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线。二区:围绕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小街河域生态保护区,实施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开展老君山第一、二、三批生态移民工程,构建开发与利用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五基地:一是以腰店村为中心在腰店、麻栗寨等村寨规范布局八角种植基地(3万亩);二是在新田至麻栗寨片区,布局发展以果蔬为主的那么果河热区产业基地(0.5万亩);三是以朵白库为中心,在老君山、朵白库、小街、石灰窑村建成3万亩以上银杏产业基地,在朵白库及黄泥坡建银杏加工及研发基地;四是围绕小街河流域规划布局果蔬种植基地(0.5万亩);五是在哈处柏至龙基田片区建立濒危中药材种植繁育基地。

薄竹镇人民政府内设四办、五中心、一所,10个工作机构。编制情况:行政编制34名、事业编制50名。2018年末,实有在编公务员(含机关工人)36人、参公管理6人、事业人员40人。

【镇情】薄竹镇位于文山市境西部,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乡镇之一。薄竹镇地处两州三县(文山州、红河州、文山市、蒙自市、屏边县)交界处,东接马塘镇,南连坝心乡、小街镇和屏边县和平乡,西邻蒙自市老寨乡,北与德厚镇接壤。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63.07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等7种民族。2018年末,全镇共有7220户32519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3亿元,增长8.9%;粮食总产量达19458吨,减少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29元,增长6.9%。有林地14.25万亩、耕地14.34万亩,粮食主产稻谷、小麦、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92%,经济作物有三七、烤烟、辣椒、生姜、树头菜、樱桃、万寿菊等。

追栗街镇位于文山市东南部,东与砚山县八嘎乡接壤,东南与西畴县莲花塘乡交界,南与本市柳井乡相连,西与本市新平街道连接,北与本市东山乡毗连,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市区17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

(一)人口:居住着汉、壮、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26%,2018年末共有人口2587户11540人。

(二)资源:全镇有国土面积97.43平方公里,有林地53000亩、土地12914亩(其中经过立项投入改造的高稳产农田地有1112亩);山区(坝区)占97.92 %;森林覆盖率约40 %;过境河流有1条 ;年降雨量1320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420米,境内最高海拔1783米,最低1030米。

(三)基础设施:境内有等级公路36公里,其中:二级路8公里、四级公路2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61.9公里。所有村小组均通公路,1个村小组未实施农网改造,所有村小组均通手机信号,所有村小组都已实施新农村建设或村庄改造, 5个村委会均通互联网。全镇有水库1座(小二型),库容量180万立方米 ,2010年至2018年共建有小水窖1448口,水利化程度68%。

(四)经济状况: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数0户,州级以上0户,省级以上0户;有农民合作社4户,州级以上1 户 ;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烤烟、甘蔗、辣椒 ;有建档立卡户411户1578人;385户791人领取农村低保。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全镇有7所学校1524名学生(其中,中学1所341人,小学5所861人,学前教育1所322人),教师88人;有1个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有17个医生12个村医。

东山彝族乡地处文山市东北部,是全市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乡政府驻地前进村委会岔路坝距城区10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14公里,文砚公路、省道206线穿境而过,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是文山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区。东部与砚山县八嘎乡、文山市追栗街镇相邻,南部及西部与文山市新平、开化、卧龙街道相连,北部与砚山县盘龙乡接壤。全乡辖前进、荒寨、南林、合掌4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有2453户10789人,居住着彝族、苗族、汉族、壮族等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全乡国土总面积128.3平方公里,有耕地15746亩,旱地占96%。最高海拔1788米,最低海拔1315米,平均海拔160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为1424米。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989.3毫米,森林覆盖率为13.5%。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辣椒、经济林果等,其中烤烟最适宜种植,已成为东山彝族乡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2016年底,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475.4万元;乡企业总产值3.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18元。有东山乡中心校、中心幼儿园、育英幼儿园各1所,有老师78名,学生1228名;全乡现有乡卫生院1个和村卫生室4个,均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共有12名医护人员,10张床位。矿产资源主要有硫化锌、氧化铜、铝土矿等,其中铝土矿分布广、品位较高。
柳井彝族乡位于文山市东南部,距市区26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57亩,林地面积12.4万亩,下辖7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118个村民小组,全乡共3508户15909人,全乡土地贫瘠,自然生态恶劣,基础设施脆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经济基础薄弱,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乡。全乡现有建档立卡户595户2345人,其中:杨柳井村80户348人;新发寨村103户446人;梅子箐村87户294人;三角地村103户365人,界牌村88户353人;奢都村50户205人;斗咀村84户334人。 。
新街乡位于文山市西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文山城区50公里。地处“两州”(文山州、红河州)、“三县(市)”(文山市、马关县、屏边县)交界处,东与平坝镇接壤,南与马关县的八寨镇为邻,西与屏边县的白云乡毗邻,北与小街镇交接。

(一)人口:辖6个村委会84个村小组,有3643户16586人,有4(壮、苗、彝、蒙)种少数民族240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14.5%。

(二)资源:有国土面积142.85平方公里,有林地11.2万亩、耕地27221亩;森林覆盖率约30.9%;过境河流有1条;年降雨量1441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680米,境内最高海拔2214.6米,最低618米。

(三)基础设施:农村公路总里程210.9公里,其中,通畅工程10公里;通达工程51.9公里,村村道路137公里,基地道路12公里,1个村小组未通手机信号(草果山村委会箐口村小组)。有小坝塘水库2座(新老坝、木厂箐),库容180万立方米,建有小水窖546口。

(四)经济状况:有农民合作社3户,分别是文山市新街乡牛么底生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山市新街乡钉蜗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文山农友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主要产业有生姜、草果、烤烟;2016年农村土地确权完成100%,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率90%,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98.84%,“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发放33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6元;贫困人口(收入2952元以下)71户257人,占总人口的0.15%,深度贫困人口(收入785元以下)0人,占贫困人口的0%,2014年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共识别建档立卡904户3421人,占总人口的20.6%,截止2016年末,全乡已脱贫877户3349人,占总人口的20.2%。1370户1379人领取农村低保。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有5所学校1353学生(其中,中学1所430人,小学3所744人,幼儿园1所179人),教师87人;有1个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有14名医护人员、17名村医。2016年,新街乡在2015年小集镇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集镇功能。引进文山市城投集团投资2100万元建设乡综合农贸市场,总占地面积约35亩,结合易地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农贸市场及三台花羊耳底集镇安置点建设,不断增强集镇发展能力和集镇发展水平,完成新街小集镇建设规划,规划区内有4856人。结合“七改三清”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从2016年起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集镇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选聘5名责任心强、素质好的保洁员,配备清扫保洁工具;购置2辆垃圾清运车,沿街配备36个垃圾桶,保洁员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清扫街道,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集镇卫生随时清洁干净。做到了垃圾不乱倒。通过整治,集镇区内已不存在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做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掩埋。

喜古乡位于文山市境内中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文山城区24公里。东接卧龙街道,南连开化街道、平坝镇、小街镇,西邻坝心乡,北接马塘镇。

(一)人口:全乡辖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共3029户,总人口13602人,有壮、苗、彝、回、瑶、傣6个少数民族1221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9.79%。

(二)资源:全乡有国土面积89.57平方公里,有林地4839.8亩、耕地面积9979亩,其中:基本农田3997亩,有效灌溉面积1839亩;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半山区;森林覆盖率约43%;过境河流有2条(顺甸河和白革河);年平均气温16.23℃;年降水量685.9毫米;境内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1350米。

(三)基础设施: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196公里,其中:水泥路176.2公里、弹石路6公里、土路13.8公里。全乡已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各村均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目前,全乡还有13个村民小组未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改造。有中型水库1座(暮底河水库,库容578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座(盘龙山水库,库容617.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座(石洞门水库,库容14.46万立方米)及车期、楼梯可等8个小坝塘。建有小水窖1074口,总容量2.35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18.43%。

(四)经济状况:辖区内有农民合作社3户,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户为文山市老君山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2427宗,占任务数的88.94%,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2276户,占任务数的82.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完成农户信息收集2901户;“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发放1619.1万元;201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8798.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3元,粮食总产量592.5万公斤,人均有粮435.6公斤;2017年领取农村低保997户999人。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6所,有学生1284名(其中,中学1所384人,完小5所共900人),教师88人;学前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5所,有入园幼儿238人,幼师共6人。全乡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7个,共有21名医生,18名村医。乡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共1325人;全乡建有临时垃圾堆放点1个,垃圾焚烧池1座,垃圾车1辆,清扫队伍1支12人,2016年度集镇及顺甸河流域环卫投入共计36.68万元。

坝心彝族乡位于文山市西北部,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核心乡镇之一,地处北纬23°18′-23°26′,东经103°55′-104°04′。东临喜古乡、南临小街镇、西与北接壤薄竹及马塘两镇。乡政府所在地坝心村委会距文山市区45公里,距文蒙公路19公里。有国土面积125.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71万亩,耕地面积1.18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约60%;年平均降雨量1256.52毫米;政府所在地海拔1867米,境内最高海拔2684米,最低海拔1470米。全乡辖坝心、核桃寨、高笕槽、陡舍坡、他披5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3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等民族共2177户8210人,少数民族4249人,少数民族占51.7%。坝心彝族乡在全市14个乡镇中,呈现出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平均海拔和森林覆盖率最高、贫困面最大且最深、自然资源最丰富、水资源供给服务任务最重的“小、少、高、贫、丰、重”的特点。

小:坝心彝族乡国土面积仅为125.7平方公里(其中38.65平方公里为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文山市14个乡镇中国土面积最小的乡。

少:坝心彝族乡人口仅为8210人,是文山市14个乡镇中人口最少的乡。

高:坝心彝族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分为山区,最高海拔2684米,最低海拔1470米,平均海拔近1900米,是文山市14个乡镇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乡;环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东部,林地面积1.7万亩(不含老君山),森林覆盖率达60%,居全市之首。

贫:2016年末,坝心彝族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7元。

丰:坝心彝族乡气候资源独特,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一是气候优势独特。乡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雨量1256.52毫米,年日照时数2029.8小时。适宜红豆杉、重楼、三七、他披梨、核桃等多种植物生长,有利于黑山羊等动物种群的繁衍;二是水资源丰富。辖区内降雨充沛,水资源丰富,水量大、水质好,是文山盘龙河、幕底河水库的主要水源头之一。辖区内的小河尾水库(小Ⅰ型水库)被誉为文山“高原明珠”,库容398万立方米;三是生物资源丰富。乡境内有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片的天然原始阔叶林,有保护较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和动物种群多种多样,具有“北回归线的绿洲”和“动植物王国”之称。辖区内经济林果甚多,有他披梨、花椒、核桃、红豆杉等,特别是特有水果—他披梨,因其果形优美,果色碧绿,具有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细等特点,已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四是矿产资源丰富。乡境内的所作底至小街镇老君山长达20余公里的矿产资源带,初步探明有铁、钨、砷和金等十余种矿藏资源,其中金、铜储量较大;五是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老君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完美的原始生态,群众纯朴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小河尾水库四周群山环绕、景色宜人,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提供巨大的潜能。

重:乡境内的小河尾水库承担着文砚丘平经济带10余万人近2万头大牲畜人畜饮水和马塘工业园区工业生产用水供水任务,故保护老君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适应新常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总基调,全面提升全乡经济综合实力。201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91.2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6.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7元,比上年增长了13.06%。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