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宜宾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宜宾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大部为僰人聚居之地。

秦置僰道县。

汉建元六年(前135),属犍为郡。

梁大同十年(544),属戎州六同郡。

隋大业三年(607),属犍为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属戎州。

宋政和四年(1114),僰道县改称宜宾县,戎州改称叙州。

元属叙州路。

明清时期,属叙州府。

1912年,宜宾县直属四川省。

1935年,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51年,析宜宾县置宜宾市(县级),属川南行政公署宜宾专区。

1952年,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68年,属四川省宜宾地区。

1996年,撤销宜宾地区和县级宜宾市,设立地级宜宾市和翠屏区。

古为僰道县地。

梁(502-557)于今涪溪口附近置南广县,属戎州(今宜宾市),同时于此置六同郡。

隋开皇(581-600)初,废六同郡,南广县直属戎州。

隋仁寿(601-604)初,避太子杨广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

唐乾符二年(875),于仙源坝(今南溪镇)筑奋戎城。

宋乾德(963-968)中,南溪治所迁奋戎城。

以后,南溪分属戎州、叙州、叙州路、叙州府。

民国18年,直属四川省。

1929年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川南行署宜宾专区。

1952年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68年属四川省宜宾地区。

1996年属四川省宜宾市。

2011年2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

"宜宾县建县已有两千多年,古称僰道县。

春秋战国时,为僰人聚居地,史称“古僰国”。

宜宾置县时间有两说:一说认为""秦曰赞道"",""道""相当于县级政权,置县当自秦始;一说认为:西汉置焚道县。

""宜宾""之名出现至今已1026年,实则今三江口宜宾城被称为""宜宾""则仅有726年。

因""宜宾""承传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宾旧城所在,且从隋至2011年内,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及民国时期专员公署大多数时间均设治于今宜宾城区(含三江口旧城、旧州城、登高山城地域),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郡。

1950年1月,四川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区,以行政区设专区,宜宾县属川南行政区宜宾专区。

1965年9月复四川省建制,宜宾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68年改宜宾专区为宜宾地区,1978年又改称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宜宾县隶之。

1997年撤宜宾地区行政公署设宜宾市人民政府,宜宾县隶宜宾市人民政府。

2018年国务院同意撤宜宾县设叙州区,以原宜宾县(不含孔滩镇、王场镇、白花镇、永兴镇、双谊镇)和翠屏区南岸街道、赵场街道、南广镇行政区域为叙州区行政区域,叙州区人民政府驻柏溪街道县府街123号。

"。

江安县辖区春秋战国时代为巴国地,秦属西部。

西晋元康五年(295)在今南溪县结合部曾置于新乐县属江阳郡;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割江阳县地置汉安县,属江阳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取江阳、汉安各一字,改汉安县为江安,隶泸州郡;北宋乾德五年(967)废绵水县合入江安县,熙宁十年(1077)江安县治所由江安坝(今纳溪境三江坝)迁武宁寨(今江安镇),至今无改。

迄至清嘉庆七年(1802)行道制前,均隶属于泸州。

后又先后隶于川南永宁道、下川南道、泸州、永宁道、四川省。

民国24年(1935),江安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署设宜宾)。

1949年12月解放建政设江安县,先后为宜宾专区、宜宾地区辖县。

1996年10月宜宾撤地设市属宜宾市。

今长宁县地,战国时为巴国地,秦属巴郡,从西汉至隋属江阳郡。

唐久视元年(700)置羁縻淯州(治双河镇),701年后置羁縻长宁州(治长宁镇)、淯州,宋建长宁军,元改军为州。

明洪武五年(1372)撤长宁州分置长宁县(治今双河镇)、安宁县二县。

明洪武七年废安宁县入长宁县境,从此沿用长宁作县名,隶叙州府。

1949年12月28日,长宁县解放,1950年初属川南区宜宾专署,1952年9月起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54年10月属宜宾专员公署),1967年4月属宜宾地区,1996年10月属四川省宜宾市管辖,至今无变动。

高县,古夜郎属地,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即有人类生息,周为僰人聚居地,后归附秦中央王朝。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开夜郎置南广县(今高县境内),到南朝齐时(479~502),南广县沿袭632年,隶属、地域不断变化,县名、县治无改。

南梁时南广县没于“夷獠”,隋时政区建置废弛。

唐武德元年(618)置羁縻高州,领牁巴(治今高县可久)、移甫(治今高县龙潭)、徙西(治今筠连县镇州)三县,领户二十一,是为以“高”为名之始。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省三县入州,熙宁八年(1075)羁縻高州地归入淯井监,政和四年(1114)改淯井监为长宁军。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于原羁縻高州地置高州,治所陈村;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高州治所迁怀远寨(今文江镇蔬菜村)。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降高州为高县,治所怀远寨;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高县复为高州,迁治所于中坝(今文江镇治所),隶布政使司叙州府,领筠、珙二县。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降高州为高县,沿袭至清末。

1912年至1945年5月,国民政府沿用清制,县名、治所、境域四至不变;1945年6月,高县划出14个乡置沐爱设治局;1948年12月沐爱设治局升为沐爱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治所、境域四至沿袭旧制。

1950年2月省沐爱县入高县,地域四至同清代。

1950年高县隶川南行政区宜宾专区。

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建制,高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53年10月高县划出四、五、七3个区(原沐爱县地)归筠连县。

1960年1月并庆符县入高县,县人民委员会驻中坝(今文江镇)。

1967年4月宜宾专区改为宜宾地区,高县隶之。

1983年10月划南广镇和南广、古叙、大益3个公社归宜宾市(今翠屏区)。

1996年10月撤宜宾地区设宜宾市,高县隶宜宾市。

2001年12月17日高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文江镇迁庆符镇。

唐置巩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珙州为珙县。

1912年后,珙县先后受四川省叙州府、下川南道、永宁道管辖。

1929年,撤道以省治县,珙县属四川省管辖。

1935年,实行行政督查区制,珙县受四川省第六行政督查区管辖,直到1949年12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7日成立珙县人民政府。

1951年1月,四川省设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珙县属于川南行政区宜宾专区。

1978年4月,宜宾专区改为宜宾地区,珙县属于宜宾地区管辖。

1996年10月,宜宾地区撤销,设置宜宾市,珙县属宜宾市管辖。

1950年1月9日,筠连县解放。

同年1月,分四川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4个行政公署,直隶西南大行政区。

川南行政公署设泸州市,筠连县属西南大区(驻重庆市)川南行署宜宾专区,专署设宜宾市(县级)。

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撤销西南大行政区和川南行政公署,筠连县属四川省宜宾专区。

1953年8月,经宜宾专区行政公署批准,高县第四区(区治沐爱场)、第五区(区治落木柔场)、第七区(区治蒿坝场)所辖1镇、20乡、156个村划归筠连县。

1968年8月,改宜宾专区为宜宾地区,筠连县即属四川省宜宾地区。

1996年10月,撤销宜宾地区,设地级宜宾市,筠连属宜宾市管辖,沿用至今。

唐以前为柬人、青羌、僚人地。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置晏州,隶剑南道泸州都督府,州治在今僰王山镇。

后降为羁縻州。

北宋隶梓州路泸州,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隶泸州淯井监。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淯井监改为长宁军,晏州属之。

宋末元初为僰人(都掌蛮)所据。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置大坝都掌蛮安抚司,十七年改为大坝军民府。

至元二十二年,总管得兰纽反元被杀,元世祖升大坝军民府为戎州,设流官,由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诸蛮夷部宣慰司马湖路飞领。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降戎州为戎县,六年改隶叙州府。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明朝剿灭楚人,二年二月壬子,因“偃武修文”而改名兴文县,时属下川南道。

入清仍隶叙州府。

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属永宁道叙州府。

清德宗光绪三时华(1080永宁道改为下川南道。

同年,为“安边治匪”,川督赵尔丰迁县治于建武,1912年迁还晏阳镇(今僰王山镇)。

同年废道制。

1913年因留省、置道、裁府(州、厅),改由下川南道辖领。

1914年改下川南道为永宁道。

1916年始,县先后为滇、川黔军防区。

1929年废道制,县直属四川省。

1935年起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28日,兴文县解放。

1950年起属宜宾专区(地区)。

1983年10月9日,将叙永县古宋、共乐、大坝3个区及所属21公社和2镇划归兴文县,将兴文县曹营、石碑公社划归珙县。

1985年5月28日,兴文县治所由兴文镇(今僰王山镇)移驻中城镇(今古宋镇)。

1996年宜宾地区改为宜宾市,县隶属不变。

屏山县在汉、晋时先后属键为郡、越崇郡。

唐代属戎州都督府。

宋属叙州,通称马湖部。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马湖路总管府,治所涪口,即今新市镇。

元大德四年(1300年)迁至屏山镇,下辖6个长官司。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马湖府。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县,隶属马湖府,府县同城。

清雍正五年(1727年)撤马湖府,屏山县属叙州府。

民国元年以后,属永宁道。

1935年属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后为乐山专区。

1956年后改属宜宾地区。

2003年12月24日,将宜宾县真溪乡和高场镇的蒋坝、石盘2个村成建制划归屏山县管辖,乡政府驻新农;真溪乡更名为新发乡。

2006年3月24日屏山县政府驻地由屏山镇迁至新发乡。

2006年3月28日,屏山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为16个乡镇。

具体为:撤销清凉、龙桥、大桥、安全、冒水5个乡,分别并入屏山镇、新安镇、新市镇、中都镇、清平彝族乡,各镇乡政府驻地分别是共和村、新江村、龙口村、中都场、冒水村,屏山镇更名为锦屏镇。

2010年12月16日,撤销福延镇、楼东乡,设立书楼镇,镇人民政府驻书楼村。

至此,屏山县辖8镇7乡。

2012年,撤销新发乡,设立屏山镇,为屏山县县城所在地。

2019年8月,龙溪乡并入龙华镇;太平乡并入中都镇;富荣镇并入锦屏镇;鸭池乡和大乘镇三合村、马脑村并入屏山镇;调整后,辖8镇3乡(其中2个彝族乡)。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