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芦村镇 | 隶属:袁州区 |
行政代码:360902111 | 代码前6位:360902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795 | 邮政编码:336000 |
车牌代码:赣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44.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万人 |
人口密度:536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驻地:五星村栗村街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1949年冬设栗村、芦村、韩塘、集凤、荆桥、双江、湖塘7个乡农会。“芦”:处指芦茅;“村”:此处指村庄;“芦村”意为在芦茅从生地建成的村庄。后因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4年3月,芦村镇被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23年度江西省卫生乡镇。
基本介绍:
芦村乡地处市区的东北面,西与三阳交界,南与渥江比邻,东与分宜杨桥、洋江相连,北与柏木、寨下接壤。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分管辖11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896人,总劳动力9400余人,境内设有公安、邮政、电信、电管、工商、银行、医疗、教育等16个职能服务单位。交通便利,宜春——分宜二级柏油公路穿境而过。距市、区18公里,距320国道5公里,距高速公路10公里,环境优美,2000年曾获国家百家绿化优胜乡镇称号,气候宜人。这里农副产品丰富,盛产蜜柑及各类水果,享有种养之乡之美称。
全乡总耕地面积17900亩,其中水田15690亩,旱地2210亩,水塘面积1200亩。山林面积4.9万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分属复兴、善西2乡。
1949年冬设栗村、芦村、韩塘、集凤、荆桥、双江、湖塘7个乡农会,属三阳区。
1950年调整为芦村、韩塘、双江、荆桥4个乡。
1954年改属寨下区。
1957年并为芦村乡。
1958年成立芦村人民公社。
1961年分为芦村、韩塘2个公社,复属三阳区。
1962年划为芦村、湖塘、双江、韩塘、荆桥、集凤、下洲7个公社,分属三阳、寨下区。
1968年合为芦村公社。
1983年改设芦村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五星”取自“五星红旗”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复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三阳区为芦村农会,1950年属芦村乡,1956年属棠梅乡,1958…[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后原有老栗树,名老栗下,栗简为立。该地名自1983年得名后沿用至今。其历史沿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复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三阳区芦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有很多芦茅,且干旱缺水,故名芦,简为布。…[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湖塘”意为“村南临湖溪,北有水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善西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双善区为湖塘农会,1950年属寨下区双江农会,1954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双江”意为地处两河汇合处。该地名自1983年得名后沿用至今。其历史沿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善西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双善区为双江农会,1…[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泉水塘水冷名寒塘,近音传为韩塘。该地名自1983年得名后沿用至今。其历史沿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善西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双善区为韩塘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黄荆姑娘为了大家方便,牺牲自己,变成桥,人们为了纪念她,把桥取名黄荆桥,后简为荆桥,又把桥名变成地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浒坑”的含义为“村位处山坑,原有虎,名虎坑。同音演变为浒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四周有七座小山头围集,后龙山是凤形,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