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芒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芒市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勐焕街道于2008年4月18日挂牌成立,辖区范围东至芒晃村,南至军分区,西至金孔雀大街,北至造纸厂,辖区总面积23.15平方公里。下辖16个社区,563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40940户157962人,其中,常住人口27786户,88475人;暂住人口13154户,69487人(含外来在校学生、部队现役军人及部分缅籍人口33828人)。驻有单位和部队512个,其中,中央、省属单位21个,州属单位247个,市属单位244个。

勐焕街道地处芒市城区,是德宏州和芒市两级政府所在地,交通便捷、政治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州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勐焕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宜居家园、服务居民、繁荣经济”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克难奋进,为实现“党建示范街道、民族团结街道、生态宜居街道、和谐幸福街道”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芒市镇位于芒市东北部,属芒市城郊结合部,辖区总面积359平方公里,既有山岭峻秀之美,也有沃野千里之态。辖河心场、象滚塘、云茂、下东、中东、回贤、大湾、拉怀、芒核、松树寨10个行政村182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387户46618人。主要居住着汉、傣、景颇、德昂、傈僳等民族。芒市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发达、水利资源丰富,320国道、龙瑞高速、大瑞铁路从中贯穿。2019年,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收入8732.3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38元,增加1150元,同比增长11%。
遮放镇地处东经98°16′39″,北纬24°15′18″,位于芒市西南部,东与三台山乡、勐戛镇相连,南与芒海镇及友好邻邦缅甸接壤,北与西山乡交界,西与瑞丽市相通,国境线长8.1公里,距芒市所在地39公里,距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核心区瑞丽市60公里,是芒市中心集镇之一,是全国500个、全省2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是省级卫生乡镇、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宜居小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被列为芒市次中心发展城市,是芒市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因盛产优质水稻,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

全镇国土面积422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是德宏州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坝子之一。镇内最高海拔1874米,最低海拔780米,平均海拔116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8℃,年日照在2000—2452小时之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300—1653毫米。

遮放镇辖街道、户闷、户弄、弄喜、户拉、遮冒、嘎中、弄坎、河边寨、邦达、拱岭、弄丘、翁角13个村委会120个村民小组。 2019年末,遮放镇常住人口共1049957户48238人,其中:农业人口47875人,劳动力33134人。辖区内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

遮放镇共有耕地面积150051亩,其中水田79322亩,旱地70729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以水稻、烟叶、甘蔗为主,全镇万亩以上产业共9个,农产业呈现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201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4元。

“勐戛”傣语译为最珍贵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德宏州最大的“极边中原文化传承地”,历来有“山歌调子之乡”“花灯皮影戏之乡”的美誉。

镇政府驻勐戛村,距市政府所在地32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356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有7765户33525人。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中山、风平、三台山、遮放、芒海5个乡镇相连,南与缅甸捧线接壤,国境线长4.5公里。2019年,勐戛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8086万元,同比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0407元,同比增长9.81%。

全镇紧紧围绕“强基、富民、和谐、文明”总目标,按照“生态环保立镇、科技教育兴镇、产业发展强镇、文化旅游活镇、综合治理稳镇”的思路和“稳粮、强畜、扩桑、优烟、改茶、导菜、抓果、推渔”十六字产业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争当全市山区乡镇发展排头兵,努力把勐戛建设成为山川秀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山区示范小城镇。

芒海镇位于芒市西南部,距芒市城区84公里,是芒市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非指定性通道,也是芒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重镇,最高海拔2147米,最低海拔870米。东临勐戛镇、中山乡,西北面与遮放镇相邻,南面与缅甸勐古地区接壤,辖区国土面积为10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6.6公里。全镇辖3个村委会,22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1661户(农业户1619户,非农业户42户),总人口7238人(农业人口697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6.32%;非农业人口26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68%。)。居住着汉族、景颇族、傣族和傈僳族四种主体民族。其中:汉族 326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45.14 %;景颇族2449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3.83%;傣族 7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82%;傈僳族67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30 %;其它民族138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19 %。

全镇耕地面积为11491亩,其中,水田3553亩、旱地7938亩,传统产业为稻谷、茶叶、甘蔗、畜牧和草果,新兴的产业为核桃、咖啡、澳洲坚果和林竹产业等(山区的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201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7232万元,比2018年增加1448万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4元,比2018年增加870元,增长10.19%;外贸进出口总额10115.4万元,增加14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2%。

风平镇位于芒市坝中部,距离芒市8公里,国土面积394.4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90米,最低海拔835米,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风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等民族融合而居的山坝结合乡镇,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民族文化灿烂,发展后劲十足。全镇共辖12个村(居)委会(其中2个山区村委会,1个居委会),100个自然村,192个村(居)民小组,15182户,72054人。全镇耕地面积119388亩,其中,水田89443亩、旱地27795亩,临时性耕地2150亩。2019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33元。近年来,风平镇按照“现代农业富镇、工业经济强镇、民族文化活镇、区位枢纽拓镇、教育科技兴镇”的发展思路,攻克“基础设施建设、中心集镇建设、产业基地建设、社会教育建设”难关,加快郊区型乡镇向城市型乡镇转变,实现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未来几年,风平将重点实施“166”工程,即“1个核心城镇、6个小镇中心经济、6个产业发展基地”。1个核心城镇:依托近郊和区位优势,发挥集镇辅助城区功能,打造芒市-核心城市型乡镇;6个小镇中心经济:芒市火车站站前小镇、云南省芒市航空小镇、云南省芒市咖啡小镇、德宏国际旅游健康小镇、法帕温泉康体小镇、风平特色小镇;6个产业发展基地:铁路高速路物流中转基地、工业产业园区发展基地、农业冷链仓储集散基地、温泉康养休闲基地、民族特色乡村旅游文化基地、高寒山区观光游览基地。
轩岗乡位于芒市西部,距市政府所在地1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9.3公里,有山区和坝区,坝区又分隔为上轩岗和下轩岗两个小坝子。东与风平镇、芒市镇接壤,南与风平镇、三台山乡相连,西与五岔路、江东乡毗邻,北连芒市镇和龙陵县龙山镇,轩五通乡油路、芒那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农贸市场是周边乡镇农副、畜牧产业的交易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并辐射梁河、龙陵部分乡镇。地市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224米,最低海拔810米,立体气候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50ml,年平均气温19.6℃,光照充足,干湿两季分明。

全乡辖丙茂、芒广、芒棒、筠竹园、芹菜塘5个村民委员会和遮相华侨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51个自然村66个村(居)民小组。行政区总面积163.7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57741亩,其中水田22723亩,旱地35018亩。2019年全乡有6113户24277人,其中,农业人口5990户23952人。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52亿元,人均纯收入为10949元。

江东乡位于芒市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河头村,距市政府所在地芒市38公里。全乡属深切割中山区,东与龙陵县龙山镇相邻,南与梁河县勐养镇相连,西北面与五岔路乡和轩岗乡接壤。最高点在仙仁洞村打靛河主峰,海拔2303米,最低点在李子坪村坝连河口,海拔826米,全乡地区性立体气候明显,温差8℃。江东乡辖区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辖河头村、仙仁洞、芒龙、高埂田、花拉厂、大水井、大水沟、李子坪8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族、阿昌等民族。适宜发展各类林业种植,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粮食、畜牧、甘蔗、林业和劳务输出。2019年底有乡村总户数7758户,总人口33880人(其中农业户数7714户,人口33768人),有劳动力22591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9097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0243万元。全乡有耕地面积43054亩(其中:水田24710亩、旱地18344亩),有园地26084亩,林地123786亩。经济收入74528万元,较上年的67444万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2225元,较上年的11058元增长10.55%。
西山乡位于芒市西南部,距市区60公里,距320国道18公里。东与三台山乡接壤,南与遮放镇紧邻,西与陇川县隔江相望,北与五岔路乡紧紧相连。年平均气温19℃,最高海拔1741米,最低海拔820米,全乡下辖6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257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63368亩(其中:水田10471亩,旱地52896亩),人均耕地面积5.1亩;林地面积259073亩,人均林地面积20.7亩。2019年,全乡总人口3136户12476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74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91元。世居景颇族、德昂族、汉族,其中景颇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92.8%,是我国景颇族聚居人口最多和比例最高的乡,也是景颇族民间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中山乡地处芒市东南部,东与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相邻,西、北分别与我市勐戛镇、风平镇相连,南与缅甸毗邻,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国境线长32.998公里,最高海拔2836米,最低海拔528米,分别为全市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中山属南亚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为一山分四季的垂直气候。全乡共有5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景颇、傈僳、德昂、满5种民族。2019年末,全乡共有乡村总户数2999户,人口12684人(其中农业户数2834户,人口12394人);年末共有耕地面积35808亩(其中水田14254亩,旱地21554亩),有园地15397亩,林地370787亩。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319万元,较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6元,同比增长10%。
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位于芒市西南部,距市府所在地22公里处320国道两侧,是通往瑞丽、畹町等国家级口岸的重要交通要塞。三台山德昂族乡辖勐丹、出冬瓜、允欠、帮外4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1806户7713人。主要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三个民族,其中,德昂族21个村民小组4684人,占全乡人口的60.73%,景颇族7个村民小组1282人,占全乡人口的16.62%,汉族8个村民小组1747人,占全乡人口的22.65%。2019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3元。全乡国土面积15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8人,地形较为复杂、起伏较大,坡度一般在25°—30°之间,位于芒市西南部,属中切割山区,最高海拔1473米,最低海拔为800.5米,地处东经98°28′52″—98°28′07″,北纬24°14′30″—24°24′05″之间。气候类型属南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年平均温度16.9℃,全年≥10℃积温6000℃,历年极端最高温31℃,极端最低温度0—3℃,年日照2000—4000小时之间,年降雨量1300—1700mm,具备较丰富的资源优势。
五岔路乡位于芒市西部,距市府40公里,国土面积202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7℃,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超过59%,降雨量1300—1600毫米。五岔路乡辖五岔路、梁子街、芒蚌、弯丹、石板、新寨6个村民委员会52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主要聚居汉、景颇、德昂等民族。五岔路乡是芒市唯一的“贫困乡”,2019年总户数4579户19464人,其中农业人口1908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8.05%,全乡实有耕地面积68308亩,其中水田13215亩,旱地52761亩,农民人均耕地3.5亩,产业发展主要以甘蔗、茶叶、坚果、核桃、砂糖橘、烤烟和畜牧业为主。201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0935万元,比去年增加1892万元,增长4.8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37元,较2018年增加2193元,增长24.25%。
芒市遮放农场始建于1956年,是一个以橡胶、茶叶、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为主要产业的国有中型农业企业,2010年正式实施体制改革,2011年8月设立中国共产党芒市遮放农场委员会和管委会,下辖戛中、户拉、弄西、弄坎4个办事处,30个生产队(含3个移民队)和胶厂、茶厂、咖啡厂3个直属单位。全场有3100户6860人,从业人员1967人,其中在岗职工544人,退休职工1546人。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