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镇因城北曾有盐井产盐而得名。 [详细] |
清代原名鸡爪,择谐音“吉照”,取“吉祥之光普照”之意名吉照乡。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设站,船运东川铜至京城,常翻船,建慈航普度天尊庙(真武寺),以祈求过渡安全,名为"慈航普度众生耳”,故名普洱渡,后更改为普洱镇。 [详细] |
元、明为罗佐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由新命驻关的彝族头领,以自己的名号“窦勺”将“罗佐关”改称“窦勺关”,汉语谐音为“豆沙”而得名。 [详细] |
中和镇因地势居中、境内百姓和睦相处得名。 [详细]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白水,后因集镇南河坝圆石较多,形状如柿子,故名。 [详细] |
明初修万寿、禹王、东皇、关帝等四座庙宇,后来人们以庙宇为中心,先后迁来,渐成集镇,故名庙坝。 [详细] |
兴隆乡因有山似青龙回首,原名青龙,后以地处滇川交界处,贸易发达,取生意兴隆之意,故称兴隆。 [详细] |
落雁乡因境域原系沼泽,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大雁常在此集聚栖息,故得名落雁。 [详细] |
早年,此地是滇川水陆两道必经之地,集市在关河大风滩上方的东岸,故名滩头。 [详细] |
牛寨又名牛皮寨,传说盛产用牛皮制作的精致美观刀鞘,畅销蜀地和中原,故得名。 [详细] |
因产盐设渡而得名,历史上曾设渡于城北之盐津坝,原名为盐井渡,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次年置云南乌蒙府大官厅。1731年改名昭通府大关厅盐井渡巡检。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大关县,民国六年(1917年)从大关县中分设盐津县。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