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修水县溪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修水县溪口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溪口乡,1958年设溪口大队,1984年改为溪口村,2005年设立溪口街社区,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西港乡,1951年属马坳区东岳乡(1952年改北岸乡),1958年设光明、北岸、大兴3大队,属红旗(溪口)公社,1984年改为阻马坑、北岸、大石口3村,2003年3村合并为北岸村。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分属西港乡与蒲口乡,1951年分属东岳(北岸)乡与小溪乡,1958年为新民大队与大联大队,1966年新民大队并入北岸大队,1974年分出,1984年改为下港村与大坑村。

2003年下港村与大坑村合并为下港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小溪乡,1958年设义坑大队与小溪大队,1968年并入大联大队,1972年分出仍为义坑与小溪2大队,1984年改为义坑村与小溪村。

2004年2村合并为义坑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分属溪口乡、义坑乡,1958年设溪口、上升大队及义坑大队部分,1972年义坑大队划部分成立农科所,1974年溪口大队又分开为溪口与上升2大队,1984年2大队改为溪口、港背2村,2000年农科所并入溪口村,2003年港背村并入溪口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51年属蒲口乡,1958年为红旗(溪口)公社新生大队,1968年并入蒲口大队,1972年分出仍为新生大队,1984年改为南田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49年至1957年属蒲口乡,1958年为红旗(溪口)公社蒲口、红色2大队,1968年红色大队并入蒲口大队,1972年又分开,1984年改为蒲口村和吴家湾村,2003年2村合并为蒲口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分属陈坊乡、溪口乡。

1958年为大椿公社胜利大队、溪口公社祈源大队,1968年胜利大队并入陈坊大队、祁源大队并入溪口大队,1972年又分为胜利大队,祈源大队。

1984年改为田仑村、祈源村,2003年2村合并为田仑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陈坊乡,1958年为陈坊大队,1984年改名为陈坊村,沿用至今。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一二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陈坊乡,1958年为大椿公社红联大队,1960年划归溪口公社,1968年并入陈坊大队,1972年分出仍为红联大队,1984年改称包家庄村,沿用至今。

1949年属浦口乡,1951年属围丘乡。

1958年为复兴、联溪、南林、高峰4个大队,1966年高峰并入南林,1968年复兴、联溪合并为车头大队,南林与向阳合并为上庄大队,1972年分开为车头、复兴、南林3个大队。

1984年车头大队改为车头村、复兴大队改为罗家窝村、南林大队改为高峰岭村,1996年3村合并为车头村。

2015年起移民搬迁至县城紫竹佳园、金竹佳园小区。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五六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围丘乡,1958年为源新大队,1961年分为源新、桂溪两大队,1966年合并仍为源新大队,1984年改为榨下村。

村民委员会驻榨下。

2015年已整村移民,现无人居住。

自唐贞元十六年(800)至清末(1911),属分宁县、宁州、义宁州崇乡四十五六都,1914-1949年属蒲口乡,1951年属上庄乡,1958年为上庄公社下庄大队,1984年改下庄村。

2015年整村移民,现无人居住。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