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浦东新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浦东新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明洪武元年(1368)设都转运盐使司松江分司于下沙,统领一至九团,其中六至九团在川沙境内,八团指合庆境域。

明正统五年(1440)七至九团属下沙三场盐课司。

清雍正三年(1725)上海县析长人乡置南汇县,八团在长人乡境域,随之隶属南汇县。

清嘉庆十年(1805)准析上海县高昌乡滨海地区和南汇北部下沙盐场及八、九团置川沙抚民厅。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划界分管隶属松江府,是为川沙设治之始。

清宣统三年(1911)即辛亥革命后,置川沙县分署,仍属松江府。

民国元年(1912)实行市、乡制,合庆为八团乡。

民国十八年(1929)改市、乡为区,合庆为第五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立区、乡、保、甲制,合庆为第四区。

1949年10月废除旧的乡保甲制,建立合庆区人民政府,辖蔡路、青墩、奚家、唐家、暮紫、三凌、龙港、合庆、虹桥、小湾、畅塘、唐墓等12个乡。

1957年撤区并乡,建合庆、蔡路乡。

1958年两乡合并成立曙光人民公社。

1959年1月红旗、曙光公社合并成小湾人民公社;同年6月小湾人民公社一分为三,成立合庆、蔡路、虹桥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重建乡、村基层组织。

川沙县撤销后,1993年1月1日隶属上海市浦东新区。

1995年12月1日根据沪府(1995)49号文改乡为镇,更名合庆镇;同年12月19日蔡路乡改为蔡路镇。

2000年5月撤销合庆镇、蔡路镇建制,建立新建制合庆镇,隶属上海市浦东新区。

唐镇地区成陆于唐末宋初。

1949年新中国成立,唐镇地区专设唐墓乡、小湾乡、虹桥乡(前为王家港乡)、新东乡、吕浜乡、暮紫乡,部分地区为张江乡、殷浜乡,分属江苏省川沙县合庆区和南汇县北蔡区管辖。

1950年唐镇的所有区域为川沙县辖地。

1957年9月撤区并乡,唐墓乡、小湾乡、虹桥乡、新东乡、吕浜乡及暮紫乡的一半,合并为虹桥乡。

1958年9月1日虹桥乡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1月1日红旗和曙光(地属合庆)两公社合并,成立小湾人民公社。

7月虹桥地区从小湾人民公社中析出,成立虹桥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14日划出虹桥公社的大众、新二(即新镇村)、吕三、唐一、唐二、唐三、唐四等7个大队和大丰大队的三个小队,张江公社的民丰大队、益丰大队一部及孙小桥公社四灶大队一部,建立唐镇人民公社。

1980年11月5日虹桥人民公社因与上海县虹桥人民公社同名,故改名为王港人民公社。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设,成立王港乡和唐镇乡。

1993年1月唐镇乡和王港乡划归浦东新区。

1995年撤乡建镇,唐镇乡改称唐镇,王港乡改称王港镇。

2000年6月唐镇、王港镇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唐镇。

北宋中期,镇域内先后筑起三条贯穿南北的海塘,倚塘形成顾路、曹路、龚路等集镇。

1949年5月川沙县成立3个乡镇联合办事处和2个区人民政府,其中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驻地顾路镇,下辖高徐、顾路、曹路3乡;第二乡镇联合办事处驻地龚路镇,下辖龚路乡。

同年10月撤销乡镇联合办事处,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改建为高徐区人民政府,驻地顾路赵桥;第二乡镇联合办事处改建为龚路区人民政府,驻地龚路镇。

1950年高徐、龚路两区合并建立顾路区人民政府,驻地顾路镇。

1953年6月顾路区人民政府改称为顾路区公所,作为川沙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57年撤区建乡,设立龚路乡、顾路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设立幸福公社(原顾路、中心乡)以及东方红公社(原龚路乡)。

1959年改设顾路、龚路两个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改龚路、顾路人民公社为龚路、顾路乡。

1993年1月龚路乡、顾路乡划归浦东新区。

1995年11月撤乡建镇,龚路、顾路由乡改镇。

2000年4月龚路镇、顾路镇撤二建一成立曹路镇,现属浦东新区,地名沿用至今。

1949年5月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洋泾区接管委员会第六办事处和第七办事处管辖,镇域时分属泾南乡、张桥乡、陆行乡等。

1950年7月洋泾区析张桥、泾南、陆行三乡各一部共12个村置金桥乡,时金桥乡总面积为6.96平方千米。

1956年1月撤销金桥、金巷、社庄三个小乡,合并建立金桥乡,隶属东郊区。

1958年8月撤并东郊、东昌两区,成立浦东县,金桥转隶浦东县。

是年5月,根据上海市农委会议“一乡一社”的原则精神,洋泾公社析分为金桥、张桥、陆行等六个人民公社。

1961年2月10日撤销金桥公社,转隶川沙县。

1961年11月原属张江公社的张浜、三桥、明星(金明)三大队划入金桥公社。

1984年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建制。

1993年1月1日撤销川沙县,金桥乡转隶浦东新区。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成立金桥镇。

2000年6月23日张桥镇、金桥镇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金桥镇。

1950年8月24日,川沙县顾路区高行乡第五、第六和第二行政村的两个小组,划归上海市高桥区高行乡。

9月撤销第二、三办事处,建立东沟乡、高行乡人民政府。

1951年10月东沟地区建立乡政权,境内置高行镇、行西、东沟、西沟乡政府。

1956年1月高桥、洋泾、杨思三区合并为东郊区,原高桥区的东沟、行西乡和高行镇合并成立新的东沟乡,原东沟乡的岳王村、解放村划归高南乡。

1957年8月东昌区和东郊区合并,建浦东县,下设东风、五一、红旗三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撤销东沟乡建制,为红旗人民公社第一和第四大队。

1959年5月撤销红旗人民公社,改建为东沟、张桥、金桥、洋泾4个人民公社。

1960年11月撤销浦东县,原浦东县农村地区合并到川沙县,境域均为川沙县。

1961年,浦东县建制撤销,东沟人民公社隶属川沙县。

1984年4月政社分设,成立东沟乡。

1992年10月隶属浦东新区。

1996年根据沪府〔1995〕50号文批复同意,高南、东沟两乡撤二建一成立东沟镇。

1998年11月高家沟村、镇南村、金高居委划归高桥镇。

2001年6月根据沪府〔2001〕20号文批复同意,东沟镇更名为高行镇。

现属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名使用至今。

1984年之前,高东、杨园为人民公社建制。

1984年政社分设,高东公社、杨园公社改称高东乡、杨园乡(人民公社建制于1987年撤销),属川沙县。

1993年属浦东新区。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高东乡、杨园乡改称高东镇、杨园镇。

2000年4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下达(2000)10号文件,对浦东新区部分建制镇进行区域调整,撤销“高东镇”、“杨园镇”建制,建置新的高东镇。

1950年初为张江乡,属南汇县北蔡区。

1950年6月部分境域划归川沙县,镇域主要有殷浜、张江、马浜、新桥、三桥、新立、三灶、四灶等小乡。

1957年9月撤北蔡区,张江、三桥、新桥、新立、马浜5个小乡合并成立张江大乡。

1958年9月张江乡成立卫星人民公社。

同年11月,江苏省的川沙、南汇、崇明等七县划归上海市,卫星人民公社隶属上海市川沙县。

是年12月,红光人民公社、卫星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合并为张江人民公社。

1959年5月撤张江人民公社(大公社),将孙桥地区红光人民公社同黄楼地区英雄人民公社合并定名为红光人民公社,张江地区属张江人民公社。

1993年1月撤川沙县建制,成立浦东新区。

张江属浦东新区。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张江更名为张江镇。

2001年11月张江、孙桥两镇撤二建一,筹建新张江镇,2002年3月成立张江镇人民政府。

至2010年6月,张江镇已撤销三联、团结、江东、瞿家等12个村建制和136个生产队建制。

宋时隐士林乐耕及其后裔来此,繁衍成为大族,分居三庄(东林、中林、西林),合称三林庄,明洪武六年(1373)设三林庄巡检司。

建文年间,范家浜开浚,汇成黄浦江,三林庄渐繁荣成镇。

解放后,1949年7月8日设三林区。

1956年2月成立三林乡。

1958年10月三林、陈行两乡合并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59年7月18日和平人民公社分成三林公社和陈行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设,建立三林乡。

1992年11月4日撤销上海县,三林乡归入闵行区。

1993年3月17日由闵行区划归浦东新区。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成立三林镇。

2000年4月10日撤销原三林镇、杨思镇,建立新的三林镇。

现归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惠南镇成陆于宋代前。

明洪武十九年(1386),明政府为抵御倭寇入侵,筑南汇城。

清雍正四年(1726),南汇建县,县治设惠南镇。

1957年建立黄路乡,开始独立建置,隶属南汇县。

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

1995年2月撤销惠南镇、惠南乡建制,成立新的惠南镇。

2003年5月撤销黄路镇和惠南镇建制,建立新的惠南镇,在黄路地区建立惠南镇社区办事处黄路工作站。

周浦之名最早见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成书的《云间志》中,当时为村。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成书的《上海志》县图上标有“周浦镇”。

境域原为东海的一部分,南北朝至唐初自西而东先后成陆。

最初隶属于昆山县。

后梁贞明元年(915)始,隶属于华亭县。

宋绍兴二年(1132),周浦即为关隘要地,设置巡检司。

元祥兴年间,隶属于上海。

清雍正四年(1726),隶属于南汇县。

1912年至1914年周浦曾设为市。

1951年11月,南汇县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周浦市建置撤销,城镇部分建立周浦镇,农村部分建立沈庄区。

沈庄区境城与周浦市时乡村部分相比,减少苏民乡和中河乡,增加渔潭乡、中心乡、横西乡、怡园乡、沿北乡和沿南乡。

在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周浦镇的境域曾几次划出部分区域归沈庄区和周浦人民公社。

至1958年,周浦镇镇区面积缩减至1.26平方千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浦镇的境域面积随着经济的发展又逐步扩展,至1989年底,周浦镇的境域面积达2.46平方千米。

随着城镇建设的需要,周浦乡吴桥村1组,周东村4组、5组,里仁村2组撤组,划归周浦镇。

1995年6月撤销原周浦镇、周浦乡建制,建立新的周浦镇,周浦镇辖区总面积22.35平方千米。

2002年周浦镇与瓦屑镇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周浦镇。

2009年撤销南汇区,周浦镇隶属浦东新区。

1950年11月为新场镇。

1956年2月成为南汇县属建制镇。

1958年9月成立新场人民公社。

1984年3月镇社分设,建立新场乡。

1994年5月撤销新场镇、新场乡建制,成立新的新场镇。

2002年7月,将原坦直镇管辖区域并入新场镇。

地名沿用至今,现归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清雍正四年(1726)建南汇县,大团地区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

宣统三年(1911)建大团乡,1929年置大团镇。

1934至1949年属南汇县第八区公所,后属南汇县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改名为大团区政府。

1956年,大团镇为南汇县属镇。

1958年末,南汇县隶属上海市。

1958年9月建立大团公社,1984年2月,撤销公社建制,建立大团乡。

1994年4月,撤销大团镇、大团乡建制,组建大团镇,实行镇管村体制;2003年5月,原大团镇、三墩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大团镇。

2009年4月,撤销南汇区建制,并入浦东新区,大团镇隶属上海市浦东新区。

2010年10月1日,大团镇人民政府驻地从永春东路10号迁至南芦公路899号。

20世纪40年代末在康家桥周边地区成立康桥村。

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成立康桥生产大队。

1984年2月实行政社分设,康桥生产大队改名为康桥村。

1992年5月南汇县人民政府在以康桥村为中心的10个建制村创立工业开发区,定名为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1994年升格为市级工业区。

同年8月撤乡建镇,康桥村所在的周西乡更名为康桥镇。

2000年7月原康桥、横沔两镇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康桥镇。

2009年撤销南汇区,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康桥镇属浦东新区,地名使用至今。

1958年9月成立下沙人民公社。

1959年7月从下沙人民公社划出一、二、十、十一(部分)、十二营,建立航头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设,下沙、航头人民公社分别改称下沙乡、航头乡。

1986年1月下沙乡为撤乡建镇试点单位,试点后撤销下沙乡建制,建立下沙镇。

1994年6月撤销航头乡建制,建立航头镇。

2002年6月撤销下沙镇、航头镇建制,建立新的航头镇。

以南宋乾道八年(1172)内捍海塘修筑为标志,祝桥镇境域渐次成陆,百姓逐渐移居,祝桥地区隶属松江府上海县。

明隆庆二年(1568),松江府清丈土地,分团编甲,造业户鱼鳞册,今祝桥地区始有五团之名,当时的祝桥境域隶于下砂盐场,仅有团灶机构而无行政建置。

民国23年(1934),南汇县合并区治,原五团乡境域隶属于南汇县第二区。

至1936年,祝桥集镇市场繁荣,成为南汇县第五大镇。

民国36年(1947)春,恢复五团乡建置。

1949年5月五团乡(祝桥地区)解放,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南汇县人民政府,祝桥、盐仓、东海地区隶属祝桥区管辖。

1958年9月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祝桥、盐仓、东海地区属东方红人民公社。

1962年3月从盐仓人民公社划出10个生产大队、祝桥人民公社划出3个生产大队,成立东海人民公社。

1984年2月实行政社分设,建立祝桥乡、盐仓乡、东海乡。

1994年9月,撤乡建镇,改名祝桥镇,实现镇管村体制。

2003年撤销原祝桥镇、盐仓镇、东海镇建制,建立新的祝桥镇。

2006年12月朝阳农场并入祝桥镇。

2011年施湾、江镇社区从川沙新镇划归祝桥镇。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