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贵定县昌明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贵定县昌明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昌明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4年,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九百户村,辖区内总户数355户,共计902人。

社区居委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基础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促使社区工作社会化,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旧治镇社区总人口514人,223户,有0党员64名,辖镇属站所、卫生院、旧治中心校、文江小学、富乐小学、黄土小学、坤主王小学等五所完小,居民遍及全镇六个行政社区。居民收入主要为工资收入。多年来,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举全社区之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全社区居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

人口总数:514人,全属非农业人口。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构建和谐社区,弘扬古城文化

辖区:文江社区,社区,古城社区,猛安社区,黄土社区,白马社区

主要经济产业:服务业、运输业

办公地旧点:古城村

古城村是镇政府机关所在地,离贵定县城34公里、贵阳76公里,现属贵定县昌明工业园区范围内。是有着历史意义的村镇,而在403年前,古城村所在地是贵定县原县府所在地,史志记载: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即公元1608年时,根据当时形势所需要在现古城建一个新县故“析新贵定之贵,定蕃州之定,建贵定县”,隶贵阳府,以“贵定”二字作为明王朝的一个县名,首称“贵定县”就从古城村这里开始。也有一个说法是,当时的贵阳知府叶向高,此人非同一般,后来长为明朝宰相,他在考虑建这个新县时,幕僚向他建议:叶知府是福建福州福清人,当时任贵州贵阳知府,不知顺天应人,以之福对三贵。即福建福州福清府,对贵州贵阳贵定县。叶向高采纳了这个建议,贵定县由此定名。至今贵州全省这样多地、市、县名,以“贵”字开头的也就只有省名,一个市名,一个县名三处,绝非偶然,这就是现在贵定县旧治镇古城村所在地。

由于历史古代县城的古城村,所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贤才众多,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文化古迹众多,过去古城旧治四大庙、八大阁、一个寺、一座观,共十五处庙阁寺观。

旧治镇古城村处于贵定县南部,北往沿山镇,南连昌明镇,东接都六乡,西近巩固乡,全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最紧密一个村也是众人口最多村,全村有658户3288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086人,非农业人口为202人,生产总值为1064万元,是一个汉族聚居村,耕地面积1255亩,其中田926亩,土为329亩,田土肥沃,有三个自然村寨,十二个村民组。

古城村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宜,离昌明镇车站贵广快速铁路3.5公里,距湘黔桂线铁路2.5公里,离贵广高速公路3公里,距国家级斗蓬山风景名胜区12公里。古城村水资源特别丰富,文江大河穿过整过旧治镇,分别是文江村、桐荡村、古城村、猛安村、黄土村,古城村历年来以产粮、油为主,被称为渔米之乡。

旧治镇桐荡村位于镇政府东南部,距镇政府1公里,东与都六乡,南与昌明镇,文江村、西与文江村,北与古城村紧紧相连,地形开阔,总面积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92米。地貌以山地丘晟郊渑璧匚鳎统呛雍吐砑叶葱『庸岽┚衬凇⑾钟懈�2243.25亩(其中田1796.25亩、土447亩)、村内有一个千亩的良田大坝(桐荡飞机坝)。

气候

气候属东亚季风气候,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全村植被覆盖率为72%左右。

行政区划

全村辖9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

人口

全村现有628户,总人口3021人,非农业人口65人。

特产

现桐荡村较为出名的土特产品有土马家洞生姜、立山堡酥李、大田蘑菇、优质红米、优质杂交水稻、茶叶、土鸡养殖、野兔养殖。

资源

桐荡村耕地面积1639.2亩,其中田1296.2亩,土403亩。森林面积为2352亩,草地面积为8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3000亩,境内矿产资源有煤、铁、锌等,村内水源丰富,大河一条,小河流一条,水域蜿蜒近8公里,全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2%。

民族文化

全村总人口3027人,以汉布两个民族为主,布依族占30%,布依族具有过农历四月初八做花米饭,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衷爱布依山歌,全村组建有山歌队1队,多次参加过镇内外布依山歌比赛12次。

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在村内兴办页岩砖厂3个规模上400多万元的投资,给地方的经济带来了生机活力,加之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农的推广以及外出务工,这些都为农民的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种植粮食及外出务工和家庭小养殖业构成,务工收入所占比重较大。

社会发展状况

交通方面:922县道贯穿境内,乡村村级公路寨寨通,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各村寨水泥路。寨寨通路、电话、通自来水。

水利设施方面:村内有沟渠8条,总长超过20公里,有一水库,两条河流。2009年农发项目的实施,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田浇灌方便。村内有学前班3所,有村级卫生室。

文江村基本概况

地理:文江村位于旧治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有2公里、昌明镇1.5公里、县城33公里,东与桐荡村,南与昌明镇,西与巩固乡,北与猛安村、古城村相连,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二条铁路(黔桂铁路和贵广快速铁路)、一条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文江大河惯穿整个村。

气候:气候属东亚季风气候,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

灌丛和灌草丛,全村植被覆盖率为42%。

行政区划:全村辖5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小组,村级卫生室一所,一所小学。

人口:全村现有485户,总人口217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4人、劳动力728人

特产:在文江村,有两大较为出名的土特产品:一是“花生”,二是“地萝卜”。全村大约有95%的农户都种植。在收获季节里,产品销售遍及附近的几个乡镇。

资源: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956亩,草坡5800亩,松林4300亩。富含煤矿。近两年来共发展企业3家,其中页岩砖厂1家,标砖厂2家,共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人。文江村是文江大河的上游,因河道治理得力,水产品十分丰富。在劳动力方面,因大多数的年轻劳动力都是有一技之长,在打工队伍大量外出时,他们大多数都留了下来,为地方的建设献上自己的力量。

一、村情

猛安村位于旧治镇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接黄土村,南连古城村,西靠沿山镇,北依黄土村。2007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安全村和猛壤村合并而成,全村辖5个村民组,由5个自然寨组成,其中猛壤寨是我县开发旅游的“四寨”之一。全村共有319户,1404人。目前,尚有59户151人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民族分布以布依族、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占80%。现有耕地面积1270.35亩,是一个交通便利、水源丰沛、居住集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线的行政村。村民经济收入来自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务工,人均年收入2700元。

全村共有0党员39名,其中女党员6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其中有3人交叉任职)。

五个自然寨寨寨通路、通电,尚有一个自然寨未通水,二个自然寨需更换引水设施。

二、产业发展条件

1、全村共有林地面积约8000亩,森林资源丰富。还可以继续扩大杉木、松木等针叶树种栽培。

2、地域宽扩,可以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

3、全村除林地外,荒山草坡较多,气候温和湿润,可发展海花草、金银花、蕨菜、茶叶、刺梨、板栗等中药材、干果及野生蔬菜。

4、土质多属沙壤土,气候冷凉,较适合马铃薯生长。

三、存在的问题

1、猛壤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2、基础设施建设丞待进一步加强。

3、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各项投入相对不足。

四、发展思路

针对猛安村村情和存在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拟定了“四抓四促”的发展思路:即“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抓观光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茶、果种植、大鲵养殖,促进经济发展;抓民族文化的发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急需解决的项目

1、猛壤寨作为贵定县“四寨”旅游开发村寨之一,急需修建河道防护堤300米,需资金57万元。娱乐设施配套资金5万元。

2、掌虎坝种植刺梨1000亩,需优良种苗20万株,合计人民币20万元。

3、养殖娃娃鱼1500尾,每尾补助资金500元,需资金75万元。

(一)区位条件

黄土村位于旧治镇东北面,距镇政府约5公里,东靠白马村,南接古城村,西邻沿山镇星溪村,北抵盘江镇金峰村,村内交通便利,东接都六乡贵新公路,西接922县,水电路区位优势明显。

(二)自然资源

黄土村水资源丰富,文江大河经过而过,水清澈平缓,两岸垂柳成阴,是人们夏日游泳休闲的好地方;村内煤炭资源和石灰岩矿石丰富的,现有采石场2个;全村森林覆盖率达52%,现在茶场一个800亩。

(三)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

全村辖5个自然寨、9个村民组,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2525人、586户、布依族占90%、青壮年劳动力1172人。耕地面积1522亩、人均占有耕地0.6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油菜、茶叶,近年来在旧治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针对黄土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党建牵头、项目搭台、产调凸显”的新农村发展模式,使我镇在全镇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得到了很大发展,黄土坎寨民居包装达110户,茶叶种植达1500余亩,年种植蔬菜500亩以上。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白马村位镇政府东北部,地处东经107°12′,北纬26°29′,距镇政府3公里,东与都六乡,南与白马村,西与白马村,北与盘江镇紧紧相连,地形北部狭窄,向南逐步扩张,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92米。地貌以高山为主,碳酸盐类分布广,因而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和地下河系。

气候

气候属东亚季风气候,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湿润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全镇植被覆盖率为72%。

行政区划

全村辖10个村民组,12个自然村寨。

人口

全村现有439户,总人口1992人,非农业人口65人。

特产

现白马村较为出名的土特产品有土麻花鸡、红米、猕猴桃、十组的晴天茶叶。

资源

白马村土地总面积为4028亩,耕地面积876亩,森林面积为2352亩,草地面积为8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550亩,镇境内矿产资源有铁、锌、煤、大理石等,村内水源丰富,小河流1条,水域蜿蜒近10里,全村,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8%。

旅游

白马村白马山上的“文革”巨型标语,内容为“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共13个字符,字体为仿宋体,每字高41.5米,宽30.5米,占地面积为1265.75平方米,13个字符总面积为16454.75平方米,加上字间距约30亩)。景观是发展旅游的历史看点。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价值。

民族文化

全村总人口1992人,以汉布两个民族为主,布依族占70%,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习俗,具有过农历四月初八做花米饭,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衷爱布依山歌,全村组建有山歌队1队,参加过猛壤寨布依同胞自发组织举办了4届“3•28”山歌比赛。

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渠道不多,主要种植粮食及外出务工和家庭小养殖业构成,务工收入所占比重较大。

社会发展状况

交通方面:寨寨通路、电话、通自来水。水利设施方面:村内有沟渠通过,有一水库,一条河流。农田浇灌方便。全镇有完小1所,有村级卫生室。

摆耳村,位于我乡东北面,距乡政府11公里,双镶边村级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便利。全村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小组。摆耳村现有人口203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0%。全村有耕地面积:2629.75亩,其中:863.75亩,土:1766亩。村辖区内有重晶石矿厂一个。全村现有20头以上的养羊户10户,10头以上的养牛户3户。摆耳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扎实开展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村情,成立村综治工作组织,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和谐村寨”、全村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社会治安治理工作中,重视日常治安联防工作和“四防惫ぷ鞯难膊椤H骞灿谢ご澹ㄕ┒佣釉�40名,平均年龄43岁。全村人民将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区位优势,为把家园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

都六村距贵定县城17公里,东与良田村接壤,南邻昌明镇,西抵旧治镇,北接定南乡。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寨。2008年末,全村总户数1107户,总人口4515人,其中农业人口4189人,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耕地面积3260.5亩,其中田1735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0元,处于贫困线下。

最高海拔1500多米,最低海拔1050米,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70天以上。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洋芋、小麦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和重晶石、硫铁矿、铅锌矿、硅铁矿和优质矿泉水等。

都六村设有党总支部1个,下设3个党支部,建有金竹坝、新寨、卡坝3个特色党小组,共有112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9名,预备党员5名,流动党员6名。有农家书屋1个,谷栗寨村民自发组建民间腰鼓队1个,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

村内各自然寨基本通路,贵定至昌明县级油路从村境内通过,距贵广和厦蓉两高线匝道口、贵广铁路昌明站11公里,有大小河流5条,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已覆盖全村各个自然寨,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2007年以来,每年均有100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9年2月,都六乡白马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2008年下半年利用扶贫项目种植优质皮球桃300亩,标志着十里桃园产业带工程已经启动。

都六村金竹坝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得到县领导的好评。今年计划以整寨推进房屋改造,十里桃园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畜牧养殖专业村为重点,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两年内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点。

良田村是由原金星村、摆港村和刮腊村合并而成的,良田村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各主要村寨都修通了镶边公路,辖7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共633户,2653人。全村现有一所完小,三所小学代课点,拥有教师19名,在校学生530余人,教育教学水平常年处于全乡前列。

良田村常年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还种有大蒜等蔬菜,蒜苔卖到昌明、贵定等地。现有一个集贸市场,促进了地区商品流通,方便了群众买东西,并拥有多个文体娱乐场所,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马踏屯村位于岩下乡东南面,为乡政府所在地辖区,东与麻江县坝芒乡接壤,南和本乡铁锁岩村相连,西北面与昌明镇相邻,东北和都六乡相交。全村土地总面积为56000多亩,有耕地12669亩,其中田5321亩,土7645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为主,309省道从马踏屯村贯穿通过,是岩下乡交通较为便利的村。

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全村有农户692户,总人口3143人,其中贫困人口760人,支部共有党员70人,其中:女14人,35岁以下9人,60岁以上27人,大专毕业3人,高中8人,初中以下59人,生活困难党员18人,是一个汉、布、苗民族杂居的行政村,少数民族人口(以布依族为主)点比例22.1%。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玉米、洋芋、养殖猪、鸡等传统种养业收入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持粮不足2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100元。马踏屯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海拔在1100—1600米之间。历史以来,该地区人口稀少,远离工业污染,水资源丰富,动植物多样,至今境内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高达52%以上,生态环境好。境内有全了罕见的野生娃娃鱼种群,是全了少有的娃娃鱼陆佳栖息地之一。

今后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和丰富优质水资源优势,以贵定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使娃娃鱼散户养殖成为马踏屯村一条助农增收致富之路。至2007年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娃娃鱼来,马踏屯村共发展娃娃鱼养殖户250多户,养殖娃娃鱼5000多尾,村内养殖娃娃鱼的有场坝组、上下街组、河沟、谷堤、小寨等5个村民小组。2009年继续发展养殖140余户,养殖娃娃鱼2800尾,2010年发展养殖130余户2600尾,村内养殖范围将发展有场坝组、上下街组、岩脚寨、河沟、谷堤、小寨、樟木树、狮子营、小乐等9个村民小组,预计5年内累计发展娃娃鱼养殖户750户,养殖娃娃鱼15000尾,全村15个村民小组中除后山、小开田、马踏屯村3个村民小组因海拔高,常年水温较低不合适娃娃鱼生长外,都发展养殖娃娃鱼,使马踏屯村成为名符其实的“娃娃鱼之村”。同时带动流水养鱼业、娃娃鱼产品深加工业及“垂钩、赏娃娃鱼、尝娃娃鱼”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娃娃鱼产业成为马踏屯村致富增收的特色之路。

铁锁岩村位于岩下乡东南面,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田795亩,土1605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脱毒洋芋等为主,交通状况较为不便有两组还没有通组公路。

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456户1955人,人均持粮471公斤,人均纯收入1440元。山多、海拔较高,水资源丰富,平均海拔1350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2—22℃之间。

黔南第一高峰国家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属铁锁岩村境内,群山林立、山陡峰秀,苍翠的树林,加上危峰点缀,景色秀丽,是避暑休闲的理想场所。铁锁岩海拔较高,远离现代工业污染源,生物资源丰富,国家保护动物有:娃娃鱼、野猪、锦鸡、果子狸、山羊等,稀有植物有:“植物熊猫”之誉的兜兰、方竹、红豆杉等;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有赤铁矿、硅矿、重晶石、铅锌矿等;除此之外,米核桃、脱毒马铃薯、野生天麻、野生黄柏已名誉省内外。

铁锁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9名,占党员总数17.6%;35岁以下党员有5名,占党员总数的9.8%,60岁以上老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35.2%;初中文凭以上党员18名,占党员总数35.3%;因年迈体弱无劳动力而使家景贫困的党员有13名,占党员总数25.5%。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三级联创”中“五个好”的要求,紧紧围绕“抓好经济促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发展思路,努力开创新局面,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2007年底完成村党建办公楼建设,并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制定了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公开运行,群众知道集体的事更多了,集体办事的透明度更高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热情也高了。

今后的发展途径:依托国家风景名胜区——斗篷山及铁锁岩完好的生态植被和自然风景奇观,以及当前的交通区位优势(距309省道5公里,距“两高一快”(贵广高铁、夏蓉高速、黔桂快铁)途径站——贵定南站15公里),开发斗篷山旅游产业潜力巨大,加快斗篷山旅游产业开发步伐,为推动全村、乡乃至全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栗山村位于乡政府东南部,地处国家名胜风景区、黔南第一高峰——斗蓬山脚下。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属省定一类贫困村。以布依、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全村有耕地面积5835亩。农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全村人均持粮398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443元。栗山村由于地势比较特殊,全村只有一条主要通道,交通和信息相对其它村来说比较闭塞。土特产则以蜜猴桃、天麻较为出名,水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以花岗岩、重晶石、硅矿为主。

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寨,全村有农户499户,总人口2085人。2010年新扩建村级办公房120平方米,共有党员36人,因生活条件、地理因素,年迈体弱无劳动力而使家景贫困的困难党员19人。全村完小1个,教学点1个,有小学生170人,教师8人。村级卫生室1个,村级医疗设备齐全。

今后发展途径:栗山村的气候、土壤都适宜于发展茶叶和核桃种植业,栗山村是全乡古茶树最富集的村,统计在册的百年古茶树就有百余棵,茶山组出产的核桃在百里十乡也是负有盛名,这些充分证明了栗山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茶叶和核桃种植条件,种植业调整的主攻方向应放到茶叶和核桃种植上来,利用荒山、荒坡,甚至可以动用坡度大,不方便耕种的熟土退耕,弱化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核桃和茶叶种植业,既可增加农民收入,有可恢复植被,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栗山村天然草地资源相当丰富,面积、连片程度在全县都比较少有,应利用现有的草地资源,引进养殖企业,培育养殖大户发展种草养牛、养羊产业,带动农户小规模发展,企业、大户和散户互为补充,发展和做大畜牧养殖业;慎重发展大鲵养殖业,选择具备养殖条件、养殖能力的农户适量发展;现有葛根种植1000亩,采取土地流转、个人承包等方式,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有效利用荒山荒坡资源;扶持目前已落户的北安矿业公司、黔山秀水工贸公司加快摆洗重晶石矿和热水河矿泉水的开发,推动重晶石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就地建设矿泉水厂,延伸产业链,解决富于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永和村距县城约54公里,总面积26.19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612户2739人,其中,少数民族1710人,现有耕地5223亩,人均基本农田0.45亩,林地面积14104亩,草山草坡面积3225亩,水域面积100.4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48元,人均吃粮340公斤。平均海拔118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一年两熟农业区,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87天,年降雨量1400毫米,由于岩石溶地型显著,地表水极为缺乏,水利设施缺乏,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永和村是乡政府驻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有村级办公用房、村级文化室和卫生室,村境内的猴场堡九年制学校,现有学生740人。永和村剪刀河,离村委办公室有3公里,地势较低,在深山之中,风景煞是美丽。交通方面,2006年修建了一条6米宽的进村公路连接着进乡公路,与922县道相连,村民外出更加方便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