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郫都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郫都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县城由今古城遗址处移至今址并修筑土城墙。

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砖城墙,周长四里二分五里。

城墙下环绕护城河,截止1958年无大的变动。

民国29年(1940年)设城区为镇,1949年为郫筒镇。

1966年曾改名红光镇。

当时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36条小街小巷和部分零星耕地。

1967年曾改名红光镇,1978年恢复原名。

1992年晨光、红星、崇兴、德源4乡并入。

2013年1月12日,郫筒镇改为郫筒街道。

2019年,撤销新民场镇、安德镇,设立安德街道。

以原新民场镇和原安德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安德街道的行政区域,安德街道办事处驻政府路2号。

原属犀和镇。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合兴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合兴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镇改乡。

1958年3月,更名红光公社。

1982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红光镇,设立红光街道,以原红光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红光街道的行政区域。

宋熙宁五年(1072年),设犀浦镇,属郫县。

清末,更名犀和镇。

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犀浦镇。

1949年,为第二区区署所在地,与犀浦乡几度分并。

1958年8月,犀浦东方红公社更名犀浦红光公社。

1966年,犀浦镇并入犀浦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乡。

1985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犀浦镇,设立犀浦街道,以原犀浦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犀浦街道的行政区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德源乡。

1958年,与晨光乡合并为德源晨光公社。

1961年,析置德源乡。

1992年10月,并入郫筒镇。

1995年10月,析置德源镇,增设花石、青马、清江、王桥4村。

2004年10月,合作镇回龙、胜利、青龙3村以及新华村的3、4、6社所属行政区域划入。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德源镇,设立德源街道,以原德源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德源街道的行政区域。

明末属太平庄。

清乾隆年间,设安靖乡。

民国属成都县。

1952年,成都县撤销后划归郫县。

1992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安靖镇,设立安靖街道,以原安靖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安靖街道的行政区域。

1949年12月,设太和、仁义2乡。

1955年1月,2乡合并为团结乡。

1958年9月,团结、合兴(红光)、合作、犀浦4乡合并为犀浦乡东方红公社。

1962年,析置团结公社。

1982年,公社改乡。

1985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团结镇,设立团结街道,以原团结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团结街道的行政区域。

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设侨户县。

唐仪风二年(677年),设唐昌县。

长寿二年(693年),更名周昌县。

神龙元年(705年),更名唐昌县。

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更名归化县。

后梁天福年间,更名彭州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更名永昌县。

宋崇宁元年(1102年),更名崇宁县。

明永乐二年(1404年),蜀王朱椿封其子朱悦尊为崇宁郡王,将崇宁作为他的封邑。

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郫县。

雍正七年(1729年),析置崇宁县。

1958年11月,划归郫县。

1959年7月,郫县君平、庆兴、桂花、丰乐4乡划归彭县。

2004年11月,新胜镇并入唐昌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唐元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唐昌镇管辖。

1930年前名安定乡,后分出新民乡而改称永定乡,因柏条河上有永定桥而得名,场为三道堰。

1950年设区时,三道堰场为第三区区署驻地。

1958年成立永定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战旗公社。

1981年改称三道堰乡。

1985年建镇,实行镇管村。

1992年10月,古城乡划归三道堰镇,1998年10月,古城乡从三道堰镇析出成立古城镇。

2020年1月古城镇与三道堰镇合并设立三道堰镇。

2004年9月,与原清河镇合并。

2019年12月,撤销花园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友爱镇管辖,友爱镇人民政府驻东街二段279号。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