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江川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江川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江城镇为江川县第一大镇,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翠峰乡、江城镇、龙街镇合并设立,地处滇中腹地,东临全国第二大深水湖抚仙湖,西与玉溪市红塔区接壤,北距省会昆明市75公里,南到县城10公里。全镇辖20个村委会、117个自然村、131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22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737.8亩,总人口67900人。气候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产花卉、烤烟、冬早蔬菜,名贵鱼类大头鱼、清代贡品抗浪鱼、肉鲜味美的大鲭鱼等优质鱼类供不应求。  2001年全镇实现社会经济总收入8.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18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0元,乡镇企业总收入达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0万元。  江城镇1998年10月被列为国家农村小城镇经济发展建设示范点后,历届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理清城镇建设思路,搞好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大了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老城区的改造。如今城区旧貌换新颜、交通井然、水电通畅,邮电、通信无阻。  江城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有中一型磷化工企业云龙磷化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有西南最大的纸制品生产基地翠峰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有规模大档次较高的建材业。  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珍贵的湖泊山水自然景观,丰富奇特的鱼文化,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境内拥有18.8公里的抚仙湖湖岸线和门公里的星云湖湖岸线,玉带河连接两湖,勾画出一幅高原水乡图画,尤其“一村辖两湖”的天然奇观,可谓天下一绝。抚仙湖畔胜景众多,有滇中唯一的湖心岛,明星渔洞,明星碧云山庄,玉带河界鱼石,抚仙湖西岸旅游带,风光迤旖,各具特色,被人们誉为“云南的北戴河”。古人留下“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的诗句。星云湖有“天然鱼场” 之称,是理想的天然垂钓乐园。江城不仅盛产名贵鱼种,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鱼文化,有金山岛下摆阵激游的“鱼乐园鲭鱼阵”,玉带河“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千古之谜“界鱼石”,明星鱼洞车水捕鱼,沿湖香把捕鱼绝技,温泉嗑瓜子的“神鱼”,开湖捕鱼的壮观场面,世间独特的铜锅煮鱼,令人目不暇接,心弛神往。  江城的人文资源耀眼,有“一镇辖两古城”奇观,有“滇军完人”唐淮源将军堂,有与玛雅文化相提并论的古滇青铜文化。
前卫镇位于江川县境腹地,濒临风光旖旎的星云湖西岸,西与市府玉溪、九溪、安化乡接壤,南与江川县城为邻,北与江城镇相连。全镇总面积88.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5665亩,总人口4542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510人。  镇内地势为西高东低,背山面湖向东座落,最高海拔1960米,最低海拔1730米,镇内有4条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星云湖,土质构成属冲积型地质土壤。全镇年平均气温15.6℃,年日照时数2264小时,年降雨量约880毫米,无霜期约257天,全年昼夜温差小、四季如春、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田润地肥、地势平坦、一方净水,一块沃土。镇政府所在地前卫距县城6公里,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杨家咀、业家山、渔村、前卫、庄子、石河、后卫、周官、小街、赵官、柏池古11个村民委员会,51个自然村,70个村民小组。交通方便,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84公里,水泥路达70%,居全县之首。水资源丰富,水利化程度达76%,水域养殖面积2161亩,森林覆盖率达37.9%。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云南省江川铜器工艺品厂”落户于后卫村,其主导产品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铜器工艺制品远销欧美等10多个国家。具有传奇色彩的“七星塔”、“回头山”、“台山书院”等风景名胜闻名遐迩,而镇政府与“七星塔”相面而立,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星塔人山人海,大年三十的通宵夜晚到回头山祈祷财运亨通、幸福平安、学成有就的人们络绎不绝,更显其神秘浪漫色彩。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就生养在赵官村。  前卫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造就了其万物生长之灵气:主产水稻、烤烟、小麦、油料、盛产蔬菜、渔业,素有“鱼米之乡”、“蔬菜之乡”的美誊。  200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1196万元;全年粮食总产1074万公斤,单产达541公斤;种植烤烟14600亩,收购222万公斤,上等烟比例达52%,烤烟总收入达2313.3万元,平均单价10.41元/公斤;种植蔬菜14959亩,总产量达3943万公斤;销售商品仔猪151000头;乡镇企业营业心入达22530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营业收入达22493万元,占乡镇企业收入的99.8%;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408个,从业人员39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92元;城乡储蓄存款11942万元,人均储蓄2629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60万元。
江川县九溪镇位于江川县西南部,西与玉溪接壤,南与通海毗邻,距江川县城12公里,玉溪市9公里,是连接玉溪、江川的重要交通枢纽。九溪镇下辖9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总人口25098人,境内居住彝、哈尼、蒙古等5个少数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半山区乡镇。土地面积113. 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21人/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2001年末总耕地面积16887亩,山多地少,具有非常丰富的林下野生资源,特别是野生菌,具有质鲜、味纯、口感好等优点,享誉全省。  2001年我镇实现农村社会现价总产值15655.72万元,工农业不变价总产值5161.6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9元,财政收入336.11万元,粮食总产790.46万公斤。  九溪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个私经济刚刚起步的乡镇。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烤烟、水稻、花卉、蔬菜、经果林;养殖业则以仔猪、山羊、肉牛为主。以建筑业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实现个私经济产值8442万元,占全镇社会总产值53.9%。调结构、建支柱是我镇经济工作的重点,经过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仔猪、花卉、蔬菜已成为我镇农民新的增收渠道,而烤烟、建筑建材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我镇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新一届党委、政府在充分调查,深入分析镇情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种养两大优势,培植养殖业和经果林两大支柱,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形成“四个产业带和一个示范点”,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镇、养殖大镇;实施“五大战略”,即科教兴镇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依法治镇战略。  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教兴镇战略。我镇的教育水平一直位居全县上游,按照分类要求,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全面提高的指导思想,积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采取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对班主任管理,采取班级承包管理责任制,将学生在校的纪律、表现、学习情况,纳入班主任工作目标考核。
安化彝族乡位于玉溪市江川县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东接前卫镇、南连九溪镇、西与红塔区小石桥乡接壤、北与江城镇毗邻。全乡总面积9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376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全乡下辖5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总人口897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680人,占总人口的96.8%,是江川县唯一的一个山区民族乡。  安化彝族乡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彝族同属我国西南土著民族,源远流长。据史-载,从汉朝开始,羌族分化为滇僰,滇僰又分化为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到了元代,彝族才由东爨乌蛮里分化出来,单独形成我们今天的彝族,从明嘉靖初年起,祖先们就相继从四面八方相继迁入,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  建国前这里旱涝灾害频繁,盗匪不断。贫苦的山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柴不去,米不来”的悲惨生活。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着彝乡人民开发治理河山,兴修了公路、坝塘、输水渠,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乡内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安化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安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331.97万元,财政支出341.08万元;全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3931.2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622.3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0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3146.1元,人均纯收入1548元。  安化彝族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种植业以烤烟、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为主,养殖业以大牲畜、生猪、禽类、鱼等为主。面对新形势,新一届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巩固粮烟生产,积极发展个私经济,开发生物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和依法治乡三大战略,充分发挥安化的自然环境优势,趋利避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整粮经种植比例,逐步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经济果木林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养殖业重点发展林下土鸡放养。  安化山环水绕、沃野坦荡,古老而又秀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林业用地4488.27公顷,木材总蓄量139410立方米,是江川县木材蓄量较多的乡镇之一。
雄关乡处于位于江川县东部,东与华宁县接壤,南与通海县毗邻,西与江川县大街镇相连,北与路居镇为邻,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东西最大横距8.2千米,全乡面积共63.2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有23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2001年未全乡总人日 10051人,其中:男5130人,女492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人口密度178人/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7717亩,耕地面积8600亩。全乡海拔最高点为马鞍山梁子2509.8m,最低点为西南方向雄关坝子的落塘四 1832.8m。乡境内有两条季节河,属南盘江水系。东北部海拔较高,云雾多、气温稍低,平场气温15.6。C。
  雄关乡2001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10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2001年全乡农村社会现价总产值6092.24万元,财政收入272.72万元。  雄关乡大春农业主产烤烟、稻谷、玉米,其中烤烟是农业支柱产业,2001年烤烟总产量为 123.28万公斤。小春农业主要萝卜、蚕豆、小麦等,其中萝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小春主要经济作物,2001年优质萝卜植面积已达5000亩,平均亩产植达1022余元。全乡2001年粮食总产量为409.97万公斤。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合理配置和优化经济资源,所辖乡镇集体企业全部实现了民营化改革。2001个末乡镇企业总数462个,比上年增加52个,其中:私营1个,个体461个,从业人员480人,企业总收入1637万元,比上年增188万元。企业总产值1660万元,比去年增208万元,全年利税总额248万元,比上年增3 8万元;全年纯利润171万元,比上年增92万元。  近年,雄关乡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发展特色优势。以萝卜为代表的蔬菜种植规模由小到大,从无到有,并以市场为导向,抓龙头、拓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产的萝卜成为30多家外商抢购的热手货。在小春结构调整取得效益的同时。又积极寻求大春作物的调整。2001年2月至10月,在县外经局的帮助下,乡政府责成农科站负责技术指导,选用“爱碧斯”和“霍克丽爱碧斯”两个品种的日本进日原装种子进行栽培。通过实验,证明在雄关山区的这个季节栽培这两个品种的日本南瓜,气候、土壤、阳光、水份等条件适合,南瓜生长正常,长势良好,糖汁和淀粉含量场符合日本外商要求。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