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贺胜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贺胜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老街南端)。

同年6月,贺胜街隶属横沟区贺胜保,为保驻地。

1951年4月,贺胜老街隶属横沟区改称的三区永元乡(小乡)。

南侧为永元乡驻地。

1954年初,分为北街、南街两部分。

1956年1月,北街、南街隶属贺胜乡(大乡),为南街驻地。

同年6月,北街、南街隶属孙田农村生产指导组贺胜管理区,南街为贺胜管理区驻地。

1957年9月,北街、南街隶属三区(驻横沟桥郑家)贺胜乡,南街为乡驻地。

1958年9月,隶属东风公社(区级,驻横沟桥郑家)贺胜管理区,南街为贺胜管理区驻地。

同年10月,北街、南街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区级)贺胜管理区,南街为贺胜管理区驻地。

1961年4月,北街、南街隶属横沟区贺胜公社,南街为贺胜公社驻地。

1975年3月,北街、南街隶属撤区并社的贺胜公社,南街为公社驻地。

1976年6月,贺胜公社驻地迁往贺胜水库北岸。

南北街居民部分迁居107国道两侧,逐步形成贺胜新街。

至此,原北街、南街统称老街。

1982年3月,贺胜老街(含南街、北街)和贺胜新街隶属贺胜公社贺胜桥镇。

1984年1月,贺胜老街、贺胜新街隶属横沟区贺胜桥镇。

同年7月,老街、新街隶属横沟区下辖的贺胜乡与贺胜桥镇合并的贺胜桥镇。

1985年9月,老街、新街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贺胜桥镇。

1987年9月,老街、新街隶属撤销区建制的贺胜桥镇。

2010年,成立贺胜桥社区,辖贺胜老街、贺胜新街。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八都。

民国时期,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上龙阁(又名上孟)、下龙阁(又名下孟)、印斗山邓家、余长伯、贺胜老街、蛤蟆山杨家、陆家犁头坊、杨师、皇尧、施沟饶12个村庄(街),黄田铺、黄花台、石牯牛袁家(又名袁家)、陈麦垴、吴廖嘴、严育吾、余陞、新屋杨、牌楼岭饶家9个村庄,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贺胜保(驻贺胜桥老街)。

同年6月,上门余角嶰等12个村庄(街),黄田铺等9个村庄,隶属咸宁县横沟区(驻横沟高中附近日本人做的洋屋崽)贺胜保。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上门余角嶰等12个村庄,黄田铺等9个村庄,隶属横沟区贺胜保改称的贺胜村。

1951年1月,横沟区改称三区。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

上门余角嶰等12个村庄,黄田铺等9个村庄,隶属横沟区改称的三区下辖贺胜村改称的永元乡(小乡)。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贺胜桥老街按地理位置分为北街、南街两部分。

严伸、江里头、上龙阁、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余长伯6个村庄组成团结初级社,驻孟家冲。

下龙阁、印斗山邓家、北街、南街、蛤蟆山杨家、陆家犁头坊、杨师、皇尧、施沟饶9个村庄组成永胜初级社,驻南街。

黄田铺、黄花台、石牯牛袁家、陈麦垴、吴廖嘴、严育吾、余升、新屋杨、牌楼岭饶家9个村庄组成永久三初级社,驻黄田铺。

1956年1月,初级社合并升格为高级社。

下龙阁、印斗山邓家、南街、北街、蛤蟆山杨家、陆家犁头坊、杨师、皇尧、施沟饶9个村庄,组成永胜高级社。

余长伯、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上龙阁、严伸、江里头6个村庄,组成团结高级社。

吴廖嘴、石牯牛袁家、陈麦垴、黄田铺、黄花台、严育吾、余陞、牌楼岭饶、新屋杨9个村庄,组成建华高级社。

3个高级社隶属贺胜乡(大乡)。

同年6月,永胜、团结、建华3个高级社隶属孙田农村生产指导组(驻横沟桥街)贺胜管理区。

1957年9月,永胜、团结、建华3个高级社隶属三区(驻横沟桥郑家)贺胜乡。

1958年9月,永胜、团结、建华3个高级社分别改称永胜大队、团结大队、建华大队。

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驻横沟桥郑家)贺胜管理区。

大队下辖生产队。

同年9月,永胜、团结、建华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贺胜管理区。

1961年4月,撤销团结大队,余长伯、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上龙阁4个村庄划入永胜大队。

严伸、江里头2个村庄划入新华大队。

永胜、建华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公社。

1964年,建华大队改称永建大队,黄田铺全部人口迁入黄花台。

同年,施沟饶并入皇尧。

1974年9月,永胜大队1队余长伯划入咸宁县国营贺胜茶场。

1975年3月,永胜、永建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后的贺胜公社。

1981年5月,永胜大队改称贺胜大队,永建大队改称花台大队。

1984年1月,因贺胜、花台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桥乡。

咸宁县改称咸宁市(县级)。

同年7月,贺胜、花台2个大队隶属贺胜乡与贺胜桥镇合并的贺胜桥镇。

1985年9月,贺胜大队改称贺胜村,花台大队改称花台村。

2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贺胜桥镇。

1987年9月,贺胜、花台2个村隶属撤销区级建制后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贺胜村与花台村合并为贺胜村,驻贺胜街,隶属贺胜桥镇。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八都。

民国时期,陈七嘴、张家、老屋蓝、新屋蓝4个村庄,喻七、竹林严、新屋禹王、老屋禹王、王名儒5个村庄,八都汪、严家湾、四门廖、老屋车、新屋车、穆严嘴、周余粟、余堂8个村庄,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车祠保(驻车家祠堂)。

同年6月,陈家嘴等4个村庄,喻七等5个村庄,八都汪等8个村庄,隶属横沟区(驻横沟高中附近日本人做的洋屋崽)车祠保。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陈七嘴等4个村庄,喻七等5个村庄,八都汪等8个村庄隶属车祠保改称的车祠村。

1951年1月,横沟区改称三区。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

陈七嘴等4个村庄,喻七等5个村庄,八都汪等8个村庄隶属三区(驻横沟桥郑家)车祠村改称的车祠乡(小乡)。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

陈七嘴、张家、老屋蓝、新屋蓝4个村庄组成滨湖一初级社,喻七、竹林严、新屋禹王、老屋禹王、王名儒5个村庄组成滨湖二初级社,八都汪、四门廖、严家湾、老屋车、新屋车、穆严嘴、周余栗、余堂8个村庄组成永久一初级社。

1956年1月,永久一初级社升格为永久高级社,滨湖一、滨湖二初级社合并升格为滨湖高级社。

永久、滨湖2个高级社隶属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

同年6月,永久、滨湖2个高级社隶属孙田农村生产指导组(区级,驻横沟桥街)贺胜管理区。

1957年9月,永久、滨湖2个高级社隶属三区(驻横沟桥郑家)贺胜乡。

1958年9月,永久、滨湖2个高级社分别改称永久大队、滨湖大队,隶属东风公社贺胜管理区。

同年10月,永久、滨湖2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贺胜管理区。

1961年4月,永久、滨湖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乡。

1975年3月,永久、滨湖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后的贺胜公社。

1981年5月,永久大队改称车祠大队。

1984年1月,车祠、滨湖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乡。

同年7月,车祠、滨湖2个大队隶属贺胜乡与贺胜桥镇合并的贺胜桥镇。

1985年9月,车祠大队、滨湖大队分别改称车祠村、滨湖村。

2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贺胜桥镇。

1987年9月,车祠、滨湖2个村隶属撤销区级建制后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车祠、滨湖村合并为滨湖村,先驻滨湖小学,后驻八都汪。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八都。

民国时期,余佑塘、新屋胡楚华、老屋胡楚华、涂木匠、汪涂、陈万朋6个村庄,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车祠保(驻老屋车祠堂)。

塘角涂、桃林铺、傅伍、南溪畈、余新塘、汪亚泉6个村庄隶属高寨保(驻高寨王)。

老屋王协谋、徐春、孙家、戴家、东庄王、石塘垴、杨家堂、石塘、老屋徐、新屋徐、高岭、丹家、下屋嘴、田铺、周一方、周宝庆、新屋王协谋、王仙山18个村庄,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徐祠保(驻老屋徐)。

同年6月,余佑塘等6个村庄所在的车祠保,塘角涂等6个村庄所在的高寨保,老屋王协谋等18个村庄所在的徐祠保,隶属横沟区(驻横沟高中附近日本人做的洋屋崽)。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一般以保辖区为村辖区,但有小调整,设立部分新村。

南溪畈、傅伍、余新塘3个村庄隶属高寨村(驻高寨王),塘角涂、桃林铺、王仙山、新屋王协谋、汪亚泉、老屋王协谋、徐春、孙家、戴家、东庄王、石塘垴、杨家堂、石塘、老屋徐、新屋徐、高岭、丹家、下屋嘴、田铺、周一方、周宝庆21个村庄,隶属徐祠村(驻徐家祠堂),余佑塘、新屋胡楚华、老屋胡楚华、涂木匠、汪涂、陈万朋6个村庄,隶属永元村(驻车家祠堂)。

高寨、徐祠、永元3个村隶属横沟区。

1951年1月,横沟区改称三区。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

南溪畈等3个村庄隶属高寨乡,塘角涂等21个村庄隶属徐祠乡,余佑塘等6个村庄隶属永元乡。

3个乡均隶属横沟区改称的三区。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塘角涂、桃林铺、傅伍、南溪畈、余新塘5个村庄组成青山初级社(驻桃林铺)。

余佑塘、新屋胡楚华、老屋胡楚华、涂木匠、汪涂、陈万朋、老屋王协谋、徐春8个村庄组成永久二初级社(驻汪涂)。

新屋王协谋、汪亚泉、高岭、王仙山、丹家、下屋嘴、老屋徐、新屋徐、石塘、石塘垴、杨家堂、戴家、孙家、东庄王、田铺、周一方、周宝庆17个村庄组成高丰初级社(驻高岭王)。

1956年1月,小乡合大乡。

青山初级社升格为青山高级社,永久二初级社升格为永久二高级社,高丰初级社升格为高丰高级社(驻高岭王)。

3个高级社隶属贺胜乡(大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

同年6月,青山、永久二、高丰3个高级社隶属孙田农村生产指导组(驻横沟桥街)贺胜管理区。

1957年9月,青山、永久二、高丰3个高级社隶属三区(驻横沟桥郑家)贺胜乡。

1958年9月,青山、永久二、高丰3个高级社均改称大队。

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驻横沟桥郑家)贺胜管理区。

同年10月,青山、永久二、高丰(驻高岭王)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贺胜管理区。

1961年4月,青山、永久二、高丰3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公社(驻贺胜桥老街南街)。

1964年,新屋王协谋、汪亚泉2个村庄从高丰大队划入青山大队。

1966年3月,青山大队与永久二大队合并为青山大队(驻余新塘)。

老屋王协谋、徐春2个村庄从永久二大队划入高丰大队。

至此,高丰大队辖高岭、王仙山、丹家、下屋嘴、新屋徐、石塘、石塘垴、杨家堂、孙家、戴家、东庄王、周一方、周宝庆、老屋王协谋、徐春15个村庄。

1975年3月,高丰大队更名高潮大队。

青山、高潮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的贺胜公社。

1981年5月,部分大队更名。

青山改称桃林,高潮改称高岭。

1984年1月,恢复区、乡建制。

桃林、高岭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乡。

同年7月,桃林、高岭2个大队隶属贺胜乡与贺胜桥镇合并的贺胜桥镇。

1985年9月,高岭大队改称高岭村,桃林大队改称桃林村。

2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贺胜桥镇。

1987年9月,高岭、桃林2个村隶属撤销区级建制后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桃林、高岭2个村合并为桃林村,驻107国道旁余新塘路段。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八都。

民国时期,程孟、张勇、余家嘴、下马庄、高盛竹、上车6个村庄,余庠、程铁、郭家、新屋严、上屋李、高寨王、朱家庄、下屋李8个村庄,熊友、大屋朱、新屋朱、卢家4个村庄,均隶属咸宁县贺胜乡(驻贺胜桥老街南街)高寨保(驻黎首高寨王),田铺邹、大屋邹、严罗、张黑、王尖熊、严伸、江里头7个村庄隶属贺胜乡江铺保(驻严伸)。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高寨、江铺2个保改称为高寨村、江铺村。

1951年1月,横沟区改称三区。

同年4月,改村为乡(小乡),高寨村、江铺村改称高寨乡、江铺乡。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程孟等6个村庄为前进一初级社。

余庠等8个村庄为前进二初级社。

熊友等4个村庄为前进三初级社。

江里头、严伸和余长柏、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上龙阁孟、下龙阁孟7个村庄为团结初级社。

田铺邹、大屋邹、严罗、张黑、王尖熊5个村庄为新华初级社。

1956年1月,前进一、前进二、前进三3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前进高级社。

团结初级社升格为团结高级社。

新华初级社升为新华高级社。

3个高级社隶属贺胜乡(大乡)。

同年6月,前进、团结、新华3个高级社隶属孙田农村生产指导组(驻横沟桥街)贺胜管理区。

1957年9月,前进、团结、新华3个高级社隶属三区(驻横沟桥街郑家)贺胜乡。

1958年9月,前进、团结、新华3个高级社均改称大队,隶属东风公社(区级,驻横沟桥街郑家)贺胜管理区。

同年10月,前进、团结、新华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贺胜管理区。

1961年4月,撤销团结大队,严伸、江里头2个村庄划入新华大队,余长柏、上门余角嶰、下门余角嶰、上龙阁孟、下龙阁孟5个村庄划入永胜大队。

前进、新华2个大队隶属贺胜公社。

1975年3月,前进、高丰2个大队合并为双塘大队(黎首寺旧址),隶属撤区并社的贺胜公社。

1977年,双塘大队分为前进、高丰2个大队。

1981年5月,前进大队改称双塘大队,新华大队改称江铺大队。

1984年1月,双塘、江铺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贺胜乡。

1985年9月,大队、生产队改称村、组。

双塘、江铺2个大队改称双塘村、江铺村。

1987年9月,双塘、江铺2个村隶属撤区并社后的贺胜桥镇。

2003年,双塘村改称黎首寺村。

2005年3月,黎首寺、江铺村合并为黎首村(驻双塘小学旧址)。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下五都。

民国时期,吴司、吴司垴蔡家庄、董家庄、李申、曹文才、跃马桥廖家、严天申、廖家下首蔡家庄、万秀八9个村庄,胡徐、石丘角、丹家、高塘施、李高风、正禄庄、大屋周、高塘周、细屋周、高塘陈10个村庄,隶属咸宁县义昭乡严申保(驻严天申),九嶰曾、刘家庄、新屋闵、老屋闵、新屋李家嶰、老屋李家嶰、经家庄、张罗堡石、李天庆、郑为州10个村庄,戴庄李、塘角垴、上门张凤竹、下门张凤竹、李四南、李知畈、余仁堂、刘昭、李相、石板路、乐家、大屋汪、新屋陈旺、老屋陈旺、底下张、徐老君、何家庄17个村庄,隶属咸宁县义昭乡张竹保(驻上门张凤竹)。

同年6月,严申、张竹2个保隶属双溪区(驻双溪桥下街)。

1950年,严申、张竹2个保分别改称村。

1951年4月,双溪区改称四区。

同年4月,严伸、张竹2个村分别改称乡(小乡),隶属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吴司等9个村庄为升格红星一初级社,傅徐等10个村庄为红星二初级社,九嶰曾等10个村庄为金星初级社,戴庄李等17个村庄为三星初级社。

1956年1月,红星一、红星二2个初级社合并为红光高级社,金星初级社升格为金星高级社,三星初级社升格为三星高级社。

3个高级社隶属余花乡。

同年6月,红光、金星、三星3个高级社隶属双溪农村生产指导组余花管理区。

1957年9月,红光、金星、三星3个高级社隶属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余花乡。

1958年9月,红光高级社改称红光大队,金星高级社改称金星大队,三星高级社改称三星大队。

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余花管理区。

同年10月,红光、金星、三星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余花管理区。

1961年4月,红光、金星、三星3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公社。

1966年3月,红光大队改称红五大队,三星大队改称红六大队、金星大队改称红七大队。

1969年,红五大队改称红光大队,红六大队改称三星大队,红七大队改称金星大队。

1975年3月,红光、金星、三星3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后的贺胜公社。

1981年5月。

部分大队更名,红光改称万秀,金星改称李海,三星改称凤竹。

1982年末,万秀大队石丘角全部人口迁入傅徐庄,高塘施全部人口到丹家建房居住,高塘周全部人口迁入新庄大屋周建房居住。

凤竹大队李知畈、余仁堂全部人口外迁。

1984年元月,万秀、李海、凤竹3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乡。

1985年9月,大队、生产队分别改称村、组。

万秀大队改称万秀村,李海大队改称李海村,凤竹大队改称凤竹村。

3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余花乡。

1987年9月,万秀、李海、凤竹3个村隶属撤销区建制设立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万秀、李海、凤竹村合并为万秀村,驻曹家贺(胜)袁(铺)公路边。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下五都。

民国时期,花园张、下郑(郑天宝)、余湖里、唐官仁、上郑、八碑垴、唐陡山、唐碧(又名唐毕)、郑旭、大屋孟、刘天潮、郑思秀、孟北庄、畈杜14个村庄,宝塔黄、塘角黄、城下黄、大户垴黄、敬台黄、九屋庄、大屋李、唐老人、刘清、大屋黄、跃马桥周11个村庄,隶属咸宁县义昭乡(驻余花坪)大孟保(驻大孟新屋)。

同年6月,花园张等14个村庄和宝塔黄等11个村庄所在的大孟保隶属双溪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

1950年,花园张等14个村庄和宝塔黄等11个村庄所在的大孟保改称大孟村。

1951年1月,双溪区改称四区。

同年4月,改称为乡(小乡)。

花园张等14个村庄和宝塔黄等11个村庄所在的大孟村改称大孟乡(小乡),隶属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

同年5月,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4年初,大屋李、刘清、唐老仁、大屋黄4个村庄组成跃丰一初级社。

跃马桥周、宝塔黄、塘角黄、城下黄、九屋庄、敬台黄、大户垴黄7个村庄组成跃丰二初级社。

花园张、下郑、余湖里、唐官仁、上郑、八碑垴6个村庄组成光明初级社(驻花园张),唐陡山、唐碧、郑旭、大屋孟、刘天潮、孟北庄、郑思秀、畈杜8个村庄组成和平初级社。

1956年1月,跃丰一、跃丰二2个初级社合并升格为跃丰高级社,光明初级社升格为光明高级社,和平初级社升格为和平高级社。

3个高级社隶属余花乡(大乡)。

同年6月,跃丰、光明、和平3个高级社隶属双溪农村生产指导组余花管理区。

1957年9月,3个高级社隶属于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余花乡。

1958年9月,跃丰高级社改称跃丰大队,光明高级社改称光明大队,和平高级社改称和平大队。

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余花管理区。

同年10月,3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余花管理区。

1959年,光明、和平两个大队合并为大孟大队。

1961年4月,跃丰、大孟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公社。

1966年3月,跃丰大队改称红一大队,大孟大队改称红二大队。

1969年,红一大队改称跃丰大队,红二大队改称大孟大队。

1975年3月,跃丰、大孟2个大队隶属撤区并社的贺胜公社。

1981年5月,跃丰大队改称黄祠大队。

1984年1月,黄祠、大孟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乡。

1985年9月,大队、生产队分别改称村、组。

黄祠、大孟2个大队分别改称黄祠村、大孟村。

2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余花乡。

1987年9月,黄祠、大孟2个村隶属撤销区建制设立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黄祠、大孟2个村合并为黄祠村,驻黄祠街。

明清时期,隶属咸宁县宣化乡下五都。

民国时期,刘家边、余花坪、张仙、涂泗河、熊涂(又名细屋涂)5个村庄隶属咸宁县义昭乡(驻余花坪)余花保(驻余花坪),老屋严、谢家、大屋徐、新屋徐、王殷徐、施家庄6个村庄,隶属义昭乡平治保(驻新屋徐)。

同年6月,余花保、平治保隶属双溪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

1950年,改保、甲制为村、闾制。

刘家边等5个村庄隶属余花村,老屋严等6个村庄隶属平治村。

2个村隶属双溪区。

1951年1月,双溪区改称四区。

同年4月,改称为乡(小乡)。

余花村、平治村分别改称余花乡、平治乡。

2乡隶属双溪区改称的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

1954年初,刘家边为友谊一初级社,张仙、涂泗河、熊涂3个村庄组成同心初级社,余花坪为友谊二初级社,老屋严等6个村庄组成南州高丰初级社。

1956年1月,友谊一、同心、友谊二3个初级社合并为友谊高级社,南州高丰初级社升格为高丰高级社。

友谊、高丰2个高级社隶属余花乡(大乡,驻黄氏祠堂)。

同年6月,友谊、高丰2个高级社隶属双溪农村生产指导组余花管理区。

1957年9月,友谊、高丰2个高级社隶属四区(驻双溪桥老街陈君聘)余花乡。

1958年9月,友谊、高丰2个高级社分别改称友谊大队、高丰大队。

2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区级、驻横沟桥郑家)余花管理区。

同年10月,友谊、高丰2个大队隶属东风公社改称的横沟公社下辖的余花管理区。

1961年4月,友谊、高丰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公社。

1966年3月,友谊大队分为红卫一(辖余花坪)、红卫二(辖刘家边)、红卫三(辖涂泗河、熊涂、张仙3个村庄)3个大队,高丰大队改称红卫四大队。

1969年,红卫一、红卫二、红卫三3个大队合并为友谊大队(驻张仙),红卫四大队改称高丰大队。

1975年3月,高丰大队与前进大队(驻黎首寺)合并为双塘大队(驻黎首寺)。

友谊大队、双塘大队隶属撤区并社后的贺胜公社。

1977年,双塘大队分为前进、高丰2个大队。

1981年5月,部分大队更名。

友谊改称花坪,高丰改称昌桥。

1984年1月,花坪、昌桥2个大队隶属横沟区余花乡。

1985年9月,大队、生产队改称村、组。

花坪大队改称花坪村,昌桥大队改称昌桥村。

2个村隶属横沟区改称的横沟桥镇(区级)下辖的余花乡。

1987年9月,花坪、昌桥2个村隶属撤销区后的贺胜桥镇。

2005年3月,花坪、昌桥村合并为花坪村(先驻张仙,后驻贺胜至余花公路余花坪路段的青山庙垴)。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