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地名网 > 崔家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崔家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早年村中有一小庙,庙顶上只有三垄瓦,故名“三垄瓦村”。后来崔姓人家在村西建了座小桥,名崔家桥,故以此桥名作为村名。北宋《相台志》载有崔家桥。明万历《彰德府续志》载有崔家桥集。1962年分为两个行政村,此村居南,故名“南街大队”。因重名1981年更名为崔家桥南街,沿用至今。
相曹操派大将邓艾守卫魏都邺城,邓艾在邺城周边设亭管理,故名艾亭。北宋《相台志》载有艾停(古代亭、停通用),后分为4个艾亭。清康熙年《安阳县志》载有中艾亭。因村旁有塚儿寺,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塚寺艾亭。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载有中艾亭,至今。
相曹操派大将邓艾守卫魏都邺城,邓艾在邺城周边设亭长管理,故名艾亭。北宋《相台志》载有艾停(古代亭、停通用),后分为4个艾亭。因村中十字路口有一石庙,故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石庙艾亭。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载有石艾亭,沿用至今。
明初,薛姓人家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居住建村,故名薛庄。乾隆年和民国《安阳县志》载有薛家庄。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薛庄,沿用至今。
相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地饲养战马,后百姓在此居住建村,故称曹马。北宋《相台志》载有曹马,明《河南总志·彰德府·古迹》载有曹马里,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曹马村,后以村中佛爷庙为界分为两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西曹马,沿用至今。
相东汉末年曹操在此地饲养战马,后百姓在此居住建村故称曹马。北宋《相台志》载有曹马。明《河南总志·彰德府·古迹》载有曹马里。清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曹马村。后以村中佛爷庙为界分为两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有东曹马。
早年宋氏在此居住建村屯田,以姓氏得名宋村。北宋《相台志》载有宋村。清朝至民国初,因移民等原因在宋村屯西南发展为13个冠以不同姓氏的宋村,又因此村康姓居多,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康宋村,名称沿用至今。
相村名以姓氏命名,韩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临近宋村,故以姓氏得名韩宋村,至今。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宋村。
相村名以姓氏命名,因李姓居多,故称李宋村。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宋村。
相段姓始祖移此定居建村,因临近宋村,故以姓氏得名段宋村。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宋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段宋村,沿用至今。
早年宋氏在此居住建村屯田,故名宋村。北宋《相台志》载有宋村。清朝至民国初,因移民等原因在宋村屯西南发展为13个冠以不同姓氏的宋村,又因此村苏姓居多,故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苏宋村,沿用至今。
据《嘉靖彰德府志》卷八第二十五页村名记载:宋时称宋村。相村名以姓氏命名,郭姓先祖迁此定居建村,因临宋村,故以姓氏得名郭宋村,沿用至今。
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路宋村。明洪武年间,路姓先祖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临近宋村,故以姓氏得名路宋村,至今。
据早年宋氏始祖在此居住建村,以姓氏得名宋村,后演变为宋村屯,沿用至今。北宋《相台志》载有宋村。民国《续安阳县志》改称宋村屯。
因此村地势较高,故名。北宋《相台志》载有高村。清康熙年、乾隆年《安阳县志》载有小高村。1985年《安阳县标准地名手册》为高村至今。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