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大邑县悦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邑县悦来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鹤鸣乡第一保和第二保。

1951年5月成立鹤鸣乡人民政府时,设为鹤鸣乡斜江村和临江村。

1954年3月斜江村、临江村划属新设置的灌口镇,设为灌口镇第一居民委员会和第二居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灌口镇并入鹤鸣乡并成立鹤鸣人民公社,故属鹤鸣(乡)公社。

1962年8月又划属新设置的灌口(乡)人民公社。

1963年3月从灌口公社划出复置灌口镇,仍为第一、第二居民委员会。

1981年3月1日灌口镇更名为悦来镇。

2003年12月20日第一、第二两个居委会合并设置为悦来镇观口社区,所辖13个街道居民小组合并为5个居民小组。

2008年地震后,由金羊村、玉金村、建设村合并而来,命名为玉金社区。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白岩村和玉金社区合并为玉金社区。

民国时期和平村叫王家沟六保,1949年属大邑县复兴乡第六保。

1950年6月至1951年9月属复兴乡治安委员会和农民协会第六分会。

1951年9月复兴乡人民政府成立,设置为和平村。

1958年10月复兴乡与龙泉乡合并成立大邑县朝阳人民公社,和平村划属大邑县和平(乡)人民公社(即今雾山乡)。

1961年8月复置复兴乡并成立复兴人民公社,和平村重归复兴乡,设置为复兴公社和平大队。

1981年3月31日复兴更名为金星公社。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

故名金星乡和平村。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复兴乡第六、第七保。

1951年改保、甲为村、小组。

属第六村和第七村。

又叫和平村和回龙村。

1958年10月和平村划属大邑县和平乡人民公社,回龙村属大邑县朝阳乡公社(由复兴乡和龙泉乡合并组成)第七管理区。

1961年8月复兴乡划出复置,并成立复兴人民公社,和平村从和平乡划出复归复兴(乡)公社,设为复兴公社和平大队;回龙村设为复兴公社回龙大队;从和平村大队划出一部分地域,加上从回龙(村)大队划出的麻柳岩、曾家山等地组成新九大队。

1981年3月1日复兴公社更名为金星公社,3月31日回龙大队更名为雁鹅大队。

1984年3月底,“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

2005年5月20日新九村、雁鹅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雁鹅村村名。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和平村和雁鹅村合并为花溪谷社区。

1949年属大邑县复兴乡第一保。

1950年6月属复兴乡治安委员会第一分会。

1951年2月属复兴乡农民协会第一分会。

1951年9月复兴乡人民政府成立。

设置为复兴乡新兴村,以境内新兴桥而得名。

以后演变新星村。

1958年10月复兴乡与龙泉乡合并成立大邑县朝阳人民公社,新兴村与黄泥村设置为公社第八管理区。

1961年8月复兴乡从朝阳公社划出成立复兴人民公社,设置为复兴公社新星大队。

1981年3月1日复兴公社更名为金星公社,3月31日新星大队更名为红岩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金星乡红岩村。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复兴乡第八保。

1950年6月至1951年9月先后属大邑县复兴乡治安委员会和农民协会第八分会。

1951年9月复兴乡人民政府成立时,设置为复兴乡黄泥村,1958年10月复兴乡与龙泉乡合并成立大邑县朝阳人民公社,黄泥村和新星村(今红岩村)合并设为朝阳公社第八管理区。

1961年8月原复兴乡划出单独成立复兴人民公社,黄泥村设置为复兴公社黄泥大队。

1981年3月1日复兴公社更名为金星公社。

1984年3月底金星公社黄泥大队改称为金星乡黄泥村。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红岩村和黄泥村合并为金星社区。

解放前(1949年)原龙泉村属大邑县龙泉村第一保,原水鸭村属大邑县普陀乡第五保。

1951年9月龙泉乡人民政府和普陀乡人民政府成立时分别设为龙泉乡龙泉村和普陀乡水鸭村。

1956年1月撤销普陀乡,水鸭村被划属龙泉乡。

1958年10月龙泉乡和复兴乡合并成立大邑县朝阳人民公社,龙泉村和水鸭村均属公社第三管理区。

1961年8至12月撤销朝阳公社分别成立复兴公社和龙泉公社,龙泉村和水鸭村分别设置为龙泉乡龙泉大队和水鸭大队。

1983年12月龙泉公社因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公社同名而更名为丹凤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丹凤乡龙泉村和水鸭村。

1992年10月14日丹凤乡并入悦来镇,1999年8月18日复置丹凤乡,2004年9月8日丹凤乡再次并入悦来镇,其间各村村名未变。

2005年5月20日龙泉村和水鸭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龙泉村村名。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三仪社区和龙泉村合并为龙泉社区。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鹤鸣乡第三保。

1951年5月“建政”时“第三保”设置为鹤鸣乡“屏江村”,因境内有“屏灌碉”,又地处斜江河边,故名。

1958年10月屏江村设为鹤鸣人民公社屏江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1962年成立灌口(乡)人民公社,屏江大队被划归灌口(乡)公社,并被划分为胜利大队和前进大队2个大队,取继续前进,争取更大胜利的寓意。

1984年3月底,改称为悦来镇胜利社区,所辖村民小组改称为居民小组。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鹤鸣乡第三保。

1951年5月“建改”时属新设置的鹤鸣乡“屏江村”,因境内有“屏灌碉”,又地处斜江河边,故名。

1958年10月属鹤鸣人民公社屏江管理区,1961年“管理区”改称为“生产大队”。

1962年成立大邑县灌口(乡)人民公社时,从鹤鸣(乡)公社划归灌口(乡)公社,并将屏江大队分为“胜利大队”和“前进大队”两个大队,取继续前进,争取更大胜利的寓意。

1984年3月底,改称为灌口乡前进村。

1985年1月撤销灌口乡,被并入悦来镇(原名灌口镇),仍名前进村。

2005年5月20日改建为悦来镇前进社区,所辖村民小组改称为居民小组。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胜利社区和前进社区合并为屏江社区。

解放(1949年底)前夕,原宁江村属大邑县普陀乡第四保,原顺江村属第三保和第四保。

1951年9月“建政”时设置为普陀乡宁疆村和安龙村。

1952年废除安龙村,其地洪庙子(洪庙坪)划属普陀乡盐井村,其余地域(安子槽、新街、马台山)划属宁疆村。

1955年将宁江村安子槽、新街、马台山、岩口、倒马坎、漩滩子划出成立顺江村。

1956年撤销普陀乡,宁疆村,顺江村被划归大邑县鹤鸣乡。

1958年10月成立鹤鸣人民公社,宁疆、顺江二村设为公社的顺江管理区。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并划分顺江管理区为顺江大队和宁江大队两个大队。

1962年8月此两个大队从鹤鸣公社划属新设的灌口(乡)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为灌口乡顺江村和宁江村。

1985年6月灌口乡被撤并入悦来镇,两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其中宁江村村名,至今。

解放前(1949年)属大邑县普陀乡第一保和第三保。

1951年9月普陀乡人民政府成立,设为普陀乡青龙村,因境内有“青龙岗”故名。

1956年撤销普陀乡被划属大邑县鹤鸣乡。

1958年10月设为鹤鸣人民公社青龙管理区。

1961年改为青龙生产大队。

1962年8月被划属新设置为灌口(乡)人民公社,仍名青龙大队,1981年3月31日因与鹤鸣公社青龙大队(1962年设置)同名而更名为王岗大队(王岗大队境内的“青龙岗”1956年普陀乡被撤销时已划属龙泉乡“1981年更名丹凤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为灌口乡王岗村。

1985年6月灌口乡被撤销并入悦来镇,王岗村村不变,沿用至今。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盐井村和王岗村合并为王岗村。

解放(1949年底)属大邑县鹤鸣乡第四保和第五保。

1951年5月鹤鸣乡人民政府建立时,设为鹤鸣乡民集村和新和村。

新和村是从“义和村”划出新置的一个村,故名。

1956年新和村被并入民集村。

1958年10月成立鹤鸣人民公社,被设为公社的“罗沟管理区”,因管理机构驻“罗沟”,故名。

1961年调整为鹤鸣公社罗沟生产大队。

1962年8月罗沟大队被划属新设置的灌口(乡)人民公社,并划分为罗沟大队和民集大队两个生产大队。

1984年3月31日改称为灌口乡罗沟村和民集村。

1985年6月灌口乡撤并入悦来镇,罗沟村和民集村名称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原民集村村名,至今。

原义和村和丰收村解放(1949年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鹤鸣乡第五保和第六保。

1951年5月鹤鸣乡人民政府成立的设置为鹤鸣乡义和村和明月村。

1956年明月村并入义和村。

1958年10月成立鹤鸣人民公社,设为公社的义和管理区。

1961年改为义和生产队。

1962年8月义和大队被划属新设的灌口(乡)人民公社,并将原明月村地域从义和大队划出另置为丰收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灌口乡义和村和丰收村。

1985年6月灌口乡村撤并入悦来镇,义和村、丰收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两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义和村村名,至今。

原丹凤村和东仁村解放(1949年底)前夕分别属大邑县龙泉乡第二保和第一保。

1951年9月龙泉乡人民政府成立时设为龙泉乡丹凤村和东仁村。

1958年10月龙泉乡和复兴乡合并成立大邑县朝阳人民公社,丹凤村、东仁村属朝阳公社第四管理区。

1961年8月至12月先后复置复兴乡和龙泉乡并成立复兴公社和龙泉公社,撤销朝阳公社,丹凤村、东仁村分别设为龙泉公社丹凤大队和东仁大队。

1983年12月龙泉公社因与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公社同名而更名为丹凤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为丹凤村和东仁村。

1992年10月14日丹凤乡并入悦来镇,1999年8月18日复置丹凤乡,2004年9月8日丹凤乡再次并入悦来镇,其间各村村名未变。

2005年20日丹凤村、东仁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丹凤村村名,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龙泉乡第四保。

1951年9月成立龙泉乡村人民政府时设置为龙泉乡村朝阳村,因村办公室驻朝阳庵,故名。

1958年10月龙泉乡和复兴乡合并成立朝阳人民公社,属公社第一管理区。

1961年8月至12月撤销朝阳公社,先后成立复兴公社和龙泉公社,原朝阳村设置为龙泉公社朝阳大队和中心大队。

(1983年12月龙泉公社更名为丹凤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为丹凤乡朝阳村和中心村。

1992年10月14日丹凤乡并入悦来镇,1999年8月18日复置丹凤乡,2004年9月8日丹凤乡再次并入悦来镇,其间各村村名未变。

2005年5月20日朝阳村,中心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朝阳村村名,至今。

解放(1949年底)前夕属大邑县普陀乡第七保。

1951年9月普陀乡人民政府建立时,设为普陀乡鹤庆村。

1956年撤销普陀乡,鹤庆村被划归大邑县鹤鸣乡,1958年10月设为鹤鸣人民公社鹤庆管理区。

1961年“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为鹤庆大队。

1962年被划属新置的灌口(乡)人民公社。

1976年将鹤庆大队的第一、二、十六、十七、十八5个生产队划出设置为灌口公社(直属)农科站。

1981年3月31日鹤庆大队被确认“合庆大队”;“农科站”更名为灌口公社“余山大队”。

1984年3月底改称为灌口乡合庆村和余山村。

1985年6月灌口乡撤并入悦来镇,各村村名不变。

2005年5月20日合庆村、余山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其解放初的本名“鹤庆村”为村名。

2005年成立夬石村村委会,以当地著名的夬石堂的镇寺之宝夬石命名。

2020年5月25日村社区建制调整,夬石村和双廊村合并为夬石村。

解放前夕属大邑县龙泉乡(后更名为丹凤乡,再后来并入悦来镇第三保和第九保。

1951年9月第三保设置为龙泉乡岐山村,第九保设为龙泉乡火龙村。

1956年火龙村、岐山村由龙泉乡划属大邑县复兴乡,并合并设置为星火村。

1958年10月龙泉乡、复兴乡合并成立复兴人民公社,星火村(第九管区)分置为复兴公社星火大队、金花大队、岐山大队3个生产大队。

1981年3月31日复兴公社更名为金星公社。

1984年3月底改称为金星乡星火村、金花村、岐山村。

2005年5月20日3个村合并为1个村,沿用星火村村名,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