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万州区罗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万州区罗田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1年1月建天生村,以境内天生桥得名。

1958年改为管理区队,1961年4月为天生大队,1967年改为友谊大队,1975年11月复名天生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天生村与用坪村合并为天生社区,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柏林村,以境内柏树较多得名。

1953年并入葵花村,1958年改为管理区队,1961年从葵花大队析出柏林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马头场更名为马头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将原马头村、高尚村和新马村合并为马头社区,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中山村(属罗田乡),以境内中山得名。

1953年划归中山乡,1955年随乡并入新胜乡,1958年改为管理区队,1962年划出新胜大队后为新胜公社中山大队,1981年为中山公社中山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中山村改为中山社区。

1951年1月建柏杨村,以明末清初此地柏杨树盛多得名。

1953年划入和平乡时分出尖石村,1955年划归马头乡后将尖石村并入柏杨村,1958年改为管理区队,1961年分出尖石大队后为白羊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驻地折岩坝更名为折岩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将原折岩村与尖石村合并为现在折岩村。

1951年1月建中和村,1953年划入和平乡时将响水村并入,1955年划归马头乡,1958年11月改村为中和区队,1961年4月析出响水大队后为中和大队。

1981年6月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境内挖龙坝更名为龙坝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龙坝村和响洞村合并为龙坝村。

原龙坝大队驻地为挖龙坝,现龙坝村驻地为龙坝村1组(挖龙坝)。

1951年1月建六合村,2004年9月,由原六合村和原新马村7、8、9、10组合并,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新华村,1956年并入新民村,1958年改村为新民区队,1961年从新民区队划出新华大队,1984年4月改为新华村,2004年9月村规模调整,将原新华村、春口村和花园村合并新华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梓桐村,以地名梓桐得名。

1958年改梓桐村为梓桐区队,1961年改梓桐区队为梓桐大队,1967年为曙光大队,1975年复名梓桐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规模调整撤销梓桐、精华、中台三个村,设置梓桐村,管辖原梓桐、精华、中台三个村分范围,村委会驻地马羊坡,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石龙村,1958年11月改村为石龙区队,1961年改石龙区队为石龙大队,1962年划出部分给新河大队后为石龙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境内长堰塘而更名为长堰大队。

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撤销长堰、金黄两个村,设置长堰村村民委员会,管辖原长堰、金黄两个村的范围,村委会驻地郎家河,沿用至今。

1962年从中山大队划出部分生产队组建新胜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因境内粟谷山而更名为谷山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撤销中山、谷山两个村,设置谷山村,管辖原中山、谷山两个村的范围,村委会驻地新湾,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枫香村,以枫香坪得名。

1953年属和平乡,1955年划归马头乡,1958年为枫香区队,1961年为枫香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原管辖范围不变,村委会驻地枫香村校,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三溪村,以驻地三溪河得名。

1953年将花园村并入,1958年11月改为管理区队,1961年析出花园大队后为三溪大队,1984年改为三溪村,2004年9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原管辖范围不变,村委会驻地三溪村校,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阳坪村(属罗田乡),1953年划归新胜乡,1958年改村为阳坪区队,1961年改阳坪区队为阳坪大队,1962年为新胜公社阳坪大队,1981年为中山公社阳坪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成立自然村,沿用至今。

1951年1月建阳河村(属罗田乡),以境内阳河洞得名。

1953年划归新胜乡,1958年改村为阳河区队,1961年改为阳河大队,1962年划出部分生产队给联合大队后为新胜公社阳河大队,1981年为中山公社阳河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区划调整时改阳河村为自然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