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北张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北张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宋代后期建村,据传,村内先有张、段二户,后有权姓迁来。原村西“东岳庙”内碑记查证:因张姓迁住早,张家人曾出任唐节度使官职,爵居王位,而又在本县城西北,故称北张。
隋前,北董、东南董、西南董本为一村,原合称董村。明万历三十年(1602)吕梁山洪水将董村冲断,分为二村,本村居北,故名北董。
隋前,北董、东南董、西南董本为一村,合称董村。明万历三十年(1602)吕梁山洪水将董村冲断,分为二村,称南董、北董。2020年3月6日,东南董村、西南董村合并,新村命名为南董村。
明末,闻喜李氏兄弟三人迁此定居,后垦殖开发形成村落。以姓说名,故称李家庄。
据村东门口残碑记载,此村在宋前即有聚落,原名管庄。该庄位于马壁峪洪水灌区,土地肥沃,被泽掌的高家、北杜坞的毛家、乡宁的瑞升永等大地主所瓜分(至今尚传高家场、毛家场等说法)。由于是几家共同管理的庄子,故称管庄。后因该庄与马首山南北相对,并有借助马首山压邪之意,故于前边加马首二字。后“管”转为“官”,故名马首官庄。另有一说,此地曾为官家庄园,又位于马首山前,故名。
原称歇庄,系宋、杜两家联建。宋朝后期,吕梁山马壁峪起建五龙宫、八宝宫,各地善男信女多于每年春前往宫中朝拜,此处即为歇站,故名歇庄。后赵家又在其东另行建村,招徕香客,亦称歇庄。遂以方位改称东歇庄、西歇庄。清顺治间,改歇为行,意即由停而进,故名西行庄。
北行庄、南行庄原为一村,合称东歇庄。明万历三十年(1602),吕梁洪暴将东歇庄冲为南北两段,遂改称其北段为北歇庄,南段为南歇庄。清顺治间厘定区划,改歇为行,意即由停而进,改为南行庄。
北行庄、南行庄原为一村,合称东歇庄。明万历三十年(1602),吕梁洪暴将东歇庄冲为南北两段,遂改称其北段为北歇庄,南段为南歇庄。清顺治间厘定区划,改歇为行,意即由停而进,改为北行庄。
北杜坞旧普照寺原树魏碑,内有记事,详及村史,言此村始于西汉,迁自杜坞(今南杜坞),因地势低洼,常遭水患,故有居民迁徙于此。以位处于北,遂称北杜坞。
建村始于五代的后周显德五年(958),因位于杜坞西,故称西庄。
与马首山南北相对,并有借助马首山高大而压邪之意,故取名马首山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