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嘉祥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嘉祥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春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猎获得麒麟,因为麒麟生活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嘉祥街道因街道办事处驻地位于嘉祥县城区而得名。 [详细]
  据旧县志记载,卧龙山因其山腰有飞振天池,甚为幽险,俗称卧龙洞,故取名为卧龙山,卧龙山街道因街道政府驻地靠卧龙山而得名。 [详细]
  据《张氏族谱》载:始祖张兴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城北二十里许安居,取村名张官寨(来历无考,现无此村)。正统年间张氏族因水患南迁固见村,清光绪三十四年《嘉祥县志》载:八十三代祖张福喜侠烈,好施予,丰年蓄粟,遇歉赈贫。正德年间知县郑瑛为表彰其事,建坊墓道,敕石赞曰:蠲粟万石,赈济邑饥,谥号万粮张。此后,万粮张逐渐代替了固见村。1949年后,简称万张。万张街道以街道办事处驻地万张村得名。 [详细]
  小王河流经村后,沿岸由造纸作坊,故称纸坊。纸坊镇因镇政府驻地纸坊村而得名。 [详细]
  曹庄南邻梁宝寺村,有一明代寺院名曰元明寺,后改称梁宝寺,系古汶邑坡南八大寺院之一,久负盛名。以往区、乡、社驻地虽在曹庄,而区划名称均以“梁宝寺”命名之,至今仍沿用。梁宝寺镇因镇政府驻地南邻梁宝寺村而得名。 [详细]
  马村镇以镇政府驻地马村而得名。马村址坐落在赵王河北岸,村东南建有赵王河大桥(今马村桥),自明朝初年,即成为漕运码头,逐渐形成集市,故有码头集之称,后演变为马村集,简称马村。 [详细]
  据1964年本《金氏家谱》载:始祖金榜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福建随驾北征,干戈止息后,退役在此屯垦,以姓氏取村名。解放前后镇驻地在金屯村,虽历经搬迁驻地,但一直沿用金屯镇。 [详细]
  据《张氏族谱》载:此村原名彦氏村,来历不详。张氏祖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此村,至明朝万历年间,张氏祖人丁兴旺,发展成为村中大户,并建起楼房,故改村名为张家楼。1949年后,简称张楼。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本县张楼公社与微山县张楼重名,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大张楼公社,村名亦改为大张楼村。大张楼镇以镇政府驻地大张楼村而得名。 [详细]
  孟姑集村有古瑞云寺,在当地颇有名声。明朝初年,瑞云寺由孟氏尼姑主持,方圆几十里去寺院烧香的人很多,并兴起集市。为做生意,先后有杨、李、姜、岳、赵等姓迁来定居,逐渐形成村庄,故取村名孟姑集。孟姑集镇以镇政府驻地孟姑集村而得名。 [详细]
  据《甘氏族谱》载:自唐高祖三年(620)汶邑有八大寺院,此寺为东大寺,寺内有老僧师兄弟二人。高祖六年,甘、曾二姓来此定居,为纪念高寿二僧,在寺院西建老僧庙堂,故称此村为老僧堂村。老僧堂镇以镇政府驻地老僧堂村而得名。 [详细]
  据《卢氏家谱》载:明朝洪武年间,以卢氏为首的部分退役官兵屯垦于重火山下,取村名卢官屯。明末,改名为重火山村。至清末,重火二字合为一体,始有煄山之称。因煄字生僻,更名为仲山。仲山镇以镇政府驻地仲山而得名。 [详细]
  据隋碑和清光绪十年碑文记载:此村始建于隋朝,依山而建,取村名遂山村。明末清初,嘉祥、巨野之民以遂山村为根据地发动反清。首领官文彩号称擎天王,率领两万余众,于清顺治元年(1644),在该村与官兵激战,文彩受伤突围。次年又依靠村北山洞作掩护奋起斗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义军虽然失败了,但影响甚大,山洞对义军起了掩护作用,为纪念这次起义,故将遂山村改为满硐。满硐镇以镇政府驻地满硐村而得名。 [详细]
  据《黄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初年,始祖黄耀德从诸城迁居此地,围村挖沟筑寨,俗称垓子,故以姓氏命名为黄垓。 [详细]
  因春秋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猎获得麒麟,因为麒麟生活之地,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