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金山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金山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石化街道是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改制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长。

改制前“政企合一”的石化总厂地处上海西南端,远离市区,按照城市的功能与要求,与生产建设同步规划和建设了职工生活区。

1976年8月建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地区办事处行政领导小组。

1979年10月成立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金卫地区办事处。

1984年10月改称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地区办事处。

1997年5月金山县与中国石化上海金山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县建区,同年10月15日成立了金山区人民政府石化街道办事处,名称使用至今。

朱泾地区后梁贞明元年(915)属华亭县管辖,咸通年间已成集市,元、明繁荣。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大盈务。

明洪武六年(1373)徙税课局于此,明正德《松江府志》已列有朱泾镇。

清代泖桥巡检司驻于此;顺治十三年(1656)朱泾地区属娄县管辖;雍正四年(1726)析娄县置金山县,分隶胥浦乡四保、风泾乡三保;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县治,三十三年县治迁至金山卫;嘉庆元年(1796)又迁回朱泾镇。

民国元年称朱泾市,设市公所于西林寺内;1913年属朱泾市和西乡;1929年撤市建区,属一区(朱泾)、二区(泖桥),为第一区公所驻地;1934年镇境划分为公续、西林、东林3个镇,镇公所均设在区公所内;1937年11月5日属伪金山县第一区管辖;1946年撤区置朱泾镇;1948年属朱泾镇和秀泖乡。

1949年5月13日朱泾地区解放,分属朱泾镇和秀泖办事处管辖;1950年属朱泾区;1950年2月设朱泾镇行政委员会,隶属不变;1951年5月朱泾镇改为县属镇;1957年7月建立朱泾乡建制,直属金山县管辖;1958年9月朱泾镇、朱泾乡合并建红旗人民公社;1960年5月红旗人民公社划出朱泾镇改称朱泾人民公社,直属县管辖;1961年镇社分设;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1991年5月起驻朱泾镇人民路360号;1994年12月9日新农镇长浜村7个组、幸福村7个组、三浜村1个组,划归朱泾镇管辖,朱泾镇镇域由4.57平方公里调整为7.61平方公里;1995年11月11日成立仙居村民委员会;2000年7月13日由原朱泾镇、朱泾乡撤销后合并建朱泾镇。

原新农镇,原名三召址,传说清代一官宦隐居于此,皇帝下三道圣旨宣召进京,因而得名。

清末属仙山乡七保和胥浦乡四、五保;解放前夕隶松隐镇和泖港乡;1949年5月13日新农地区解放,属朱泾区、泖港区、张堰区管辖;1957年并小乡建新农乡;1958年9月称跃进人民公社,同年底改称新农人民公社;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1994年9月撤乡建镇,同年12月9日,长浜村7个组、幸福村7个组、三浜村1个组,计590户、2073人、3.04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朱泾镇管辖。

2005年3月28日原朱泾、新农二镇撤销后合并建现朱泾镇,名称使用至今。

枫泾为浦南古镇,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南栅建仁济道院,唐太和年间在西庵场建妙常庵,附近形成聚落,并逐步形成集市。

元至元十三年(1276)建白牛镇。

明代改称枫泾镇。

明宣德五年(1430)以界河分南北两镇,南属嘉兴府嘉善县,北归松江府华亭县。

1951年3月南镇并入北镇,统属松江县。

1966年10月划入金山县。

1993年12月撤销枫泾地区原枫泾镇和枫围乡建制,合并改建成枫泾镇。

1997年5月金山县撤县建区,隶属上海市金山区。

原兴塔镇于清末民初渐成集市,前清贡生曹汝康任西乡议长时,依据镇北兴塔院寺名并企望在此建塔而取名兴塔。

清末属风泾乡二、三保;民国前期先后属西乡、二区(泖桥区);1934年为第一区(朱泾)所辖;1946年又被分划为秀北、秀南、兴塔3个乡;解放前夕属秀泖乡;解放后属秀泖区;1950年5月并入朱泾区;1957年7月建立独立的乡一级行政建制;1958年9月成立兴塔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政社分设,恢复兴塔乡建置;1993年9月撤乡建镇成立兴塔镇。

2005年3月28日撤销原枫泾镇和兴塔镇建制,建立新的枫泾镇,名称使用至今。

原张堰镇域秦代属海盐县。

南朝梁代时先后属前京县、胥浦县。

隋朝开皇年间属盐官县。

唐朝时先为海盐县,后属嘉兴县,天宝年间置华亭县后属华亭县。

唐末至元代,浦东场盐课司大使署设此。

明代金山巡检司署、税课局驻此。

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华亭县析出部分地域设娄县,镇区属娄县。

雍正四年置金山县,张堰镇属金山县。

1912年张堰设市,市公所设于花园浜,辖张堰、廊下、钱圩、干巷4乡镇。

1927年改称张堰乡,设行政局于镇。

1929年属第六区(张堰)管辖。

1934年改称第四区,并析张堰镇为留溪、钦明两镇。

1946年并留溪、钦明镇为张堰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镇随县隶江苏省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

1951年4月升为县属镇。

1957年成立张堰乡,下辖1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11月划入上海市。

1959年镇属张堰人民公社管辖。

1961年10月镇社分设,张堰镇复为县属镇。

1984年张堰人民公社改为张堰乡建制。

1993年12月撤销张堰镇、张堰乡建制,合并成立新的张堰镇,名称使用至今。

唐天宝年间,建华亭县,亭林地区隶属华亭县。

此后历宋、元、明、清亭林地区均属华亭县云间乡。

1912年为华亭县亭林市。

1914年改华亭县为松江县。

1929年为松江区十二(亭林)区。

解放前夕属浦南区管辖。

1949年5月建立松江县第三乡镇联合办事处,隶属松江县,是年11月建亭林区人民政府。

1957年撤区并乡,亭林镇为县直辖镇,农村地区建亭新乡。

1958年撤亭新乡成立亭新人民公社。

1966年10月划归金山县,隶金山县。

1984年恢复亭新乡建制。

1993年12月撤亭林镇、亭新乡建制,建立新的亭林镇(简称“撤二建一”),实行镇管村体制,其行政区域按原乡、镇管辖范围不变。

2004年辖9个村、4个居委会。

2005年3月金山区调整镇级行政区划,撤销亭林镇、松隐镇、朱行镇,建立新的亭林镇,区域面积由47.38平方公里调整为122.27平方公里。

同月经金山区人民政府(通知)沪府(2005)22号文批准,朱行镇建制撤销,经研究决定金山工业区管委会对原朱行镇区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新亭林镇仅对原亭林镇、松隐镇区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名称使用至今。

古名璜溪,宋代起逐渐形成集镇,清初属华亭县,顺治十三年(1656)为娄县境,雍正四年(1726)隶金山县,属胥浦乡四保、五保,1913年建吕巷乡,(1929年设吕巷区,1948年改为镇建制,1949年解放后设吕巷区,1957年撤区析为廊下、吕巷两乡,1958年改为吕巷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1986年改为县属镇建制,为吕巷镇。

1997年金山县撤县建区,吕巷镇属金山区。

2005年原干巷、吕巷两镇撤并成立新的吕巷镇,名称使用至今。

后梁贞明元年(915)廊下地区隶属华亭县。

清顺治十三年(1656)析华亭县境置娄县,廊下地区属娄县胥浦乡。

雍正四年(1726)分娄县置金山县,廊下地区属金山县。

1913年隶吕巷乡。

1927年建廊下乡1929年为第七区(廊下)。

1934年撤第七区(廊下),隶第五区。

1947年恢复廊下乡建置。

1949年属吕巷区,廊下地区有廊下乡、余万乡、龙泖乡、南堡乡。

1957年撤区并乡,复建廊下乡,辖1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隶金山县人民政府。

1958年廊下乡1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廊下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恢复廊下乡建置。

1993年9月撤乡建镇,成立廊下镇,实行镇管村(居委会)管理体制。

2003年8月31日成立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廊下镇与金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实行镇区合一行政管理体制。

2003年9月调整廊下区域,干巷镇光明村、吕巷镇南塘村、金山卫镇星火村、塔港村部分村民小组划归廊下镇。

名称使用至今。

金山卫镇原为金卫乡,位于金山县南部滨海,处沿海地带。

明初为沿海海防要地。

清代属胥浦乡六保和仙山乡七保。

清雍正四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26~1759)设县治于金山卫城,隶松江府。

自该年至乾隆年间,乾隆三十三年至嘉庆元年(1768-1796),金山卫城先后二度作金山县治,时达60年。

1913年置卫城乡;1929年属第八区(金卫),1935年改称第六区,1945年为金卫区,1946年撤区,翌年并卫城、滨海、大石和肇基(部分)乡境,成立金卫镇;1949年10月设金卫区;1950年隶张堰区,1957年撤区,并西门、大石、新扶、典浦乡为金卫乡;1958年转为金卫人民公社;1966年划入山阳公社的农建、金卫生产大队。

1984年恢复金卫乡建制;1993年5月撤乡建镇,复称金山卫镇。

原钱圩镇原为钱圩乡,因清初有钱氏富翁建豪宅,置房产形成集镇,因周围环水,故名钱家圩,乡随集镇名。

清代是胥浦乡六保地;1913年属张堰市;1927年设钱圩乡,先后属六区、四区(张堰区)管辖;1946年划入甪里乡3个保、肇基乡8个保;1948年撤销钱圩乡,分属金卫、廊下乡;1949年2月恢复钱圩乡,1957年7月并八字、刘堰、钱圩3个小乡建钱圩乡;1958年9月转为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钱圩乡;1993年9月撤乡建镇,成立钱圩镇。

2001年3月原金山卫镇与钱圩镇撤并为新的金山卫镇,名称使用至今。

汉初漕泾地区就有铸钱、冶铁、煮盐业。

宋代盐业大盛,盐商云集而渐成集镇。

元明间镇市兴旺。

清雍正四年(1726)属华亭县云间乡。

宣统三年(1911)漕泾设乡。

1914年漕泾属松江县。

1929年漕泾置区,为松江县第十五区。

1947年并入松江县浦南区(亭林),称漕泾镇。

1949年5月13日漕泾解放,是年11月28日建漕泾区。

1957年撤区并乡,并北沙乡、漕泾乡、阮巷乡、护塘乡、星桥乡部分建漕泾乡。

1958年建漕泾人民公社,隶松江县。

1966年10月划归金山县。

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称漕泾乡。

1993年5月撤乡建镇,改称漕泾镇。

1997年5月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漕泾镇属金山区。

1998年5月海涯村、塘外村划归漕泾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前身)。

2001年12月经中共金山区委、区政府批准,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与漕泾镇合一,海涯村(1998年塘外村并入海涯村)划归漕泾镇。

2002年5月漕泾镇进行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漕泾镇下辖11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名称使用至今。

春秋战国时代西南沿海一带就形成村落,秦代属海盐县,后几经兴废。

后梁贞明元年(915)属华亭县。

1914年属松江县。

1929年属松江县十六区(山阳)。

1935年为第六区。

1946年改属浦南区。

1949年12月受漕泾区管辖。

1957年并山阳、金山(嘴)、松卫、马棚乡及平桥、东南乡之半建山阳乡。

1958年10月名滨海人民公社,后名山阳人民公社,隶松江县。

1966年10月山阳划归金山县(农建大队、金卫大队划归金卫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建立山阳乡人民政府。

1993年4月改建为山阳镇。

1997年5月金山撤县建区,山阳属金山区。

1997年10月海光、卫东、新江、倪界四个行政村划归市级工业区—金山嘴工业区。

2005年金山嘴工业区北移至朱行镇,并更名为金山工业区,海光、卫东、新江、倪界四个行政村又划归山阳镇。

名称使用至今。

2003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上海市九大市级工业区之一。

2005年3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22号文批准,撤消亭林、朱行、松隐三镇建制,建立新的亭林镇。

经金山区人民政府【2005】44号文决定:金山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对原朱行镇区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2010年4月,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金山工业区社区管理中心,主要行使社区管理行政职能。

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由新金山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至2011年5月,金山工业区下辖欢兴、红光、立新、运河、高楼、合兴、胥浦、保卫、新街9个行政村和朱行、恒信、桥湾3个居委会。

原朱行镇,Y7清光绪元年(1875年),有朱姓在此开设米行,以米兴市,遂成集镇。

“朱家行”米行名闻乡里,后简称朱行。

唐天宝十年(751年)建华亭县,朱行地区属华亭县云间乡。

民国3年(1914年),改华亭县为松江县,朱行属松江县亭林区管辖,民国35年(1946年),朱行地区为三泾乡、南浦乡。

民国37年(1948年)并为朱行乡(含三泾乡全部和南浦乡部分)。

1949年5月13日朱行地区解放,建朱行、胥浦、横泾、欢庵、新街5个乡。

1957年撤区并乡,并胥浦、横泾、欢庵及新街乡部分为朱行乡。

1958年10月1日,建朱行“五一”人民公社,翌年3月改为朱行人民公社,下辖20个生产大队,148个生产队。

1966年10月,朱行公社从松江县划归金山县。

1984年3月,政社分设,恢复朱行乡建制。

1993年5月撤朱行乡建朱行镇。

1997年5月撤县建区,朱行镇隶属金山区,下辖19个村1个居委会。

2002年7月,原19个行政村合并为9个村,20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01个村民小组。

2005年3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2005】22号文批准,撤消亭林、朱行、松隐三镇建制,建立新的亭林镇。

又经金山区人民政府【2005】44号文决定:金山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对原朱行镇区域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使用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