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解放初分五云镇、水南、镇东、周村、仙岩、沐白乡,分属城区和仙都区。 1951年水南并入五云镇。 1956年撤区并乡后分五云镇、城东乡、仙都乡。 1958年五云、城东管理区属五云公社,仙都并入东方管理区。 1959年原仙都从东方管理区析出并入城东管理区,并改名“仙都”。 1961年五云公社撤销,成立五云镇公社、仙都公社(1968年改名“红岩”、1979年恢复“仙都”)。 1982年仙都公社又分城东、仙都二个公社。 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分五云镇、城东乡、仙都乡。 1992年5月撤扩并后,城东乡、仙都乡并入五云镇。 2008年2月,城北乡、新碧镇并入五云镇,同时,新建镇梅溪村、岩沿村、西岩村也并入五云镇。 2011年12月撤销五云镇建制,设立五云街道。 |
1949年分碧川、碧溪、碧虞三乡。 1956年三乡合并为新碧乡。 1958年属五云公社,称新碧管理区。 1961年划归新建区管辖,称新碧公社。 1984年为新碧乡。 1992年称新碧镇。 2008年2月归五云镇管辖。 2010年辖13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12月,撤销新碧镇,以原新碧农管处范围加新建镇的宅基村、马渡村设立新碧街道。 |
解放初为仙岩乡。 1958年成立仙都管理区。 1961年为仙都公社。 1984年为仙都乡。 1992年并入五云镇。 2002年从五云镇分离析出仙都乡,另设仙都农村管理处。 2010年村规模调整后,辖7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12月改设仙都街道。 |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记载,唐朝就有壶镇集市,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壶镇镇是浙南三大古镇之一。 1930年设壶镇镇。 抗战时期,壶镇镇成为浙南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4月12日壶镇镇第一次解放。 同年7月22日第二次解放。 建政时分壶镇等八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分为壶镇镇、三联乡、白竹乡、三合乡。 1958年分为壶镇、三联、白六、三合管理区,属壶镇镇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壶镇、三联、白六、三合公社。 1981年白六公社分为白六公社和括苍公社。 三合公社析出“前路”后改称浣溪公社。 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分壶镇镇和三联、白六、括苍、浣溪乡。 1985年出台第一个城镇总体规划。 1992年,三联乡、白六乡、浣溪乡、括苍乡并入壶镇镇。 2008年,雁岭乡、白竹乡并入壶镇镇。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据传原名下洪,原址在今溪南前畈。 唐仪凤二年(667)因毁于洪水而迁后畈(今址)。 据《建川朱氏宗谱》载,宋时称建川,始分菜鳞桥、下花园、张宅、太平庄等小村,后人口繁衍,民宅发展接连为一村,遂名新建。 解放初分新建镇、河阳、凝碧、槐川、新东、正等、双桥一镇6乡名。 1956年河阳、凝碧二乡合并各取一字为碧河乡;槐川、新东合并为东川乡;正等、双桥(含小筠,今属七里乡)合并为溪南乡。 1958年秋称卫星人民公社,1958年末称新建人民公社,分新建、碧河、东川、溪南管理区。 1961年改管理区为公社,分新建、碧河、东川、溪南公社。 1980年原小筠从溪南析出单独置公社。 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分新建(1985年复为建制镇)、碧河、东川、溪南乡,属新建区。 1992年5月,一镇三乡合并为新建镇。 2008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新川乡、双川乡并入,组成新建镇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乡镇建制时(1945-1949)为瑞贞乡,乡政府驻地岭口村。 建国初分昆坑、舒洪二乡,1956年合并各取一字昆洪乡。 1958年改为昆洪管理区,1961年为昆洪公社,1968年改称红旗公社,1981年为舒洪公社;1984年为舒洪乡,1985年为舒洪镇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建国初称前村乡。 1958年属大洋公社为前村管理区。 1961年改称前村公社。 1983年10月复为前村乡。 1991年为建制镇,并命名大洋镇。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1961年改称城南、新美公社,吴岭管理区撤销,所属大部(南部)并人城南公社。 1980年城南公社析出昔东溪乡属地,另建长坑公社。 1982年新美公社一分为二,分别称兆岸公社、方川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分城南、长坑、兆岸、方川乡,属新设的城郊区。 1992年5月区撤销,四乡合并为今称的建制镇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解放后分胪膛乡、靖岳乡、东金乡。 1956年仙都区撤销,胪膛、靖岳二乡合并为东方乡,东金乡属壶镇区;1958年9月上旬,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东方人民公社,下旬并入五云公社为东方管理区,后原仙都乡所属析出单独为一个管理区,东金管理区属壶镇公社;1961年体制下放,分东方公社和东金公社,同属壶镇区。 1984年东方公社分建胪膛、靖岳二乡,东金亦改乡称。 1992年5月,三乡合并为建制镇,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建国初分大源、小章、越陈、稠门、岭后乡,均属缙仙区。 1956年大源、小章二乡合并称章源乡;越陈、稠门二乡合并取名新化乡。 1958年属缙仙公社,分章源、新化、岭后管理区。 1961年改称章源、新化、岭后公社。 1962年5月缙仙区撤销后属盘溪区。 1984年恢复乡建制,分章源、新化、岭后乡。 1992年5月撇区扩镇并乡,三乡合并为建制镇,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解放初为浣溪乡、黄店村(属城郊区)、小筠乡(属新建区)。 1956年浣溪、黄店合并为城西乡(县直属),小筠乡并入溪南乡(属新建区)。 1958年为城西管理区(属五云公社),小筠为溪南管理区的一部分。 1961年为城西公社,溪南公社。 1980年小筠从溪南公社析出,单独建立小筠公社。 1984年复改乡建制,城西公社分为城西、黄店二乡,属城郊区,小筠乡属新建区。 1992年5月由原城西乡、黄店乡、小筠乡三乡“撤扩并”建制,合并为七里乡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建国初称景云乡,1956年与漳溪、石井2乡并为三合乡。 1958年为壶镇公社三合管理区。 1981年从三合公社析出单独建立前路公社。 1984年改称前路乡至今不变。 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原15个行政村调整为6个,分别为前路村、白茅村、水口村、姓叶村、大集村和南弄村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据考察可以上溯至清朝,《缙云县志》(光绪二年版)予以收录,1999年《缙云县地名志》有记。 建国初名三溪乡,1958年为壶镇公社三溪管理区,1961年称三溪公社,1984年复为三溪乡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建国初分溶溪、雅江2乡,1956年合并称溶江乡,1958年属盘溪公社为溶江管理区。 1961年改称溶江公社,1962年溶江公社分为溶溪、雅江二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乡。 1992年5月二乡合并为今称至今。 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
建国初分双溪、上周二乡。 1956年合并称双溪乡。 1958年属盘溪公社为双溪管理区。 1961年改称双溪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中因双溪与别地重名,更名为双溪口公社。 1984年改乡建制时,分为双溪口、上周二乡。 1992年5月合并为今称,该地名使用起,历史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