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纱帽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纱帽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绿苑路”指位于该社区内的道路。
以该社区地域内的道路名称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因路两侧多为集体、个体工商户兴建的店铺,有旅社、餐馆、酒楼、各业摊点以及服饰市场,为纱帽街商业区之一,犹如百花齐放,故名百花街。
因此地座落在长江边,临近长江摆成一个S型的姿势,如同一弯新月,蜿蜒在草地上,故名。
因区域内有一条繁华的新兰步行街,故名。建立步行街初期,开发商宣传的口号为“建设新汉南”,遂以“南”字谐音“兰”美化取名。
在清《续辑汉阳县志》记载为“堵埠头”。相传古时为临江陡岸,系泊船的埠头,而名为陡埠头。后因江岸淤塞,不能在泊船,故县志记载为“堵埠头”。因群众习惯,仍称为陡埠头,现已离江岸约2.5千米。清末民初时期,此地荒芜,人烟稀少,地势低洼,洪水频发,其歌谣曰:“陡埠头,锅底洲,十年九不收”,河边有一码头(渡口),百姓选择在河岸交坡处,筑屋而居。由于码头坡陡而水深,故称此地为陡码头,后更名为陡埠头。
“幸福”指的灌溉渠幸福河,又指当地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之意。
原与江上村统称为江沿湾,其地名历史悠久,意义深远,据调查,因江沿湾属洞庭湖冲击冲原,原在洞庭湖靠打鱼为生的人们转向了上岸耕作,他们上岸后,占地耕作,后逐渐形成村湾,人口不断增加。天长日久,江水泛滥,从此饥荒灾难不断,当地居民开始筑堤修堵坝,防水抗灾,慢慢形成了长江边的一条塆子,从此,前人将其定名为江沿湾。随着历史变迁,1980年江沿塆被分为上湾和下湾,此地位于下湾,由此得名。
原与江下村统称为江沿湾,其地名历史悠久,意义深远,据调查,因江沿湾属洞庭湖冲击冲原,原在洞庭湖靠打鱼为生的人们转向了上岸耕作,以土地种植为主,当时的小洲,现在的江沿湾由苏、黄、邵、何、孟、方共6姓组成,他们上岸后,占地耕作,后逐渐形成版图,人口不断增加。天长日久,江水泛滥,从此饥荒灾难不断,当地居民开始筑堤修堵坝,防水抗灾,慢慢形成了长江边的一条塆子,从此,前人将其定名为江沿湾。随着历史变迁,江沿塆被分为上湾和下湾,此地位于上湾,由此得名。
这里以前是湖区,血吸虫病泛滥,导致很多人不治身亡,民谣:周家河鬼打螺,人没过河肚子先过河。因河边居住的居民周姓居多,故称为周家河。解放后,围湖造田,东荆河堤修好后逐渐改善。河的起源在东城垸十八家,出口到蚂蚁河,现这条河主要养珍珠。
以美好愿望和群众自治组织名称综合命名。原属东江大队,1960年从东江大队划出后,以东字为序列命名,取“东风无限好”之意。
明清年间,江西填湖广,人口大迁徙,有一部分人从水路进入湖北,途经此地时,发现此地滨临长江,在大咀至邓家口这段江面犹如月弓,该地处于弓背之处,地势较高,土地肥沃,便在此地下船,开始垦荒种地,打渔安家,逐渐形成居民点。因此地交通便利,东进西出,直通四面八方,当地的居民从四合垸堰堤走到长江边,再坐船通往津口、牌洲湾、新滩,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渡口,因对岸就是津口,而称之为通津渡口。因通津渡口而得名。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