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店村庄由来相传为明朝(年月不详)赵姓从云南逃荒来此立村,在胶州通往诸城的古道旁开店,遂取名赵家店。政区人口 到2005年底,全村共1068口人,耕地面积320亩。经济状况 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总收入160万元,人均收入6554元,在胶州市村庄经济实力排名中列第112名。村居建设 建国前,村内的住宅均为土草房,建国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的住房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多数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详细] |
李魏屯村庄由来相传此地古有土台,清末一李姓铁匠在台上搭屋定居,打铁谋生,逐渐成村,名李家铁庄。后铁匠搬走,魏姓迁入,村名逐渐改为李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改称李魏屯村。政区人口位于李哥庄镇驻地东南4.8公里,东邻城阳区,西靠魏家屯,南望城阳河套镇,北依新马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289户,979人,原有耕地1650亩,开发后尚余650亩。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实行了联产承包,……[详细] |
南张家庄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为明末清初从平度县卧铺村有张姓老妇携三子来此立村,以姓氏命名。因镇内有三个张家庄,遂以地理方位区分,此村在南,称为南张家庄。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东南1.6公里处,东邻魏家屯,南、西接石拉子,北毗北王家庄。2005年底,全村共315户,1066人。经济状况2005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824万元,人均纯收入7125元。联系电话:86-0532-88288737……[详细] |
孙家村村庄由来相传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有几户人家从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汇合村。因紧靠沽河堤坝,又名南堤子,后孙姓兴旺,遂以姓氏改名孙家村。道光《胶州志》即有标注。政区人口位于李哥庄镇驻地西北侧,大沽河东岸,李哥庄火车站西北角。地处平原。东邻胶济铁路,西挨大沽河,南与李哥庄接壤,北接周家庄。全村共348户,1191人,总面积1.39平方公里。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为3390万元,农……[详细] |
小辛疃村村庄建设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从云南移民至此立村,原名“麻埠子”(名称含义来历无考)。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73年)秋,沽河决口,洪水淹没民田,村庄淤为沙丘,遂将村庄东迁,并取名小辛疃,以区别大辛疃。政区人口位于李哥庄镇驻地西北四公里处,东依兰村,南与老窑、四甲接壤,北靠陶家庄,西隔大沽河与大店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613户,1800人,总面积2.81平方公里。经济状况改革开放后,198……[详细] |
东安家沟村政区人口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南距张应镇驻地2.5公里,北距高山沟1.5公里,东距河流史0.5公里,西接西安家沟村。全村共210户,686人。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安永春从小云南迁至日照、高密,辗转至此,因地处丘陵沟坡,以姓氏加地形命村名。后发展为东西二村,此为东村。经济状况建国前农业生产落后,小麦亩产仅50-75公斤。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小麦亩产……[详细] |
寺西村政区人口寺西村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张应镇驻地东南0.5公里处,北邻院后村、南邻寺前村,东边是前小河崖村,西与东张应村为邻,全村面积576亩,其中耕地面积510亩。全村共有151户,370人。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五百年前(明朝)由张王二姓立村,因地处古刹报恩寺西,故名。经济状况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寺西村发生很大变化,村民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经济快速发……[详细] |
杨庄村庄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有杨光辉从小云南迁来立村,取名杨家庄。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杨庄。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2005年底,全村共80户,301人,从业人员130人,年末耕地面积37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公顷,经济总收入287万元,人均纯收入4799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60千瓦,拖拉机35台,大牲畜存栏230头,肉类总产量67吨,禽蛋……[详细] |
韩家庄村庄由来相传村土地庙碑记载:明崇祯四年(公元1361年)由赵天良立村,名赵家庄。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偏东,别名东山后。赵姓已绝,1980年9月更名韩家庄,以现有姓氏命名。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南0.5公里处,东邻林家庄,南、西靠薛家庄,北毗里岔村。2005年底,全村共208户,721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538万元,人均纯收入5129.5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84千瓦。联系电话:8……[详细] |
薛家庄村庄由来建村年月不详。传说明朝中期由王姓立村,以姓氏命名王家村。又因座落在尧王山后,别名中山后。因县内重名,1980年9月更名为薛家庄生产大队,以现有姓氏命村。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正南,东邻韩家庄,南靠尧王山,西接米家庄,北毗里岔村。2005年底,全村共208户,721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25万元,人均纯收入5208.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350千瓦。联系电话:86-05……[详细] |
崔家庄村庄由来传说约六百年前(明洪武年间),崔姓从-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政区人口位于镇西北部,东邻槐树底,南靠大村,西接高家庄,北毗沙南庄。2005年底,全村共138户,504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人均纯收入499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90千瓦。联系电话:86-0532-86280389……[详细] |
黄家阿洛村村庄由来传说元末明初黄姓从-县迁来立村;地处丘陵凹地,取名窝落,因多村同名,遂以姓氏区分。解放后演化成“阿洛”。政区人口位于镇中部,2005年底,全村共128户,431人耕地56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公顷,农业总产值210万元,人均纯收入479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610千瓦,拖拉机78台,大牲畜存栏310头,肉类总产量158吨,禽蛋总产量59吨。董张路穿村而……[详细] |
后良乡村庄由来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教,曾于此地筑台拜志公高僧;后将台埠称梁王埠;僧死后骨灰葬埠上。建村年代传说不一,系从-县迁来定居,根据梁王埠命村为梁乡。此处土地肥沃,解放后逐渐演化为良乡。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良乡一、良乡二、良乡三、后良乡四个村。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西偏北,东邻高家庄,南靠良乡,西接铺集镇,北毗沙南庄。2005年底,全村共420户,1507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详细] |
薛家河村村庄由来传说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先由三户人家(薛姓一户、刘姓二户)给地主看林,人户日增,渐成无名聚落;因在胜家庄前,人称胜家庄前河。1945年解放后,以薛姓为主命为薛家河(座落胶河上游河北)。政区人口隶属胶州市里岔镇,位于镇驻地西部,东邻前良乡村,西靠铺集镇。2005年底,全村共60户,184人,耕地13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公顷,农业总产值139万元……[详细] |
刘家小庄村庄由来相传为元朝崔姓建村,名崔家小庄;后高姓迁入,崔姓绝后,改为高家小庄;明代(年月无考)刘姓从铺集沙河迁入,渐成主姓,高姓又绝,遂改今名。政区人口位于镇最北端,东、北、西邻铺集镇,南接南楼。2005年底,全村总共132户,426人,从业人员227人,年末耕地面积47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公顷,经济总收入355万元,人均纯收入5153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20……[详细] |
游家屯村庄由来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游姓从云南移民(未见史载)至安邱县立游家庄(今景芝镇),后兄弟分支来胶州立村,仍以姓氏命游家屯。政区人口位于镇北部,东邻张应镇,南靠黄家岭,西接沙家庄,北毗郭家洼。2005年底,全村共92户,344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9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3.2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40千瓦。 ……[详细] |
郭家洼村村庄由来村建于明代,原土地庙碑有“泰昌元年(明光宗的年号——公元1620年)的记述,最早为郭姓立村,因村东北丘陵,三面低洼,取名郭家洼。后郭姓虽绝,村名仍沿用旧称。政区人口位于镇东北部,东南邻游家屯,西南靠沙家庄,西连南楼,北毗胡家村。2005年底,全村总共150户,596人,从业人员291人,年末耕地面积75公顷。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公顷,经济总收入710万元,……[详细] |
林家庄村庄由来据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林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名林家庄。二百年前林姓绝后,周姓逐渐兴旺,村庄沿用旧名未动。政区人口位于镇东部,洋河上游,东邻陡岭前,南靠刘节,西接里岔村,北毗黄家岭。2005年底,全村共225户,915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277万元,人均纯收入5260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830千瓦。联系电话:86-0532-86280101……[详细] |
后观音堂村庄由来据传该村系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周百和从龙王庙(今张应镇)迁来立村,名周家大村。后因村内建一座观(世)音菩萨庙,遂逐渐将村叫做观音堂。解放后以自然沟为界,发展为前后二村,此为后村,简称后堂。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东北,东邻张应镇,南靠前堂,西接里岔河北,北毗甘沟庄。2005年底,全村共90户,305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人均纯收入533……[详细] |
前观音堂村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里岔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81108999。[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