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白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白樟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白樟镇政府驻地村原名白云渡,民国时称白台乡。解放后,以白南、樟山两村各取一字,称为“白樟”。1993年设立居委会时,定名为“闽清县白樟镇居委会”。2017年撤销白樟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白云渡社区居民委员会”。原因是白樟镇所在地在北宋时期曾被称为“白云渡”,该地名在闽清范围内家喻户晓,一度成为白樟镇的代名词。后来,“白云渡”和“樟边林”合并,统称的白樟。为体现“白云渡”这一称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白樟镇及白樟社区积极建议将白樟社区更名白云渡社区,故名“白云渡社区居民委员会”。
曾名白云渡。民国时期由于白云渡与溪南合并成立一个保,将两村各取一字,名为“白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白南村村民委员会。
以樟边、半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在两村中各取一字,故名为“樟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樟山村村民委员会”。
有一座山型似凤,俗称凤山。由于自然村人口居住分散,一半人住在平原,一半人住在山坡上,故名“半山”。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半山村村民委员会”。
庄位于梅溪的南面,故名“溪南”。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溪南村村民委员会”。
面临梅溪,古时设渡口通往下炉、白云,原取名白云渡。后改名为“云渡”。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云渡村村民委员会”。
因古时村中一颗大松树下有一个敬神香炉,故名“下炉”。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下炉村村民委员会”。
因山高险峻,经常白云缭绕,故称“白云”。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白云村村民委员会”。
由前坪与新庄洋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村,在两个村中各取一字来命名,故名“前庄”。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前庄村村民委员会”。
古时,的祖先在对面溪住宅旁边种植有一小片李树园,取名小园,并以此作为村名,故名“小园”。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小园村村民委员会”。
建于西边山麓下,且有一条小坑横穿村中,由西向东流入溪中,故称“横坑”。设立为村民委员会后,即“横坑村民委员会”。
前有一片平洋田,称坂头洋,原名鹤洋,后因鹤毛色白,后改称“白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白洋村村民委员会”。
内有一个水涸名叫龙舌潭,水聚如池,俗称“龙池”。自然村前洋面上又有一块浦地,合称“池埔”。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池埔村村民委员会”。
相传本村原是一片森林,最早黄姓族人迁居此地后,开始垦荒辟成园地,种植甘薯、杂粮,并盖住房于园地的上头,故名“园头”。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园头村村民委员会”。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