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沙渠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沙渠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解放(1949年)底前夕,勤江社区属大邑县沙渠乡第一、第二保。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立的一勤村、沿江村。

1958年10月沙渠人民公社成立,一勤村与十字村和泉水村的各一部分组合为公社的第一管理区,又叫一勤管区,顺江村与十字村的一部分组建为第二管理区,又叫沿江管区。

1959年12月沙渠公社(乡)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撤并入大邑县,故而文井公社又属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第一管理区设为沙渠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原第二管理区设为第二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沙渠公社一勤大队和沿江大队。

1984年3月改称为沙渠乡一勤村和沿江村。

2005年5月20日一勤村,沿江村合并设置为沙渠镇勤江社区,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蔡镇乡第一保。

1951年5月设置为蔡镇乡“复兴村”,因村境内有“复兴庵”故名。

1958年10月蔡镇乡成立万星人民公社,为公社的复兴管理区。

1959年初万星公社更名为蔡场公社。

1961年设置为蔡场公社第二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云南大队。

1984年4月起改称为蔡场乡云南村。

1992年10月14日蔡场乡和韩场乡合并设置为韩场镇,1998年11月14日蔡场乡划出复置,2002年7月15日蔡场乡改置为蔡场镇,其间各村村名不变。

云南村之名沿用至今。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云南村和树德村合并为云南社区。

解放(1949年底)前夕,原周碾村属大邑县沙渠乡第六保,原丁碾林则属大邑县蔡镇乡某保。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置的沙渠乡新和村和蔡镇乡新民村。

1953年9月两个村都被划属新设置的大邑县聚龙乡,1955年11月撤销聚龙乡,两个村都被划属沙渠乡。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新和村被设置为公社新和管理区,又叫第九管理区,新民村被设置为新民管理区,又叫第十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公社(乡)被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被撤入大邑县,因而文井公社又属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第九、第十管理区设为沙渠公社第九、第十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周碾大队和丁碾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沙渠乡周碾村和丁碾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

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个村合并为1个村,定名为双碾村,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原巨龙村属大邑县沙渠乡第五保,原邓湾村属大邑县蔡镇乡。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分别设置的沙渠乡聚龙村和蔡镇乡新民村。

1953年9月均被划入新设置的大邑县聚龙乡。

1955年11月撤销聚龙乡时两个村均被划属沙渠乡。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聚龙村被设置为公社第八管理区,又叫聚龙管理区,新民村被设置为第十管理区。

又叫新民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公社乡被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被撤并入大邑县),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第八管理区被设置为沙渠公社第八生产大队,原第十管理区被设置为第十大队,并从十大队划出一部分设置为第十一大队。

1981年3月31日第八大队更名巨龙大队(改聚为巨),第十一大队更名为邓湾大队,1984年底改称为沙渠乡巨龙村和邓湾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巨龙村、邓湾村合并为龙湾村。

龙湾村和双碾村合并为双龙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龙湾村和双碾村合并为双龙社区。

原合林村和三桥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属大邑县第二保和第三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合林村和三桥村,分别因境内有合林的地名和因乡村大道在甜葛林以东要连过三座小桥南而命名。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董镇乡,1958年属董镇乡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和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董镇公社更名董场公社,同时分出原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合林村和三桥分别被设置为龙凤乡合林村和三桥村。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各村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分出复置,2004年9月8日龙凤乡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仍不变。

2005年5月20日合林村和三桥村合并设置为祥和村。

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原龙华村和桐梓村均属大邑县龙凤乡第一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分置为龙凤乡龙华村和桐子村后来被误写为桐梓村或桐梓大队。

1956年龙凤乡被并入董镇乡今董场镇。

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

1962年1月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并将原龙凤乡分出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原龙华村和桐子村分设为龙凤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和第九生产大队。

1981年更名为龙凤公社龙华大队和桐子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其专名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仍不变。

2005年5月20日龙华村、桐子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龙华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祥和村和龙华社区合并为祥龙社区。

原凤冠村和皂角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龙凤乡第四保和第五保。

1951年10月土地改革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凤冠村和皂角村。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董场乡(今董场镇),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龙凤乡与董镇公社(乡)分置,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凤冠村和皂角村分别设为龙凤公社第四和第六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龙凤公社凤冠大队和皂角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其专名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不变。

2005年20日凤冠村和皂角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凤冠社区。

原文星村和高井村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龙凤乡第六保和第七保。

1951年10月土改结束时设置为龙凤乡文星村和高井村,因境内分别有文星桥和高水井的地名而命名。

1956年春龙凤乡全乡并入大邑县董场乡。

1958年属董镇人民公社第二管理区。

1962年1月龙凤乡与董镇乡分置,董镇公社更名为董场公社,龙凤乡成立龙凤人民公社,文星村和高井村分别设为龙凤公社的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更名为文星大队和高井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乡、大队变为村,其专名不变,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设置为董场镇,村名不变。

1999年8月18日,龙凤乡复置,2004年9月8日又并入董场镇,其间村名不变。

2005年20日文星村和高井村合并设置为董场镇龙兴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龙兴社区和凤冠社区合并为龙冠社区。

柏坪大队:解放初名和平村,1962年为三大队,1981年更为柏坪村;杨柳大队:解放初为杨柳村,1962年为四大队,1981年更为杨柳村;2005年柏坪村与杨柳村合并为柳坪村。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改名为东岳社区。

解放(1949年底)前夕,沿河村属大邑县沙渠乡第三保,民和村属第四保。

1951年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的沙渠乡沿河村和氏和村。

1953年9月底民和村划属新设的大邑县聚龙乡,1955年11月撤销聚龙乡,民和村还属沙渠乡。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沿河村设为公社第六管理区,又称沿河管理区,民和村和沿河村和一部分设置为第七管理区又称民和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公社(乡)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并入大邑县,故而文井公社(乡)属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沿河管理区,民和管理区改为沙渠公社第六、第七两个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沙渠公社沿河大队和民和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沙渠乡沿河村和民和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各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沿河村与民和村合并为顺河村。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村改居,变为顺河社区,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沙渠乡。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属新设立的沙渠乡十全村以及泉水村。

大同村的一部分。

1958年10月沙渠乡成立沙渠人民公社,由十全村与泉水村,大同村各一部分组建为公社第五管理区,又叫石泉管理区。

1959年12月沙渠被撤并入新津县文井公社乡,1960年7月新津县被撤并入大邑县。

1961年8月复置沙渠公社乡,原第五管理区改设为公社第五生产大队,1981年3月31日更名为石泉大队,1984年3月底改称为沙渠乡石泉村。

2001年10月9日沙渠乡改置为沙渠镇,村名不变。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后村改居,变为石泉社区,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原蔡场村和柏林村属大邑县蔡镇乡(今蔡场镇)第一保和第四保。

1950年11月保、甲改为村、小组。

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设为蔡镇乡中心校和柏林村。

1958年10月蔡镇乡成立万星人民公社,分别为公社中心管理区和柏林管理区。

1959年初万星公社更名为蔡场公社。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分别为公社第一和第四大队。

1981年更名为蔡场大队和柏林大队。

1984年4月改称为蔡场乡蔡场村和柏林村。

1992年10月14日蔡场乡设置为蔡场镇,其间名村名未变。

2005年5月20日蔡场村和柏林村合并组建为蔡场社区,至今。

解放(1949年12月底)前夕,原喻石村属大邑县董镇乡第二保,重兴村和七宝村属第三保。

1951年5月设置为董镇乡喻石村、重兴村、七宝村。

1962年1月分别为董场人民公社第二、第三、第四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分别更名为董场公社喻石大队、重兴大队、七宝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各自的专名部分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董场乡和龙凤乡合并置为董场镇分别为董场镇喻石村、重兴村和七宝村。

2005年5月20日3个村合并为1个村命名的双河村,至今。

原万延村和新寺村解放前夕(1949年底)分别属大邑县蔡镇乡第五保和第六保。

1950年11月保甲改为村、组。

1951年5月五村(五保)设置为蔡镇乡万延村,六村(六保)设为新寿村。

1958年10月蔡镇乡成立万星人民公社,分别为公社的万延管理区和新寿管理区。

1959年初万星公社更名为蔡场公社。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分别为公社第五大队和第六大队。

1981年第六大队分成两个大队,一个名新寿大队,新设大队名新寿大队,皆因新寿寺而得名;同年第五大队更名为万延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其专名不变。

1992年10月14日蔡场乡和韩场乡合并设置为韩场镇,1998年11月10日蔡场乡又划出复置,2002年7月15日蔡场乡改置为蔡场镇,其间各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万延村和新寺村合并为1个村,村名定为万延村,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