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唐”:因人们在大岭嵊脚下一小池边建屋进村,名上池,后池塘逐渐扩大,称上唐,后写成上唐。因池塘为刘姓所有,故曾称刘家塘。《中外地名大辞典》:“上唐(即上唐)墟,在江西省南城县五十二里,西濒汝水,南接南丰县界。”。 |
“上唐”:《刘氏宗谱》:刘氏由田东刘源迁此,迄今42代。当时此地为芦茅窠,有一小池,在池边建屋成村,名上池。后池塘逐渐扩大,称上唐。因池塘为刘姓所有,故曾又称刘家塘,迄今四十三、四代。后衍为十姓(刘、李、何、杨、鄢、崔、雷、温、廖、揭),复称上唐;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上唐居民点的村委会。 |
“东湖”:《宁氏宗谱》:唐乾宁年间,宁氏由福建建宁迁此,因村前地势低,汛期水漫如湖,曾称芜湖,又因居上唐港东侧,故又名东湖;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东湖居民点的村委会。 |
“棠下”:《盱江棠溪钱氏宗谱》: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建昌军剌史钱秉之从浙江杭州钱塘江迁居南城42都可封乡棠溪,古时因村内有海棠树,称棠溪,后演为今名。又云:清康熙年间,谢氏从浙江金华迁来开基,因村内有几口池塘,且地势低,原称“塘下”,后因“塘”与“棠”音近,改写为棠下;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棠下居民点的村委会。 |
“姑余”:因原建在港边上,后故意把建好的村屋迁到此地,这样便做了蠢事,方言“姑爷”,有愚蠢之意,用此语形容做了蠢事,故名姑爷,后写为姑余。又说明末肖氏由本县硝石迁此,因建于余氏遗址,始称古余,别名港下,后演变为今名;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姑余居民点的村委会。 |
“坊头”:明永乐年间,李氏由县城迁此,因居油榨作坊的前头,取名坊头;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坊头居民点的村委会。 |
“包坊”:根据《包氏家谱》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包希远由合肥赴任建昌路通判。相传夫妇曾游此地(三十五都赵源),夫先到,把一枚铜钱放在荷花芯,妻吴氏后到,拔下金簪插入钱眼,荷花即合拢。夫妇高兴说:此乃包氏之所也,金簪插金钱,子孙万万年。八年(1015),吴氏去世,希远遂迁此居住,子孙繁衍,改称包坊。这里也是南宋枢密院事、文学家包恢的故里;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包坊居民点的村委会。 |
“李敖”:明洪武十七年(1384),敖氏由天井源敖坊迁来。因村中以敖姓为主故名;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李敖居民点的村委会。 |
“上乌石”:明洪武年间,邓氏由黎川迁此,因村建于乌石山上首,取名上乌石;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上乌石居民点的村委会。 |
“太平”:因处山岗上,居高临下,利于防守外扰,求太平,故名。《金紫何氏重修宗谱》:何氏由近村饶碓迁此,迄今已22代,始称太平岗,后称今名;地名含义意为设立在太平居民点的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