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大通县黄家寨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通县黄家寨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该社区位于黄家寨镇黄东村而得名。
因该社区位于青铝生活区内且主要负责管辖青铝驻地居民全面建设,故得此名。
始建明初。因陶家寨村边有一条小河,从西向东流经本村,因此命村名为东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改“东流”为“东柳”沿用至今。
据传,明初(1368年)有位姓陶的将军在此地安营扎寨。村以将军的姓定名陶家寨,后江南、陕西等地百姓流落到此居住,沿用陶家寨至今。1961年分为上、下陶家寨两个大队。因此村在陶家寨上半部,得名上陶家寨。
据传:明初(1363)有位姓陶的将军在此地安营扎寨,村以将军姓定名陶家寨。后江南等地百姓流落到此居住,依旧叫陶家寨。因此村在陶家寨下半部,得名下陶家寨。
据传,明洪武年间,有赵姓从江南一带迁此安家落户,并在村东修建磨房,故得名赵家磨。后将此村分为上、下两个村庄,因此村在赵家磨的上部,故名上赵家磨。
据传:明洪武(1368)年间,从江南、陕西、山西等一带迁来赵姓到此定居。在河滩修建磨房,因以得名赵家磨。村因位于下部,故名下赵家磨。
据传,此村原来就有少数藏族居住,过着半农半牧生活。后于元朝未年从江南等地迁来几户许姓回族居住,以姓得名许家寨。明洪武年间,又从陕西、山西、南京等地迁来李、张、薛等几户汉族与藏、回族杂居。清光绪二十一年,回、藏族全迁往他乡。但村名仍沿用。
据《杨氏家谱》记载,始祖系土蕃,明代就在此处筑寨居住,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村以姓得名杨家寨,沿用至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据《阿氏家谱》记载:“阿氏民众,原居住乐都县(碾伯县)东五十里老鸦城白崖子,系蒙古族阿土司后裔。于公元1594年阿继德同总兵柴国柱到宁夏,经剿宁夏叛酋哱拜。后邀携眷来西宁同居北川清水谷筑室安居,繁衍子孙。”因其姓而得其庄名阿家。
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村以地形得名。此地三山对峙,形成两沟,其一沟名大哈,一沟名小哈。村址在二沟交汇处。村民多数为从上、下柴迁来。以峡谷有水之意,取名大哈门至今。
平地庄农村居民点以地形得名。建村于民国10年(1921)。此地人户与中庄陈姓为宗族。因村庄户数多,田地远,为便于耕地,从中庄迁居此村居住。村因处在平地台上,取名平地庄。
始建于元末明初。据《陈氏家谱》记载,陈氏从安徽凤阳府迁大通平路堡清水沟门居住,村因住在此沟口上,故称为沟门。1958年以平乐乡之名更名为平乐村沿用至今。
据《索氏家谱》记载,索氏世居武威,元代迁居互助班固滩,清康熙年间,部分人迁此安居,以姓得村名。
寺尔庄村原本是陈家村的一个农村居民点,1984年政社分设时建村,因此地原藏族居住,且有一小寺遗址,故名寺尔庄。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