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分属永宁乡三十九都、四十都,清通乡四十一都。 清后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峙口乡、陡门乡。 1949年分属沙头区上塘乡、绿障乡、峙口乡、渭石乡、陡门乡、全安乡。 1956年渭石乡山仓村、河岙村和绿障乡敬仁村并入峙口乡。 1958年分属上塘镇绿嶂管理区、上塘公社峙口管理区、沙头公社陡门管理区。 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沙头公社、陡门公社。 1984年分属上塘镇、峙口乡、陡门乡。 2011年5月设东城街道办事处。 |
明、清时分属永宁乡三十八都、三十九都、清通乡四十一都。 清后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后改称上塘乡)、龙溪乡、泰石乡。 1949年分属沙头区上塘乡、路口乡、泰石乡。 1958年分属上塘公社、上塘镇。 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路口公社、下寮公社。 1984年分属上塘镇、路口乡、沙头区下寮乡。 1992年5月分属上塘镇、下寮乡。 2011年5月设立北城街道,沿用至今。 |
明、清时分属永宁乡三十八都、三十九都、清通乡四十一都。 清后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后改称上塘乡)、龙溪乡、泰石乡。 1949年分属沙头区上塘乡、路口乡、泰石乡。 1958年分属上塘公社、上塘镇。 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路口公社、下寮公社。 1984年分属上塘镇、路口乡、沙头区下寮乡。 1992年5月分属上塘镇、下寮乡。 |
1949年解放建政为胜美乡、罗溪乡;1954年胜美乡更名三江乡;1956年罗溪、东岸两乡合并成立罗东乡,1957年两乡分立,各复其名;1958年建立三江、罗溪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三江、罗溪人民公社;1984年称三江乡、罗溪乡;1992年5月东岸乡的东岸、李浦、观下、炉湾、东岸岙底、东岸坦、箬隆、箬岙底等8村划入罗溪乡,改名为罗东乡;2001年7月,撤销罗东乡,将罗东乡的东岸、李浦、观下、炉湾、东岸岙底、东岸坦6村划入上塘镇,其余村划入瓯北镇;2011年撤销瓯北镇建制,瓯北镇楠溪江以东的区域内设立三江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建政为黄田乡;1958年建立黄田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黄田人民公社;1984年称黄田乡;1992年5月东岸乡黄屿、屿门、观前三村并入黄田乡,改建黄田镇;2001年7月,撤销黄田镇建制,将黄田镇的黄屿、屿门、观前三村划入上塘镇,其它村划入瓯北镇;2011年5月,撤销瓯北镇建制,在原瓯北镇楠溪江大桥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区域内设立黄田街道办事处。 一直沿用至今。 |
清时属贤宰乡三十都。 1949年为象浦乡。 1956年改名乌牛乡。 1958年建立乌牛管理区。 1961年为乌牛公社。 1984年称乌牛乡。 1988年11月改乌牛乡为乌牛镇。 1992年5月仁溪乡并入乌牛镇。 2011年撤销乌牛镇,设乌牛街道。 |
2016年撤销江北街道、东瓯街道建制,设立瓯北街道,沿用至今。 |
明、清时属永嘉县临江乡二十八都和二十九都。 1927年分设谷坦乡、菰浦乡,属永嘉县第五区。 1941年改为永临乡、桥头乡。 1948年桥头乡与梨村乡合并为白云乡。 1948年属永临区菇浦乡,1949年5月分设桥头乡。 坦头乡,隶属于永临区。 1950年8月桥头乡改设桥头镇。 1956年坦头乡、桥头镇合并设桥头乡。 1957年改设桥头镇。 1958年改置桥头管理区。 1961年改为桥头公社。 1978年划归朱涂公社将山大队。 1981年复设桥头镇。 1985年改为县直属镇。 1992年白云乡、朱涂乡并入桥头镇。 |
1949年为桥下乡。 1958年改设桥下管理区。 1961年改设桥下公社。 1984年复设桥下乡。 1985年设桥下镇,沿用至今。 |
清后分属第七区渠口乡、第十区白泉乡。 民国时分属白泉乡、水云乡。 1949年分设白泉乡、埭头乡、田垟乡。 1956年白泉乡、埭头乡、田垟乡合并为大箬乡。 1958年改设碧莲公社白泉、田垟管理区。 1961年改设白泉公社、田垟公社。 1963年田垟公社改桐州公社。 1984年改设白泉乡、桐州乡,属碧莲区。 1992年5月白泉乡、桐州乡合并设大若岩镇,名称沿用至今。 |
清时属清通乡四十五都。 清后属第十区碧莲乡。 民国时属碧莲区碧莲镇。 1949年仍为碧莲镇,1953年邵园乡的地凑,汤店乡的鱼仓两村并入,改设为碧莲乡。 1958年分设碧莲、邵园管理区。 1961年碧莲、邵园两管理区合并,设碧莲公社。 1984年复为碧莲乡。 1985年又改为碧莲镇,沿用至今。 |
清时属清通乡四十六都。 清后属碧莲区双溪乡。 1949年设巽宅乡。 1958年改置巽宅管理区。 1961年设巽宅公社。 1979年改为山宅公社。 1981年复为巽宅公社。 1984年复设巽宅乡。 1986年改设巽宅镇,名称沿用至今。 |
元、明时属谘问乡。 清时属仙居乡四十八都。 1935年属第九区岩头镇。 1949年5月仍为岩头镇,隶属双溪县。 1959年改设岩头公社岩头管理区。 1961年改为岩头公社。 1984年设岩头乡。 1985年复为岩头镇,名称沿用至今。 |
据清《东瓯记略》“建议守备衙门移驻枫林镇中”一言,乾隆年间枫林已称镇,沿用至今。 枫林镇现境内明清时分属清通乡四十二都、仙居乡四十七都,民国时期属第八区枫林镇、溪岸乡(1949年改称包档乡)、孤山乡,1949年解放后,在现辖范围内建政为枫林镇、龚垟乡、孤山乡、汤岙乡;1956年2月娄山村划给孤山乡,汤岙乡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孤山乡、枫林镇,西岸乡与龚垟乡合并为溪垟乡;1958年设立岩头人民公社枫林、溪垟、孤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枫林公社、溪垟公社、孤山公社;1984年改设枫林乡、溪垟乡、孤山乡;1985年复设枫林镇;1992年孤山乡、溪垟乡撤销,孤山乡与溪垟乡楠溪江东岸所属行政村并入枫林镇。 一直沿用至今。 |
1949年解放,在现辖范围内建政为岩坦乡、黄南乡、霄岭乡、张溪乡、石陈乡、潘坑乡、溪口乡、溪下乡;1958年称岩坦人民公社岩坦、黄南、霄岭、张溪、石陈、潘坑、溪口管理区和四川人民公社溪下管理区;1961年岩坦管理区调整为岩坦人民公社,黄南、霄岭两管理区合并为黄南人民公社(1970年曾以毛竹出名,改称竹山人民公社,1971年恢复原名),张溪、石陈管理区合并调整为张溪人民公社(1968年改称建溪人民公社,1981年恢复原名),霄岭管理区的石鸟大队,大岙管理区的岩龙、佳溪大队划入,调整为潘坑人民公社,溪口管理区与南岸管理区合并,调整为溪口人民公社,溪下管理区调整为溪下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岩坦乡、黄南乡、张溪乡、潘坑乡、溪口乡、溪下乡;1986年岩坦乡改为岩坦镇;2011年4月,撤销溪下乡、溪口乡、张溪乡、黄南乡、潘坑乡建制,并入岩坦镇。 2016年调整岩坦镇管辖范围,增设溪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