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1340)鄜坊康定军节度使任进镇守鄜州时,其父任仲葬于此,其家族随之定居。明末战乱,任氏迁居村西北渔溪村,仍耕种原来土地,为就近施肥方便,任氏在此圈羊,有许多羊圈,久之“羊圈”成了这里地名。清乾隆年间(1763-1796),任氏返回故里,以“羊圈”为村名,渐成望族,民国初年后演变为“羊泉”。 |
古为少数民族聚集地,以羌族姓氏“黔饵”谐音得名。 |
明朝村名“庙楞头”。因位于地势较高的三泉寺(今新城村)北,故名。明末战乱中废弃。清初复为村。因村名不雅,更名“太宜”。 |
传商贤士箕子勒建庙名“箕子观”。宋建设村以观为名。元更名进浩镇。清以“箕子观”谐音为今吉子现。 |
原义为羊泉之屏障,有南北两村,故分为南障,北障,后演变为北章。 |
原名“郭峰”,古代筑有烽火台又筑有小城郭,是元代任进之子昭武将军任贵的后裔居住地。 |
相传,很早以前有十个不同姓氏的人在河边居住,因此名为十家河村,后改名石家河村。 |
据明代宣德四年(1429)重修隆安寺之石碑载:后周显德元年(954),此村有边、黄、匈、辛、张、亓、左、夏八姓居住,故名八合。 |
取奉天成禄故名禄首,后演化为鹿首。 |
本村“郭”姓于清初自榆林迁来。因郭姓人具有陕北人民勤劳俭朴的美德,邻村人赞其“勤俭村”,后谐音变为“清涧”。 |
小渭(yu地方音),原名小隈(wei)村,以地形而故名(见《富县地名志》,“隈”字是指山、水等弯曲的地方)。后来谐音演变为小渭村。 |
清同治年间,伏龙左姓在此居住故名左家窑科,1912年,山东李姓迁来,更名李家窑科,简称李尧科。 |
明代为“王老村”,清代演变为“王乐村”。 |
1958年富洛合县分开时,将碾子头一分为二,分别为“新城村”和“旧城村”。 |
唐代屯磨镇是境内大镇,拥有上千口人,曾设有集会,民间有“先有屯磨镇,后有鄜州城”的说法。《鄜州志》栽,唐开国元勋尉迟敬德修建鄜州城时,曾在屯磨镇囤粮,在碾子头(今新城,旧城两村合称)碾米磨面,以供军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