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田氏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田氏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名西史村,村民95%以上均为傅姓。据宋傅献简后代世居于此。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仍载“西史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内黄县志》载有“建安乡•西史村”。因民间传称“懜庄”,后演变为孟庄,沿用至今。
据明初董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董庄,沿用至今。
传元未(1368)陈法(湖南湘谭人)随军征北,路过此地,因患病留下定居,逐渐形成村落,故以姓氏取名陈家庄,简称陈庄,沿用至今。
村庄历史悠久,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卷首绘有“十二景”,其“草堂修竹”,文曰:“宋傅献简草堂在今邑北史村”,史村来历无考。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仍载“史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内黄县志》始载“太史乡•太史村”,沿用至今。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史村。
据村庄原名谭头口,村中设有集贸市场,后因洪水泛滥,把庄冲为两段,由此形成两个村庄,故以方位称为西口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谭頭口。
据村庄历史悠久,原名谭头口,村中设有集贸市场,后因洪水泛滥,把庄冲为两段,由此形成两个村庄,故以方位称为东口上、西口上,东口上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谭头口。
据明初岳、李两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始称李岳庄,后因岳姓居多,遂改名岳庄,沿用至今。清光绪十八年(1892)《内黄县志》载有李岳庄。
据明初杨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民至此建村,称杨家庄,后简称杨庄,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杨家庄。
据明嘉靖十六年(1573),安阳县安丰乡一代受灾,渔洋村村民龙鐸携子讨饭自此落户。前后有其他姓氏云集而来,因龙氏落户是第一户,故称“龙家庄”。有“龙家孤独”之称,后来,支、刘、马、李、郝等姓迁来,成了龙家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沿袭传统,解放后改名为“龙庄”沿用至今。
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田氏的名字由古“天乙”(商汤王的名字)转化而来,曾是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王活动的地方,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来之民仰慕者一古老地名。所建村落多以“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南天乙”、“东天乙”。即今西田氏、南田氏、东田氏。又以方位得名田氏南街,名称沿用至今。
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田氏的名字由古“天乙”(商汤王的名字)转化而来,曾是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王活动的地方,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来之民仰慕者一古老地名。所建村落多以“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南天乙”、“东天乙”。即今西田氏、南田氏、东田氏。又以方位得名田氏北街,沿用至今。
乾隆四年《内黄县志》载有田氏的名字由古“天乙”(商汤王的名字)转化而来,曾是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王活动的地方,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来之民仰慕者一古老地名。所建村落多以“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南天乙”、“东天乙”。即今西田氏、南田氏、东田氏。又以方位得名田氏东街,名称沿用至今。
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田氏的名字由古“天乙”(商汤王的名字)转化而来,曾是公元前16世纪商汤王活动的地方,故有“天乙村”(今汤王庙),明初迁来之民仰慕者一古老地名。所建村落多以“天乙”命名,故有“西天乙”、“南天乙”、“东天乙”。即今西田氏、南田氏、东田氏。
据明代初期于姓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称于家小屯,后简称于小屯,沿用至今。清乾隆四年(1739)《内黄县志》载有:于家小屯。
滑河屯村历史悠久,原有曹户二姓,曹姓较多,明初山西洪洞曹姓一族迁民于此,分居几个村庄,关系密切,因居住地原是黄河流域故道,高堤建筑裴村塔后改道后成立一个村庄,故滑河屯(黄、滑谐音)。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