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平阳县山门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平阳县山门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当地《叶氏宗谱》载,山门原名三门。因周、徐、叶三姓豪族的三个台门而得名。“三”与“山”谐音,以后遂称为山门。据明嘉靖陈沘《南雁志》载,叶群于南宋绍兴二十一(1151)中进士,当时已有山门之名。山门村系山门镇中心村。村委会以驻地得名。
因处山门大桥旁,故名大桥居民区,以居委会驻地得名。
当地《蔡氏宗谱》载,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蔡氏祖先从泉州迁居此地时,始名陶岙,原系陶姓人居此山岙而得名。“陶”“大”闽语谐音,遂作大岙。村委会以此驻地得名。
取“永保平安”之意。
该西山红色历史悠久,知名度比较高,人口密集,具有历史意义。
当地《胡氏宗谱》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叶氏在此建路亭名南阳亭。后来胡氏定居该亭后面,故村名称亭后。村委会以驻地得名。
据当地《郑氏宗谱》载,清初,郑氏祖先迁居于此,始成为屯(俗称村庄),后因人丁繁衍,取村名为大屯。村委会以驻地得名。
据当地林、郑两姓《宗谱》记载,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林、郑两姓祖先迁居于此。因村处流水坑东面,故名坑东村。村委会以驻地得名。
据当地邓、蓝二姓《宗谱》载,清康熙年间(1662-1722),二姓祖先迁此垦殖,后渐成村落。因溪(俗称坑)边有巨石似牛,遂名村为石牛坑。
当地郑、陈宗谱记载,明正德年间(1506-1521),郑、陈两姓祖先迁居于此。因地系平川,中有小山如岛屿,住宅建于小山四周,村庄遂名屿边。村委会以驻地得名。
原名梅岭大队,后改名梅丰村。
两村原有革命战争的历史记载,有参加解放战争的革命历史缘革。
原村背靠蒲尖山,居住蒲尖山脚而得名。
原是高墩大队之称,后分为两个行政村,现合称为高墩村。
坐落千山门大桥的西边之所以简称为桥西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