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感于新旧社会巨大变化,改称大寨子为崇兴,取崇党恩,兴旺发达之意,得名崇兴。 |
口传资料言,明朝时,朱元璋死的韩诚为灵武城隍。韩氏族子弟继先祖之志,于灵武戍边落户,灵武韩家墩,官府命从秦渠上并修一条支渠,名韩渠;浇灌韩家墩一带农田,今韩渠以渠得名。 |
古自然地貌,为黄河支流边高地,宋至西夏时重要渡口,其地理东关镇,清朝称台子,故名。 |
中渠,民国年间于西渠,东渠中间开中渠为秦渠支渠,因中渠得名中渠村。 |
民国年间形成村落,因处于中渠村之北而名为中北。 |
清末,今榆木桥一带村民遍植榆树,开挖榆树桥沟,于沟上用榆木造桥,榆木桥由此得名。 |
民国年间,今杜木桥村出了一名杜姓的团长,出资于秦渠上修了一座木桥,方便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人称杜木桥,于此居住的村落,以桥得名杜木桥村。 |
清统治十年(1871年),杜氏先祖移居灵武旧城东南10千米处的大碱滩,因得名杜家滩。 |
清同治末期,回族郭氏先祖搬迁至该地大碱滩,人称郭家碱滩,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