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通海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通海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唐朝(南诏)、宋朝(大理国)时期,秀山街道境域曾在此设通海督治所。

元朝时期,又为临安路治所在地。

1950年,秀山街道属通海县第一区。

1954年,第一区改为城关镇。

1984年12月,更名秀山镇。

2002年4月,九街镇的金山、长河、六一、大树、万家5村和杨广镇的城郊、东村、黄龙3村划归秀山镇。

2011年1月10日,秀山镇改街道。

清朝后期,九龙街道境域为通海县东南西北中区的西区,分为上下四营。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通海县8个乡镇中的金安乡和九龙镇。

1949年12月13日,通海解放,建立了8个乡(镇),当时九街镇大部辖区在金安乡、九龙镇。

1950年2月,金安乡、九龙镇合并成立第三区。

1958年10月,第三区改为金山公社。

1961年,划分为金山、九街2公社。

1962年8月,2个公社合并为通海县第三区。

1969年3月,改为九街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为区。

1987年,区改为乡。

1997年8月,撤乡设镇。

2011年1月10日,镇改街道。

明代时期,杨广镇境域名永清乡。

清前期名东路,后期叫东区。

民国初年,为第二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东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第二区。

1955年4月,兴义乡从华宁县划归通海县。

1956年,改名五区。

1958年,改为杨广公社。

1984年,改杨广区。

1987年10月,撤区建乡1997年4月,撤乡建镇。

2002年4月,所辖城郊、黄龙、东村3村划归秀山镇。

秦始皇时,河西镇境域属直兰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益州郡。

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年)至晋,属兴古郡。

唐贞观六年(632年),置西宗州,领3县,河西居其一。

成通年间(860至873年),南诏置通海都督(今秀山街道),河西属通海都督,为步雄部。

南诏大理国期间,河西为37蛮部之休腊部。

元朝时期,改为西河州,延祐时改为兴烈县,泰定时期,改名河西县,属临安路。

明朝时期,沿称河西县。

崇祯六年(1633年),改建石城。

民国三年(1914年),属蒙自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直属云南省府,石城改为台山镇。

1953年,转属玉溪专区。

1956年,河西县并通海县设第二区西城区。

1980年,西城公社改为河西镇。

秦汉时期,四街镇境域属胜休县地。

唐宋时期,先为通海都督管辖下的部雄部,后为秀山郡管辖下的休腊部属地。

元朝时期,属河西县管辖下的一个乡。

明朝时期,属河西县所辖的东里。

清朝时期,属河西县的东区。

民国时期,为河西县的朝阳乡、东兴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河西县朝阳区和东兴区。

1950年,为河西县第一区。

1956年11月,河西、通海2县合并为杞麓县,属杞麓县第一区。

1958年11月,杞麓县与华宁县合并为通海县,区改称公社,为通海县四街公社。

1962年,属通海县第一区。

1969年,区改称四街公社。

1983年12月,公社改区。

1987年,区改乡1997年,乡改镇。

纳古,原为四街镇的一个村公所。

1988年,建立纳古回族乡。

1997年,撤乡建镇。

民国时期,里山彝族乡境域前期沿清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六区制。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八乡镇制,里山属南屏乡。

1949年12月,成立南屏乡。

1950年3月,合并南路镇(今高大乡),称第四区。

1961年,从高大公社分出,成立里山公社。

1962年,并入高大区。

1969年,撤区建立里山公社。

1980年,公社改里山区委员会、区公所。

1987年,改里山彝族乡。

清朝后期,高大傣族彝族乡境域称为通海县南区。

民国前期,沿清制。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八乡镇制,高大乡称为南路镇。

1949年12月,成立南路镇。

1950年3月,与南屏乡(今里山乡)合并为第四区。

1958年,成立普丛公社。

1961年4月,公社划小,南部称普丛公社,北部划出称里山公社。

1969年3月,区改公社,改高大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为高大区。

1987年,撤区建乡,称高大傣族彝族乡。

元朝时代,兴蒙蒙古族乡境域是蒙古骑兵后勤部队沿凤凰山分布而形成的村落,分为上营、中营、下营,老本营设在下营(下村)。

明朝时期,河西县划分为东、南、西、北4里,兴蒙归东里管理。

清朝时期,河西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区,区下设乡,四街片为东区,兴蒙为东区下属的东浦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县改设八乡(镇)制凤凰山(杞麓山)片为仙岩乡。

1951年,河西县设四区一镇,兴蒙乡属第二区称为新蒙蒙古族自治乡。

1956年11月,通海、河西2县合并,改为第二区下渔蒙古族乡。

1958年,区改为公社,乡改为管理区,兴蒙乡属西城公社下渔管理区,后改为生产大队。

1962年,改公社、生产大队制为区、社制,兴蒙乡改为下渔公社。

1969年,改下渔大队。

1980年,下渔大队改名兴蒙大队1984年1月,兴蒙大队改为兴蒙蒙古族乡。

1988年1月兴蒙蒙古族乡由河西镇划出,保留乡建制,由县政府直接领导,乡直辖村民小组。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