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胡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发迹起集,取名胡家集,简称今名。 |
明初,祁姓在此居住,名祁楼。崇祯十五年(1642)河决汴梁,金氏由汴梁迁此。清康熙三十四年(1696)祁姓衰败将家产卖给金氏,故改称金楼。 |
清顺治年间,一赵氏铁匠从淇县逃荒至此,筑红炉以打铁为生,所打铁器驰名乡里,故呼赵铁炉。1949年改今名。 |
明洪武二年(1639)于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建楼房一座,故名。清乾隆年间,村遭水患,于姓外迁,李、孙、程、张等姓陆续迁此,仍名。 |
明末黄氏居此,称黄庄,清乾隆七年(1742)马姓自帽李村相继迁来,后黄姓衰败,马姓人丁旺盛,因南有一马庄,为区别改今名。 |
清乾隆年间,这里为一黄河渡口,丁氏在此摆渡并定居于此,称丁渡口。后因“口”与“嘴”同意,故今名。 |
明洪武二年(1369),王氏玉宝奉旨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取村名“王玉宝”庄。明天顺年间,后人认为用先祖讳字做村名,是对先人的不尊不孝,遂商议以村东冯家小庙(又称背座堂)将“王玉宝”改为“冯堂”。 |
马氏原籍燕京(今北京),明永乐年间迁居汴京(今开封),崇祯十五年(1642)河决开封,马氏为避水患迁居考城县西南帽李村。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中武进士、武举七名,又东迁入沙庄、郭庄、鸡庄、张涵庄,并把四村合并,改今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孟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建楼数幢,取名孟楼。 |
明洪武二年(1369),冯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冯庄。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指挥史谢久堂奉命从南京去燕京办理公事,猝然病逝安葬于此,为尽孝,后代从南京迁此守坟三年,后来冯氏渐衰,谢氏改名为谢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