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宿城区陈集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宿城区陈集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姓陈姓在此兴集,故名。
民国初期,因此地姓王的户数非常多基本都姓王,称之为王庄。1958年为王庄大队,1984年5月为王庄村。
很久以前,听老一辈讲此地先叫姜祠堂,姓姜人丁、官运特别旺盛,本村有才子焦老太爷为了压住姓姜一门,特在姜祠堂前面盖一座庙,后改为庙庄村。该村姜玉全、李运祥等人回忆说,当初这座古庙宇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庙宇建在太皇堤上,庙宇被毁之前,宅基有2米多高,宅子用土取自庙的西南方。因取土建庙使庙西南方形成一个很大的水潭,庙宇的建筑风格古朴,庙里的所有墙砖都是清一色的大青砖砌成,砖的尺寸统一,大约40厘米宽,30厘米厚,约110厘米长,每块砖的重量达16斤。由于庙宇居高而建,显得高大雄伟壮观,坐北向南,正殿为3间,上面雕梁画栋,很有气势。
民国初期,仓氏俩兄弟仓克信、仓克政为了保证此地仓氏及周边群众不受土匪伤害,兄弟俩在此地挖壕沟拉铁丝围、造城墙、造炮楼,修建50亩地圩子,四方百姓皆来此投靠安居,为了纪念仓氏兄弟,村庄改为仓圩。1958年为仓圩大队,1984年为仓圩村。
据老人讲述,清朝中期从宿迁县远东陆集迁来两户,在此挖沟筑圩防范匪患,故名。
明朝朱元璋为了挡埠子湖水,在此修建太皇堤,并在团结后面修建一所大闸,闸塘因此而得名。
清朝光绪初年,据说从北至南下来一场洪水冲出长达30千米的一道大沟,后鲍姓迁居于此,后称该河为鲍河,村委会以所临鲍河得名。
清朝乾隆时期,有徐姓在此置办地产,种植花卉,远近闻名,周围人称徐家花园,后称徐园,后逐渐演化为徐元。1984年体制改革时设立徐元村村民委员会。
清朝产中期陈姓逃荒乞讨,到此安家,至清朝末年,陈姓家族繁衍,陈家族比较大,势力大,人口众多,钱财颇丰,在地买下若干亩土地种粮,由于有粮、有钱,又开始建房子、挖圩河、兴集市,当时以陈斯怀为首,该集市就命名为陈中圩。
古时一里设一堡,此段正好为五堡,故名。
在村其西边1千米处有条河流名西沙河,又名徐洪引河,引徐州、宿迁之水到洪泽湖,此河有几百年历史,河东在其东部,称之为河东,村以河东自然村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黄河于今朱海决口,黄河泥沙俱下,冲成一河,入耿车后,分成两河,因此河居西,故名。
清潮光绪年间,此地属成子湖水域,又名马牙湖,大部分是沼泽地。每当汛期洪水泛滥,吞没了庄稼,摧毁了房屋。但汛期过后也凸显出高岭滩涂,住在岭上的伏氏兄弟,勤劳勇敢,夏天捕鱼捉虾,冬天开垦造田,十余年,家业颇丰,计划造一土窑,烧砖盖房,抵御洪水,后伏姓居住地称之为伏尧。
清朝光绪中叶,王氏先人王启标进启赶考钦点武科举人,清皇御赐一对旗杆威然矗立于王氏大门两侧得名,村委会以所在地自然村旗杆得名。
解放前,仓王村原名仓王庄,是姓王和姓仓户数较多,故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