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安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安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村原名安谷村。因村建于安谷山脚下,而得名。后因谷内林木被伐光,水土流失增大,冲宽河床似峪,于清雍正年间改为安峪村。
春秋时,公元前632年左右,晋文公曾在此地开过“尊王攘夷”会,为了纪念这件大事,将村子命名为“尊王”。清光绪6年(1880)《绛县志》上载为尊王里。后来村人为纪念该村孙安做官清正爱民,而将村名改为“孙王”。
该村建于西周,周武王,成王年间,距今约有三千多年历史,西周天子所封诸侯国中的郇国王子,出生于此地,郇国在现今临猗县西。人们为纪念该村出了个国君,而把村名命为郇王村。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史官董狐受封此地,故命村名为董封。
该村村西有条古河槽,内有涧水流淌,村东有一条沙沟,沟内多处津水成涧,村北龙王庙桥下也曾有涧水涌出,人们居住在此地三条涧水之间的高垣处,因而也就命名为“三涧”又因别于西涧村,故称东三涧。
南北朝时,北魏建南绛郡于浍交川(今大郡村)将郡的粮库设置该地,后来人们取其仓满粮丰之意命村名为仓丰。
南北朝时,北魏建南绛郡于浍交川(今太郡村)将丈量土地时用的丈杆等存放在此,故取名为“丈杆”,后因“丈”“长”音同,年久便演变为长杆村。
据传,该村原名任陈村,因任、陈两姓共居得名,曾有“先有任家堰后有陈家巷”之说,后到明朝永乐年间更名为永乐村,其意双关,既根据明永乐年号,又含有永远康乐之意。
该村处于续鲁峪口左侧,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带兵进峪打仗,曾在此宿营,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命村名为晋峪,又因晋峪陆续建东,西,南,北四个村(南晋峪现已不存在了)该村居北故名北晋峪。
该村位于续鲁峪口左侧,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带兵进峪打仗,曾在此宿营,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命村名为晋峪,又因晋峪陆续建起东,西,南,北四个村(南晋峪已不存在)该村居东,故名东晋峪。
该村位于续鲁峪口左侧,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带兵进峪打仗,曾在此宿营,后来人们为纪念他,命村名为晋峪,又因晋峪陆续建起东,西,南,北四个村(南晋峪已不存在)该村居西,故名西晋峪。
据传说,明代以前,还没有下柏村,只是在今下柏东北方有一上官庄,明代初期两次特大暴雨,将上官庄冲成一条河槽,人畜死亡过半,幸存的人们只好迁居于村西南“古家庙”下边凿窑居住,当时“古家庙”内有一株枝叶茂盛的古柏,人们更将新居定名为“下柏村”,曾有“先有古家庙后有下柏村之说”,从后人们在此繁洐生息发展很快,经过二百多年的经营,到清代已成功为人口旺盛。成为街道纵横的大村庄。
该村建村年代已不可考,相传因冯姓始居于此,故名冯村。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