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街道因辖区南关街而得名。南关街道境域前身为1949年10月设立的城关市。 1953年1月31日,改为城关区。 1956年,改为城关镇。 1958年,改为公社,同年更名城郊公社。 1962年,复建城关镇。 2003年,撤销城关镇,成立中山街道。 2009年7月,撤销中山街道,设立南关街道、北塬街道、新区街道。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关街道。 |
因位于固原市城区北部,地势较为平坦,故名。2009年设立北塬街道。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北源街道。 |
固原县辖镇。固原县最大的集市贸易中心。1958年设三营公社,1983年置乡,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清水河两岸,距县府40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4万。宝中铁路、银平公路、西大公路穿越镇境。辖三营、赵寺、孙家河、老三营、东原、西台、海埫、唐湾、戴堡、鸦儿沟、马路、化平梁12个村委会及第一、第二2个居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胡麻、瓜果。 |
古时设驿站,为过往官吏换马休憩之所,人称官停,后演变为官厅。1958年,设立官厅公社、城关公社(同年改城郊公社)。 1962年,城郊公社析设为西郊公社、南郊公社。 1983年,分别被改为官厅乡、西郊乡、南郊乡。 1984年,由官厅、西郊等乡析置程儿山乡。 1994年,程儿山乡改名东郊乡。 2003年,东郊、西郊2乡合并,设立清河镇。 2011年8月,官厅乡与清河镇合并设立官厅镇,并将城郊、和平、西关、饮河、明庄、海堡、郭庄、什里、东郊、东红10个村划归街道办事处。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乡。 |
开城镇在今无为县境西北,距县城40里,距襄安镇30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6.5万。 镇所在地开城桥常住人口近一万人,历来是无为县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开城镇在今无为县境西北,距县城40里,距襄安镇30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6.5万。 -二、历史沿革 开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据《无为县志》记载:“唐武德三年开城县治,在州四十里。”据传设县时,开城所在地有城堡但无城门,故称开城。 -三、交通与气候 开城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开——无(城)、开——襄(安)、开——六(店)三条公路南连铜陵、北接巢湖,东达芜湖。永安河横贯南北,常年通航,通江达海。 -四、名人与历史 开城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抗战时期曾任-装甲兵总司令的徐庭瑶将军。有被称为“擂鼓诗人”的田间;田间墓园及田间纪念馆现坐落在苍翠的羊山东麓。有著名历史学家包遵信,其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在现代中国思想领域颇具影响。 |
张易镇位于原州区南部37公里,气候凉爽、湿润,无霜期短,年降雨量200-300㎜,大部分降雨在7-9三个月,属阴湿半阴湿地区,海拔2000-2800米,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马铃薯,生产的马铃薯具有个头大、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深受周边县区群众和外商的欢迎。每年生产的马铃薯还远销于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地,是近年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也是张易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和原州区马铃薯品种繁育基地。2006年镇0对全镇种植业做了调整,重点是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品种更换,以搞高马铃薯的品质。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人均超过1.8亩。新品种主要有晋薯7号、云南六号、陇薯7号、中心24、虎头、陇薯3号等。[1。 |
彭堡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属于固原市的近效区,土地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虽然是川区,群众生活却十分困难,与北部川区的七营、黑城群众生活差距很大。为改变这一现状,彭堡镇党委、0一班人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了适合彭堡镇发展的新思路,即根据原州区确定的“依市带区、科技兴区、产业富区、工业强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二十四字方针,利用彭堡近郊和土地资源优势,确定了彭堡镇以发展畜牧业和蔬菜产业为主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固原市区的菜篮子、肉篮子大作文章,增加农民收入。经过彭堡镇干部群众一年来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并多次受到区委、0的好评。2005年,彭堡镇共完成种草面积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建设简草温棚120栋,大家畜存栏7600头,羊只存栏1.6万只。经过吸纳民营资金,开发建设商品房,有力地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彭堡镇养畜业发展势头迅猛,蔬菜全部销完,群众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农民收入增速,经济发展加快,使彭堡镇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稳定发展。 |
头营镇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是原州区蔬菜产业的“排头兵”。全镇共种植蔬菜1.45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26万亩,温室蔬菜1900亩。预计露地蔬菜亩均产值可达1400元,纯收入800元;温室蔬菜产值达到700万元,棚均收入0.8万元,全镇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260元以上。
|
黄铎堡镇隶属于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北连黑城镇,南接彭堡镇,东邻三营镇和头营镇,西靠西吉县沙沟乡和海原县李俊乡和九彩乡、郑旗乡。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黄铎堡镇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部,距城区47千米。是一个旅游型城镇,镇区建成面积为0.58平方千米, 镇区常住人口为3500人。 2017年总人口为33351人。 2017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名称由来 须弥山 须弥山 黄铎堡镇,因明朝军人黄成的曾孙黄铎袭官固原卫,并在此镇守,因此改名为黄铎城,又称黄铎堡。也称平夏城。 历史沿革 宋朝,宋微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展筑平夏城作军,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城址。“初名威德,又改名怀德军”,知军种师道。辖七砦(汤羌、灵平、通峡、镇羌、九羊、通远、胜羌)、一关(萧关)、十堡(硖口、东河湾、古高平、镇羌、惠民、结(红)沟、石门、临川、通关、山西)等寨隶之,与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镇戎军(固原城)互为声援。“东至结(红)沟堡一十五里,西至石门堡一十三里,南至灵平砦一十二里,北至通峡砦一十八里。” [5]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夏兵攻占怀德军,杀其知军事刘诠,通判杜翊。 金朝,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怀德军为金人所攻占,废除怀德军。 [5] 明朝,军人黄成的曾孙黄铎袭官固原卫,并在此镇守,因此改名为黄铎城,又称黄铎堡。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海原县杨郎镇划固原县(杨郎镇包括今三岔村、穆滩村、铁沟村、陈庄村)。 [6] 1958年10月,属三营公社 1963年04月,增设黄铎堡公社; 1983年10月,公社体制改革,黄铎堡公社改为黄铎堡乡; 2003年07月,撤乡并镇,黄铎堡乡并入三营镇。 2011年0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固原市原州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设立黄铎堡镇,将三营镇西部黄铎堡、农科、黄湾、白河、张家山、杨圈堡、北庄、南城、老庄、金堡、曹堡、何沟12个村和头营镇陈庄、三岔、穆滩、铁沟4个村地域划归新设立的黄铎堡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地黄铎堡村。 [7] 2011年08月,黄铎堡镇正式挂牌成立。 [8] 2011年09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闽宁合作”项目援建的生态移民纯回族村丰泽村成立。 [9] 2013年05月,黄铎堡镇和润村正式成立,是原州区2013年县内移民村,汇集了来自寨科、炭山、黄铎堡等乡镇19个行政村的580户移民,其中回族441户、汉族139户。 |
中河乡因境内主要河流中水河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大营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设中河乡。 1953年1月,增置中河区。 1956年11月,撤销中河区,并入大营区。 1958年4月,撤销大营区,中河乡改为县直属。 1958年10月,为中河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中河乡。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 |
河川乡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南24 km,地理位置东经106°26′-106°30′,北纬35°59′-36°03′,海拔1 534.3~1 822 m,年均降水量420 mm,年平均气温7℃,干燥度1.55~2.0,属半干旱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乡总面积为20.3万hm2,可耕地面积13.2万hm2。[1]
。 |
炭山乡地处原州区东北部75公里处,属东部干旱片带,区域特点是山高沟深、地形破碎,平均海拔1670米,地域面积25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4032户19259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全乡11个村支部,农民党员318人。全乡绝对贫困人口732户,3660人,占总人口的19%。总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均耕地5.3亩,属山旱地,已退耕4.5万亩。全乡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农作物以春小麦、洋芋、胡麻为主,养殖业以牛、羊为主。目前全乡牛存栏4198头,羊存栏13332只,生猪存栏236头,家禽存栏1180只,圈棚1080栋。2005年人均纯收入1119元,其中劳务收入占45%,畜牧业占20%,农业及其他收入占15%,为原州区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二、乡情特点 自然条件恶劣 一是地理条件差,大山与深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极为困难,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二是土地贫脊,全乡耕地10.2万亩,属低产旱田,由于地面坡度达15%以上,所以水资源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年降水量100-360mm,是全区最干旱的地方。 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人为不当开发和破坏,使资源环境不协调。全乡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干旱少雨,草场逐步退化,农田撂荒严重。各种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干旱、风沙、冰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今年春季耕地干土层达30厘米以上,土壤含水量不足5%。 基础设施落后 各村普遍存在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种地难现象。各村普遍无三级村道,运输工具主要有三轮车或马、驴等牲畜。从而影响农产品加工和外销,制约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造成困难。各村校舍紧张,教师紧缺,存在适龄儿童上学难现象。全村有学校25个,其中完小11个,教学点13个,学生2302人,专职教师96名,雇教27名。全乡有8001眼水窖,无大型引水工程。2006年全乡靠拉水生活的农户近30%(1213户5778人)。 |
寨科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固原县东部的边远山区,回族部群众认识到贫穷落后的山区要想富裕趄人口占总人口的78.5%。
乡情概况 该乡过去教育事来,必须学文化;少数民族不但要在政治上业发展缓慢,部分群众对子女上学不重视,翻身,而且也要在经济文化上翻身。同时,尤其是回民于女上学更困难,造成适龄儿童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奖入学率低,据统计,198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建立了乡、只有56%,居全县倒数第一。面对这种情村两级教育-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况,乡党委、乡0组织各村党支部、村委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83%。
寨科乡地处原州区东部山区干旱地带,农民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退耕还林补助,农民补贴,农牧业收入,劳务收入,其中退耕还林补助和农民补贴款占总收入的35%,农牧业收入占15%左右,劳务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50%左右。2007年上半年持续的干旱造成夏粮绝产,秋季作物也由于失去最佳种植季节,减产过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寨科乡党委、0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全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6元,比上年增加了12.6个百分点,确保了农民在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