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芦山村位于芦山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总人口3125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15%;行政村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河流面积83.6亩,田面积1014.57亩,土面积472.79亩,总耕地面积1487.36亩,总林地面积2156.5亩;地势西高东低,坝区集中在威王公路沿线,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二、主要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全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适宜种养业的发展;芦山的往喜河及神仙石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劳动力资源
芦山村是一个拥有多人的人口大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总数2700人,从事农等耸�1300人、服务业人数800人,长期外出务工人数600人。
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芦山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做大镇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走“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经营集镇”之路,紧紧做到“六个围绕”抓城镇建设(围绕统一规划、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融入贵阳经济圈、围绕务工经济强劲、围绕商贸文化发达),芦山村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狠抓新农村建设,鼓励带动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目前,全村二层以上的楼房占全村住房的%,进行了道路平整及硬化,同时进行亮化、绿化,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旅游及民族文化
芦山村作为旧时长官司所在地,素有商贸第一村之称,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布依族婚嫁、丧葬等民俗民风流传至今,有神仙石传说优美动人,竹器编织、芦山豆腐极具地方特色。这里有汉族的花灯、布依族的民歌、有尚存的民居古屯,古庙,长官司遗址及其山峰“屯堡”,清朝乾隆时期的古戏楼台,精雕细制的古戏楼建筑,是广大朋友休闲、观光、旅游圣地。
3、农业产业
近年来芦山村积极以项目拉动为支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生姜种植业、优质油菜种植等。
4、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芦山村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已把建设重心逐步向精神文明建设上转移;各种文艺节目丰富多彩,每年春节联欢、民族艺术节、夜间广场舞独具特色,极大的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寓意新迁入的寨民像早晨刚升起的太阳一样充满希望而得名。故称此名。2013年生态移民建设,成立朝阳社区,2017年得名朝阳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朝阳社区位于芦山镇北面,距芦山镇政府1公里,办公地点设在朝阳社区内,辖6个居民小组431户1852人,多数是灾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易地搬迁人口,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和务农等。域内有一所医院、一所幼儿园,镇综合服务中心。联系电话:0854 - 6494833,邮编:550606。 |
纳冗村由纳桥村、冗才村合并,各取一字,故称。2001年纳桥村与冗才村合并为纳冗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芦山镇。 得名并沿用至今。 纳冗村地处芦山镇东部,纳冗村南与本镇响水村接壤,北与本镇小石村相连,西与本镇芦山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4.82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307户,总人口1585人,有耕地面积861.4亩,有小学1所,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生姜、杨梅、牛肉红等经济作物生长。 |
一、基小石村情
地理环境。小石村地处芦山镇北面,是芦山镇北大门,距镇中心两公里,原属省级贫困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田723.08亩,土336.84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全村辖7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小组,一千四百余人,少数民族占48%,2010年人均纯收入4000余元,村内地理条件优越,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拥有独具特色风土人情。
自然资源。小石村属典型喀斯特丘陵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在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村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蕴藏大量的煤矿、天然气、石灰岩等。
旅游开发。芦山镇旅游资源丰富,西南三省流传这样一句话:“四川有座离娘山,贵州有个望郎回”。“望郎回”就在我镇镇南1公里处,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美丽传说;“古法造纸”传承千年,“芦山豆腐”百年知名,享誉省内外。就小石村而言,近一平方公里的田坝,被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一分为二,田坝中的七个小山丘错落有致,每个小山丘下面都有一股清澈的泉水,当地人称之为“北斗七星”。上述是我镇部分旅游资源,还有很多神秘的自然资源亟待开发。
二、现有经济项目开发现状
至2006年来,在国家大好政策的引领下,趁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之机,小石村经济有了跨越式发展。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自筹600万元,国家补助600多万元,建成目前贵州省规模最大的种草养牛基地,现有牛存栏500余头,草地一千余亩,圈舍两千余平方米,年产值300多万元,养牛场现已积累资金700多万元;二是建有生猪养殖场1个,年产值200余万元;三是有鸡、鸭、鹅、鱼养殖场1个;四是有近千亩经果林种植基地1个。
三、发展方向
依托长田、威远工业园,以“惠水?芦山青年创业园”为抓手,逐步探索加工产销一条线。做大、做强、做精、做美、做特小石村豆制品加工产业,使豆制品产业多样化,提高产品档次,提升芦山豆腐品牌。大力推进肉牛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用五年时间使牛肉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成为小石村乃至我镇本土龙头企业。
|
一、基本情况
响水村位于惠水县西南部,芦山镇东部,距县城4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属省级公益林重点保护区,与甲戎乡隔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66户,1166人,100%布依族,由13个自然村寨组成。村区域面积7.13公里,有耕地876亩。村座落在涟江河岸、森林覆盖面积95,常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有丰富是水力资源。
二、现有环境资源
响水村有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人人称赞秀人林园植被;茂密的撑天古树;纯扑的民族民风;漂亮的响水关瀑布、惊险的响水关虎跳崖、美丽的拉巧仙人石洞奇观、神真月亮湾鲤鱼跳龙门,忧郁天然水竹林长达6公里,著名古式链子桥,巍峨犀牛比角等。
三、发展潜力
根据响水村自然条件,在链子桥一线可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村及水力发电站。
|
滩绕村地处芦山镇东南部,滩绕村南与本镇响水村接壤,北与本镇小石村相连,西与本镇芦山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4.82平方公里,村中心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11个村民组,农户307户,总人口1585人,有耕地面积1174.11亩,林地面积1808亩,有小学1所,滩绕村地质地貌上属于沙石岩,强风化区,山高坡陡,土壤粘性差,土层较厚,遇水易软化形成滑坡,泥石流。 |
水井坡村地处芦山镇西南部,水井坡村南与本镇格水井坡村接壤,东与本镇麦旁村相望,北与本镇芦山村相连。全村辖国土面积6.06平方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135户,总人口756人,有耕地面积407.3亩。
--人口总数:765人农业人口:698人非农业人口:57人
--行政区面积: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7.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发展口号:因地制宜开拓进取
|
麦旁系布依语译音,即塝上寨之意。居民点位于半坡之上得名。1983年得名麦旁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12月行政村调整,将麦旁村、董戎村、冗亚村合并为麦旁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芦山镇。 得名并沿用至今。 麦旁村位于芦山镇政府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组,总人口1988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75%;行政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河流面积100亩,田面积786亩,土面积661.66亩,总耕地面积1447.66亩,总林地面积8600亩。
|
羊马村地处芦山镇西南部,羊马村南与本镇格羊马村接壤,东与本镇硐口村相望,北与本镇芦山村相连,西与本镇麦旁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252户,总人口1218人,有耕地面积549.8亩。
--人口总数:1218人农业人口:1156人非农业人口:62人
--行政区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9.9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
硐口村位于芦山镇政府所在地西部,东连芦山村,南靠民族村,西接格我、勤中村,北与羊马、小石村毗邻。全村辖16个村民组,480户村民,2400人,全村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3亩。硐口村民族集居不复杂,95%以上为汉族。经济来源多为务工经济和经商,全村交通便利,一、二、三产业发育健全,是一个集农、工、商为一体的综合型村。
|
格格我村地处芦山镇西南部,格我村南与本镇花鱼村接壤,北与本镇硐口村相连。全村辖国土面积11.37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416户,总人口2012人,有耕地面积1612.97亩。
--人口总数:2012人农业人口:1992人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2.97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
勤中村地处芦山镇南部,勤中村南与本镇河心村接壤,东与本镇花鱼村相望,北与本镇格勤中村相连,西与本镇格勤中村毗邻。全村辖国土面积4.25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42户,总人口1319人,有耕地面积1053.41亩。
勤中村地处威王公路沿线,交通发达,已遍布各小组。
全村村民勤劳淳朴。
|
河心村位于驻芦山镇政府驻地西南部,北接民族村,西与勤中村接壤,东接渔湾村,南邻王佑镇总贡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共310户,总人口1560人,耕地总结面积1266.1亩。其中田960.2亩,土305.9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4120元,人均占有粮食285公斤。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建有核桃种植基地一个。
|
花鱼村位于芦山镇西南面,离镇中心8公里,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环境整洁,民风淳朴。是人文居住好地方。
全村12个村民组,共有310户,总人口1400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布依族。党员45人,村民代表15人,村级学校、村两委、村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健全。
花鱼村共5个自然村寨(花鱼上下寨、四明,交朝、摆奔、沙关)组成,每个村寨都四面环山,是典型的高原盆地地貌。其中一条由格花鱼村至河心村的河流穿过摆奔(9、10组)大坝,灌溉一千多亩良田。摆奔大坝昼夜温差小,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无霜降,适宜反季节蔬菜种植。另一条源于花鱼上寨流经1至8组。属正宗山泉水,味淳甘美,因水出自山洞,冬暖夏凉,常年水温保持在16摄氏度。适合淡水鱼、虾养殖。因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由供水部门经过鉴定后为适宜直接饮用水,于2009建成供应三个行政村近千户的自来水供应站。河水清辙见底,鱼类繁多,味道鲜美,在周边县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每逢节假日,都会引得更多更远的垂钓者慕名而来。最为特色是花鱼,其鱼体圆厚,肉多刺少,味道最鲜美。据说100多年前,花鱼下寨村民曾捕获一条重约80公斤的大花鱼,悬挂一棵高大的松柏树上,所有周边村寨都前来观赏、品尝。因此花鱼村之名由此而来。河流中下流交朝寨处设有水坝。当初建水坝的目的是想把水引向雅羊(属河心村)与当地河流交汇,以解决当地水资源灌溉困难。由于50年代时期,没有机械化,全靠全村男女老少,肩挑背驼,没日没夜地干。但因要抓生产,终究没有完成。遗留下的工地变成了一个容水量约为1000m3的水库,由一口常年不断的小水井注水,该水库目前最适宜水产养殖。
花鱼村的山多为石灰岩,质地柔软,易开采,适合园林装饰,工艺雕刻。与长顺县睦化乡交界带为原始森林覆盖,生长着多种名贵的中草药。花鱼村所辖区适宜种植的旱地为1000多亩,由于很多的村民都外出务工,造成98%的旱地荒芜。
综上所述资源,花鱼村是适合休闲度假,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花鱼村村委将带领全体村民,以十二万分热情,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学科学,用科学,真抓实干,努力拼搏,早日把花鱼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民主文明的新农村。 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
民族村位于芦山镇东北部,断牙公路北侧,属于省一类贫困村,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9个村民组,305户,1226人,耕地面积990.13亩。全村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88%,劳动力843人,占全村总人口68.8%。
村党支部党员31名,女党员8名,大专以上5名,高中9名,初中11名.民族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村富民为己任,锐意进取,团结拼搏,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深化三级联创,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造高素质两嘧樱炕康吃备刹康慕逃嘌次搴门┐宓持Р浚诠愦笕褐谥邢碛谐缟械耐�
|
鱼湾村位于芦山镇政府北部,距县城39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组,总人口1667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80%;行政村总面积5.02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1667人农业人口:1520人非农业人口:147人
--行政区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9.1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