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兰坪县金顶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兰坪县金顶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代以前建村得名。

元、明时期至清朝前期属兰州罗氏土知州属地,清乾隆始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晚期为丽江县山后里,民国元年设兰坪州治,为州治驻地,属第一区东新化里。

1933年1月隶属第一区永兴镇,为治所所在地。

1950年4月,县城由金顶镇文兴街迁驻啦井街。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原金顶镇第一保为区域成立第一区金顶片文兴乡,区政府仍住文兴街,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金顶公社文兴管理区,人民公社驻文兴街,同时便于开办食堂,撤销干蒲甸村,社员一部分迁往文兴,另一部分迁驻江头河。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金顶片文兴公社,区政府驻文兴公社文兴街。

1967年11月,划编为金顶区革命委员会文兴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金顶公社革命委员会文兴大队。

1984年2月,改革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实行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体制,设区建乡,成立金顶区金顶镇人民政府,同时将新县城驻地江头河已划归金顶镇,区、镇政府驻文兴街。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金顶镇文兴办事处,划出县城驻地江头河设立江头河办事处。

2000年12月“村改委”称文兴村民委会,2003年社区建设后称文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因易地扶贫搬迁管理需要,2018年12月,经兰坪县人民政府批复,在兰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石鼓甸片区成立永昌社区,沿用至今。

因易地扶贫搬迁管理需要,2018年12月,经兰坪县人民政府批复,在兰坪县城易地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石鼓甸片区成立永昌社区,沿用至今。

明代建村。

明代至清康熙年间为兰州罗氏土知州属地,清乾隆始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晚期为丽江县山后里,民国初归属兰坪县第一区东新化里,时有璋品、福东两个村。

1933年1月隶属第一区文兴乡;1940年12月推行乡镇保甲制,将原属第一区文兴乡的江头河、黑龙村、温水河、福东村划编为金顶镇第八保,而原属第一区文兴乡的璋坪村、清明场和第二区通甸镇的青岩哨、新厂、树脚村划编为金顶镇第九保,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原金顶镇第八保的福东村、第九保的璋品村、清明场为区域成立第一区金顶片福坪乡,乡政权驻福东村,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金顶公社福坪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福东为第一、二、三生产队,上、下璋坪分别为第四、五生产队,清明场为第六生产队。

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金顶片福坪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金顶区革命委员会福坪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金顶公社革命委员会福坪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金顶区福坪乡人民政府,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下辖7个生产合作社。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金顶镇福坪办事处。

2000年12月“村改委”改称福坪村民委员会,下辖7个自然村,2000年后,村委会移驻汉口村。

自得名沿用至今。

清朝至民国初期,属兰坪县第二区通甸里来龙甲,1940年12月,原来龙甲之青岩哨、新厂、树脚村与清明场,璋坪村合编为金顶镇第九保,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12月,成立第一区金顶片来龙乡。

1958年改称金顶公社来龙管理区,1962年更名为第一区金顶片来龙公社。

1967年11月改名金顶区革命委员会来龙公社,1969年1月为金顶公社来龙大队。

1984年2月再次改称金顶区来龙乡。

1987年12月为金顶镇来龙办事处。

2000年12月村集体制改革,称金顶镇来龙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从龙山间村东南,大公甸村西北面发掘的火葬罐群证明,早在明代这里就有村落。

明代至清朝乾隆中期,为兰州罗代土知州管辖,后期为丽江府下丽江县的山后里。

民国初为兰坪县第一区永兴镇第二保之一部,1940年划为金顶镇第七保直到解放初。

1953年至1982年划归为金顶公社革委会大龙大队;1983年至1987年划归为金顶区大龙乡;1988年至1999年划归为金顶镇大龙办事处;2000年12月村改委后,改称金顶镇大龙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村域属益州郡比苏县,1953年12月土地改革后建立金凤乡人民政府,1961年4月称金凤管理区。

1962年4月称金凤公社,1969年1月改称金凤大队,1978年改称金凤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12月改革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成立金凤乡人民政府。

1987年11月将原来的乡人民政府改设为行政村,称金凤办事处,2000年12月进行村级体制改革,成立金凤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驻地原驻香柏村,1994年迁至金甲邑西面、沘江东岸金凤石拱桥畔,自得名沿用至今。

境内有上井、温井,明代时就已汲卤制盐,形成村落。

早期归属丽江木氏土司下的兰州罗氏知州管辖。

清乾隆二年(1737)始属丽江军民府吉尾山后约,清末改为丽江县山后里。

民国元年(1912)一月,划归第一区永兴镇,二十九年(1940)十二月归属金顶镇之第三保,包括上井、温井、汉坪、哨上、练登、官庄、新生邑7个自然村,直至解放初。

1953年,土地改革划区乡政权时,以原第三保7个自然村联合成立七联乡。

1958年下半年始属金顶公社七联管理区,1962年4月改称第一区金顶片七联公社下辖7个生产队。

1967年11月为金顶区七联公社,后于1969年1月改称为金顶公社革命委员会七联大队,下辖7个生产和核算分配合一的生产队。

1984年2月又恢复成金顶区七联乡,下辖8个社。

1987年12月改称金顶镇七联办事处,2000年12月至今为金顶镇七联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清代以前部分居民点已建村。

清乾隆始归属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晚期为丽江县山后里,民国初属第一区东新化里。

1933年1月隶属第一区永兴镇;1940年12月推行乡镇保甲制,大坪、下井、官坪甸、仁茂登、新井、箐门口、仁杏村、乐保村8个村编为金顶镇第四保,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划区乡政权时,以原金顶镇第四、五保为区域成立第一区金顶片仁和乡。

1958年下半年公社化时期属金顶公社仁和管理区,基本以村为单元组建生产队,1962年4月设立第一区金顶片仁和公社,1967年11月,划编为金顶区革命委员会仁和人民公社。

1969年1月更名为金顶公社革命委员会仁和大队。

1981年,划出官坪、大坪、仁杏、六保、白草林、温庄、长吉7个生产队组建官坪生产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金顶区官坪乡人民政府,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1987年12月撤销区的建制,实行乡镇制,设立金顶镇官坪办事处,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合作社。

2000年12月“村改委”称官坪村民委员会。

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明代,已在境内下井、新井汲卤制盐,统归丽江军民府管辖。

1737年新开老姆井,因产销大增,将兰坪境内各盐井统归老姆井管辖。

1888年重开后,归属喇鸡鸣井。

行政隶属于丽江府吉尾、山后约,清末改属丽江县山后里。

民国初年,兰坪设治后,归属第一区东新化里。

1933年属第一区永兴镇。

1940年隶属兰坪县金顶镇,其中仁茂登、新井、箐门口、下井划入第四保。

老姆井、暇蛤井、苦蒜坪、樱桃坪划为第五保,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划区设乡政权时,以原四、五保为基础,成立第一区金顶片仁和乡,寓意政通人和。

1958年下半年为金顶公社仁和管理区,1962年4月成立第一区金顶片仁和公社,1967年11月为金顶区仁和公社,1969年1月调整为金顶公社革命委员会仁和大队。

1984年2月设区建乡,成立仁和乡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设立金顶镇箐门办事处,2000年12月村改委时,改称箐门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