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宗保佑六年(1258),大元兵(蒙古族)入属,川人避兵祸开始东迁,入此深山开荒种地谋生;明初,刘通起义军转战于此失败后,朝廷编保甲乡里,查户籍教化,崔租赋徭役;清康熙五十九年,在此设立巡检司,专司剿匪治安;清光绪七年(1881)为加强统治加强治安,改保甲乡里制,为民团联保制,设上龛联保,归九道团所辖;1934年改称太湖乡;1935年改称范家垭联保;1946年改称太湖乡,为全县14个乡之一;1952年8月,建立新政权后,调整新政区划称十一区,辖上龛等15个小乡,区政府设上龛;1956年3月,改称范家垭区,辖7个乡;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决定,将原来的区、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分别划分为人民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大队,成立上龛人民公社,辖6个管理区,6个生产大队,144个生产队;1961年6月,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改称上龛区,原6个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另组建二荒坪,白峪坪两公社,归上龛区所辖;1970年9月,将上龛区官封公社划归新成立的神农架林区;1975年3月,撤区并社,撤销上龛区,将二荒、白玉、黄龙、仓坪、湖溪、双龙6个公社合并为上龛公社;1984年6月,社区建乡,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设立区、乡、村、居民组,成立上龛区,辖仓坪河镇、白玉坪、黄龙山、双龙、湖溪沟、二荒坪等镇、区、乡四个区办场;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成立上龛乡,原区辖乡政为管理区;2001年4月,房县乡镇进行机构改革,上龛乡镇管理区撤销。 "现上龛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0.73万人,辖区面积237.43平方千米。 |
明末人们沿獐落河流域寻术生存之地,清初设保甲乡里治理地方。 晚清时期,设獐洛河联保,由九道团所辖;民国二十三年(1834)设区宝乡,归四区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废联保为乡,分设中坝乡、下坝乡、獐洛河三个乡归范家垭镇所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设聚宝乡辖11保;1946年9月,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坝建立中共房县县委,房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月房县解放;1950年4月成立中坝区委公所,也称十区;1952年8月改称十三区,辖18个乡;1956年3月称中坝区辖7乡;1958年11月,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将区、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分别划为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设立中坝公社辖6个管理区38个生产大队177个生产队。 中坝林场归属地方国营综合农场。 1961年恢复中坝区。 1964年底,中坝区辖7个公社40个大队。 1975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撤销13个区(镇)公所,划为一个镇24个公社,撤销中坝区公所,成立中坝人民公社,将三池、中坝、宝石、褚河、龙滩、下坝6个公社合并为中坝公社。 辖下坝、三池、良田、姚河、潘河、三溪、南坪、麦浪、水利、龙摊、龙驹、安家坡、龙驹山、胡湾、宝石、军家、船仓、罐沟、上坝、褚河、毛家山、青阳、横峪、长滩、油炸、咸池、青草坪、中坝等28个生产大队。 1982年6月中坝公社辖28个生产大队(下坝、三池、良田、姚河、潘河、三溪、南坪、麦浪、水利、龙摊、龙驹、安家坡、龙驹山、胡湾、宝石、军家、船仓、罐沟、上坝、褚河、毛家山、青阳、横峪、长滩、油炸、咸池、青草坪、中坝)129个生产小队。 1984年6月,设区建乡,将原25个公社(镇)撤销,设立13个区和2个县辖镇,建立106个乡(镇),其中乡级镇7个,乡99个,行政村(居)616个,村(居)民小组3445个,改建为中坝区,辖中坝、下坝、三池、宝石、禇河、龙滩、高塘河7个乡,37个村,161个组。 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将全县106个乡镇,重新组建成7镇,17个乡和五台林场计25个乡镇场,将原中坝区改建为中坝乡。 1989年,中坝乡辖6个管理区(中坝、下坝、宝石店、禇河、龙滩、三池)31个村135个村民小组。 2005年,中坝乡辖14个村委会(褚河、宝石店、麦浪坪、龙滩、上坝、谭峪沟、三池、龙驹山、胡家湾、中坝、章家湾、罐沟、下坝、三溪沟),现中坝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15万人,辖区面积237.43平方千米。 |
南宋理宗保佑六年(1258),大元兵(蒙古族)入蜀,川人避兵祸开始东迁,入此深山开荒种地谋生。 明初,朝廷编保甲乡里,设查户籍教化,催租赋徭役管民间事。 清光绪七年(1881),为加强统治,强化治安,兴办团练寓民于兵,改保甲乡里制,为民团联保制,设九道梁团,辖獐洛河,铁峪河,仓口,秦口,化峪河,老观宇,上龛五个联保民国二十年(1931),贺龙丶许光达率红三主军来房县开辟均房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 在此设立双九乡苏维埃政府,归范东垭苏区所辖。 民国二十三年设双九乡,归四区所辖。 民国二十五年废联保,设九道梁乡,归四区(上龛区)所辖。 1949年8月,房县人民民主政府设九道区。 1952年8月,改称九道乡,归十区所辖。 1956年3月恢复九道区,辖红举水田学堂关坪八里义渡板仓九道咸池九湖东溪11个多。 195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撤销九道区,成立九道人民公社,辖九个管理区,46个生产大队。 1961年恢复九道区,设九道公社归九道区所辖。 1970年9月,将九道区所辖红牵,板仓,东溪等15个公社,2个场,7个生产大队整体划给新成立的神农林区。 1975年3月,撤区并社,撤销九道区,将咸水,瓦房,八里,义都,关坪,九道,水田7个小公社合并为九道公社。 1984年6月社区建乡,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恢复九道区,辖咸水河、瓦房坪、学堂沟、义都、八里、关坪、九道梁、水田坪8个小乡,设九道镇归九道区所辖。 1987年10月,撤销区级建制,将辖区7个乡镇改为管理区,设立九道乡。 2001年房县乡镇进行机构改革,撤销乡辖管理区,直辖卸甲坪、关坪村、义渡坪村、九道梁村、八里坡村、咸池沟村、响应沟村、塘坊垭村、瓦房坪村共9个村。 现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1.09万人,331.08平方千米。 |
明清时期,设两河口联保,属南乡沿观堰辖;1952年8月,设碾盘乡,归九区所辖。 1956年归桥上区所辖。 1956年设碾盘管理区。 1958年成立碾盘公社。 1970年3月,成立回龙区,将桥上区的碾盘公社,长胜区的百家公社及军店区的泗河公社所辖区域划归新成立的回龙区管辖。 1975年改称回龙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 1984年设立回龙区,辖红旗、红星、红卫三个乡。 1987年9月改称回龙乡,辖三个管理区。 2013年将房县园艺场,以场带村的黑獐沟村、古桥沟村划归回龙乡管辖。 现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0.64万人,149.52平方千米。 |
清光绪七年(1881)至宣统三年(1991),本县划分为12团69联保,103甲,属东乡宜阳湾团辖。 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来此开辟苏区,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下辖14个苏维埃政府,105个乡政府。 五台属二区。 1934年,本县并为5个区,五台属二区,青峰镇陡口乡辖。 1949年11月房县解放,建立人民政府五台山属青峰。 1952年,全县划为11个镇,14个区,276个乡。 五台设乡,属七区辖。 1956年全县由195个乡镇合并为96个大乡,五台山属青峰镇陡口乡辖。 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设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将原来的区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分别划分为人民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大队。 五台山转为地方国营林场,属青峰公社辖。 1961年,该政区划调整青峰区增划五台公社,仍属青峰区管辖。 1964年转为国营林场隶属省林区。 1975年撤区并社,五台公社合并至青峰公社。 1981年五台山林场管理委员会改名为房县五台林场。 1984年撤社建乡,五台设乡,属青峰区辖。 1987年,将桥上乡红场大队和青峰镇南沟大队、金牛寺大队、登仙观大队、龙潭峪大队、枫橡沟大队、红塔乡马栏大队第十生产队(小沟)划归五台山林场,定名为国有房县五台山林业总场。 201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在保有五台山林场基础上设立五台乡。 现五台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0.45万人,辖区面积105.4平方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