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朱氏族谱》载:明万历年间,辅国中尉朱朝城(朱元璋七世孙),由沛国相县徙居睢州北五十里李家社(今朱家寨村)东,建小朱庄。清同治年间,与相邻之大余庄、小史庄共筑一寨,因朱氏人众,取名朱庄寨,俗称朱庄。以村名命名。 |
明中叶,楚氏从三皇店村迁此,为防水患堆土成岗,房建于岗上,故名。 |
明初,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村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取村名段庄。以村名命名。 |
据《郑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郑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来,名郑庄,因区别于郑庄寨,得名南郑。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人丁兴旺,取名丁庄。 |
明洪武二年(1369),丁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人丁兴旺,取名丁庄。以村民委员会驻地方位命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一名叫满囤的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囤”其谐音命村名顿庄。 |
据传、亚圣孟子后裔一支因周鲁之乱,于明中叶由山东邹县徙至东明范氏屯,又迁睢州,后旋迁此地,开油坊赖以生计,故名。 |
明洪武二年(1369),贺、孟、朱三姓自山西举家迁此,因村北2.5千米处有野鸡岗村,村落较大,故此村取名小野岗。以村名命名。 |
以姓氏命名。据《胡氏家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胡氏由山西洪洞县奉旨迁此,得名胡庄。 |
清顺治初期,徐氏自睢州(今睢县)徐大楼乞讨至此,垦荒建村,因村东有一“三孝堂”庙,故名徐堂。以村名命名。 |
据《刘氏家谱》载:清咸丰元年(1851),白鸡、东小庄、刘庄屋三村相间半许,三角鼎立。1853年,太平天国起兵,世事纷乱,刘氏天乙(为咸丰二年壬子科岁贡生,候选训导)招集三村首领商议,将三村合并于白鸡村,围土筑寨,改村名为刘家寨。 |
原名王胡同,明末,闯王李自成部下冯大树(系冯氏之号)将军攻打北京经此,村民在门口挂“冯”字旗欢迎义军,冯部纪律严明,百姓拥戴,里人商议易村名冯庄。 |
明初,彭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建一“祖师”庙,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