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山南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山南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后,在今乃东县昌珠镇设约茹治所,设雅隆、雅仓两个东迪,隶属约茹。

9世纪中叶,吐蕃政权崩溃,西藏陷入分裂割据,吐蕃末代赞普达玛邬东赞之子威宋一派势力占据乃东,被拥立为王。

10世纪初,威宋及其后裔势力被迫逃离。

云丹王子之子赤德滚宁占据乃东,而后又被秦木氏氏族统治。

12世纪中叶,噶举派中的帕木竹巴势力在山南兴起。

南宋咸淳四年(1268,藏历第五饶迥土龙年)蒙古汗及萨迦政权在乃东雅堆设雅桑万户。

元至正十四年(1354),帕竹地方政权建立后,绛曲坚赞在乃东设宗,成为西藏地方13个大宗之一。

明崇祯十五年(1642),甘丹颇章政权建立,乃东境内有乃东、温宗、颇章、亚堆、格巴等5个宗溪(卡),乃东为一级大宗,温宗为二级宗。

清乾隆十六年(1751),西藏地方政府仍设乃东宗。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泽当设立洛喀基巧(即山南总管),乃东宗、泽当溪归其管辖。

1959年5月,平叛改革之后,乃东、泽当、颇章、亚堆合并,设置乃东县。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乃东宗、泽当溪,合并设立乃东县,属山南专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和山南市乃东区。

吐蕃时期属约如管辖。

13世纪元朝萨迦政权时期,今扎囊县雅砻藏布江以南为帕竹万户辖区,以北为蔡巴万户辖区。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扎囊县境内设札囊、桑耶、札其3个宗溪,属洛喀基巧。

1959年5月,撤宗设立札囊县,隶属山南专区。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札囊宗、桑耶宗、札其溪合并,设立札囊县。

1974年2月,札囊县更名为扎囊县,隶属山南地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扎囊县隶属山南市。

十二小邦时期,贡嘎地方属“努域灵古”辖内。

6世纪中叶,雅砻悉补野第三十代赞普达布年塞任内收归治下。

吐蕃时期贡嘎属约茹管辖。

8世纪中叶被称为甲竹林。

元代萨迦政权时期称为“公哥儿寨”属羊卓万户辖区。

明朝帕木竹巴时期,属俺卜罗指挥使司。

1751年,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

1912年,贡嘎宗隶属山南基巧管辖。

贡嘎宗从德庆曲果迁到贡嘎雪。

1959年前,贡噶宗等6个宗谿隶属洛喀基巧。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贡噶宗等6个宗谿,合并设立贡噶县,山南专区管辖。

197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贡噶县更名为贡嘎县。

2016年1月,国务院同意撤销山南地区设地级山南市,贡嘎县属山南市管辖。

“十二邦”时期,桑日地区属“沃普邦喀”辖区,其中心位置在桑日县白堆乡一带。

6世纪中叶,雅砻悉补野第30代赞普达布年塞任内将其收归治下。

吐蕃时期,桑日地方属约茹辖区。

9世纪中叶后,吐蕃陷入分裂割据,威宋君王之孙维德一族在雅砻恰萨(今曲松)修建拉加里寺,形成“雅砻觉卧王系”,桑日在其辖区之内。

13世纪中叶,元朝及萨迦政权时期,桑日全境属帕竹万户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派取得统治全藏之权,建立帕木竹巴政权,在桑日设“沃卡达孜宗”,成为西藏最早设立的13个大宗之一,并设恰嘎谿。

清康熙十八(1679年,藏历第十一饶迥土羊年),嘎丹颇章政权在此境内设立沃卡宗和桑日宗。

自10世纪中叶至西藏和平解放,历代王朝和西藏地方政府在桑日虽有政区设置,但实质则由“拉加里法王”承袭管辖。

1959年4月,自治区筹委设桑日县人民政府。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沃卡宗、桑日谿,设立桑日县,属山南专区。

2016年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的批复》(国函〔2016〕8号),桑日县属山南市管辖。

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任内,统一西藏建立吐蕃政权,穷结属约茹管辖,在其境内设有雅隆东迪和青龙域参。

9世纪中叶后,吐蕃陷入分裂割据,穷结由聂氏合库氏等地方势力统治。

13世纪,元朝及萨迦政权时期,穷结地方属雅桑万户辖区。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在琼结设穷结达孜宗,简称穷结宗。

清乾隆十六年(1751),穷结宗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将穷结宗划归洛喀基巧管辖。

1956年10月,设立穷结办事处。

1957年5月,撤销办事处。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穷结宗,设立穷结县,隶属山南专区。

1989年,穷结县更名为琼结县,隶属山南地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琼结县隶属山南市。

吐蕃政权时期,曲松属约茹辖区,设孔布域参。

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达玛邬东赞的后裔维德雅砻恰萨修建拉加里寺,建立地方政权,形成雅砻觉卧王系,称为拉加里王室。

拉加里法王是松赞干布王室后裔,松赞干布被佛喻为观音化身,因而每代赤钦的名字前部冠以“拉”字。

1956年7月前,隶属拉加里王府。

1956年7月,拉加里王府辖区建立拉加里宗。

1959年5月,拉加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拉加里宗,设立拉加里县,隶属山南专区。

1965年11月,拉加里县改名为曲松县,属山南专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曲松县隶属山南市。

“十二邦”时期,措美属卓木拿松辖区。

吐蕃时期属约茹所辖。

9世纪中叶后,吐蕃陷入分裂割据,措美一带由许不氏氏族统治。

元朝萨迦政权时期,措美地方属嘉域万户辖区。

明朝帕竹政权时,在此设立佳孜哲古宗。

噶厦政府统治时期仍保留了哲古宗行政区划。

甘丹颇章政权时期,在措美增设达尔琼宗,归加孜直古宗管辖。

1912年(藏历第十五饶迥水鼠年),西藏地方政权在山南设立洛喀基巧,将加孜直古宗改为哲古溪,将达尔琼宗改为达玛溪,属洛喀基巧。

1959年5月,设立哲古县。

1960年,设山南专区,哲古县属山南专区。

1965年11月,哲古县更名为措美县,属山南专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措美县隶属山南市。

“十二邦”时期,洛扎属“卓木拿松”辖区。

吐蕃时期,洛扎属西藏约茹的千户之一。

萨迦政权时期,属羊卓万府管辖。

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设夺宗、僧格宗和拉康宗。

1959年5月,前隶属洛卡基巧。

1959年5月,将三个宗合并成立洛热县,属山南专区管辖。

196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洛热县更名为洛扎县,隶属山南专区管辖。

1970年,属山南地区管辖。

2016年1月,属山南市管辖。

“十二邦”时期,洛扎属卓木拿松辖区。

吐蕃时期,洛扎属西藏约茹的千户之一。

萨迦政权时期,属羊卓万府管辖。

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设夺宗、僧格宗和拉康宗。

1959年5月,前隶属洛卡基巧。

1959年5月,将3个宗合并设立洛热县,隶属山南专区。

1960年4月,洛热县更名为洛扎县,隶属山南专区。

2016年1月,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洛扎县隶属山南市。

隆子一带古称涅地。

“十二邦”时期,涅地属“达域思莫竹喜”领地。

6世纪中叶,雅砻悉补野第30代赞普达布年塞,征服达域思莫竹喜,将其收归治下。

吐蕃时期属约茹的涅东迪,辖区涵盖今隆子县泉景。

9世纪中叶,吐蕃陷入分裂割据,涅地由“雅砻觉卧王”统治。

13世纪萨迦政权时期,在今隆子县加玉乡设嘉域万户。

元至正十四年(1354),帕木竹巴政权时期嘉域万户改为着由万户。

清雍正元年(1728年)噶丹颇章政权在今隆子县境设伦孜宗(即隆子)和加玉谿,称涅域二宗。

噶厦政府时期曾把隆子宗列为山南六个一等宗之一。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将隆子宗、加玉谿划归洛喀基巧管辖,此时期隆子宗直属洛喀(山南)基巧。

1956年8月,成立隆子宗办事处,由山南分工委管辖,1959年设立隆子县,属山南专区管辖。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隆子宗和嘉玉(加玉)、觉拉两谿,合并设立隆子县。

2016年,国务院批准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隆子县属山南市管辖。

“十二邦”时期,错那属“色莫竹喜”辖区,王名为俄杰茨吾鲁。

7世纪初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错那隶属约茹管辖。

1354年(帕竹王朝时期)错那宗建立。

17世纪中叶以后,错那一直处于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之下。

1959年前,错那宗隶属洛喀基巧。

1959年5月自治区筹委设立错那县人民政府。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错那宗,设立错那县,属山南专区管辖。

1970年改属山南地区管辖。

2016年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的批复》(国函【2016】8号),错那县属山南市管辖。

“十二邦”时期,浪卡子地方属“努域灵古”努杰斯巴辖区。

吐蕃政权时期,浪卡子地方属“约茹”。

14世纪中期,帕竹地方政权在此设浪卡子宗。

15世纪浪卡子地方归仁蚌巴,南噶杰波氏族统治。

1751年,西藏地方政府对拉噶孜和岭宗直接管理。

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立洛喀基巧后,将两个宗谿划归洛喀基巧。

1956年8月,自治区筹委会江孜基巧办事处成立。

浪卡子、白地两个宗和岭、打隆两个谿隶属其管辖。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浪卡子宗和白地两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撤销岭和打隆两个谿,合并设立打隆县,都归江孜专区管辖。

196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孜专区,将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

196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打隆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浪卡子县。

1970年,浪卡子县归山南地区管辖。

2016年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的批复》(国函〔2016〕8号),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山南市,浪卡子县属山南市管辖。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