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以古天彭门得名。天彭门,又名彭门、天彭阙,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关口场北湔江出口处,此处一边为牛心山,一边为寿阳山,两山对峙形成“门”,湔江从中穿山而过,是为“天彭门”。 [详细] |
原名仁兴场,清乾隆迁今址,建隆丰场,寓意发达兴隆,人寿年丰。 [详细] |
濛阳镇位于成都市北郊、彭州市东南部,距成都市区22公里、绕城高速公路16公里。濛阳镇地处成都市辖区内彭州、青白江、新都和德阳市辖区内什邡、广汉等几市县交界处,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辖21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城镇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超过1万人。是医药宗师唐宗海、川剧大师阳友鹤、抗日名将李宗舫、革命先烈杨达的故乡。悠悠濛江水哺万千濛州人万年不衰,……[详细] |
取《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寓意。故名致和。 [详细] |
龙门山镇因地处龙门山脉而得名。 [详细] |
清光绪《彭县志》卷2:九尺铺“在南街仁凤里,距县东二十里,东南距濛阳场、竹瓦街俱二十里。雍正中设。由场东北出二里为新九尺铺,南出二里为老街子,今并废”。 [详细] |
丽春镇境内广植牡丹,取“美丽的春天”之义而得名。 [详细] |
通济镇初名向家场,清嘉庆二年(1797年),由于通济地处“三河七场”的中心、湔江渡口的要津,并有“接济交通,发展经济”之意,将向家场更名为通济场。 [详细] |
原名九陇镇,因九陇山而名。因丹景山风景区在境内,遂更今名。 [详细] |
清初有敖姓姊妹三人于此开设幺店,久而成市,到康熙年间兴场时,形成敖家场,又因境内原设有平安乡,设镇时取敖家场之敖和平安乡之平为敖平镇。 [详细] |
土溪河畔白果沱附近生长有一株数百年的桂花树,高大茂盛,每年入秋后,十里飘香,过往商旅多于此歇脚。清康熙初年,遂由小店发展为桂花场。故名。 [详细] |
白鹿镇,名源于白鹿山,《华阳县志》等古籍皆有对白鹿山的记载,今通称白鹿顶。其形如覆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风光无限。《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由此可见因此,白鹿见证了古蜀国的覆灭,白鹿之名源远流长。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即在山麓白鹿河东岸兴建白鹿场。 [详细] |
东汉末年,葛永贵(亦名葛贵)道长修道于白石山,后羽化,因他能驱邪辅正,遂名葛仙山。 [详细] |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古彭国得名,另外一种说法是县西北有彭门山,因两山相对如阙而名天彭门,县因兹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