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蔡桥镇 | 隶属:滨海县 |
行政代码:320922102 | 代码前6位:320922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万人 |
人口密度:约62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蔡桥镇以驻地蔡家桥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17年12月,江苏省爱卫会命名蔡桥镇为2017年度江苏省卫生镇(村)。
基本介绍:
蔡桥,原名蔡家桥,得名于老王圩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滨海县东南隅,苏北灌溉总渠,南依射阳河,东邻五汛镇,西与正洪、通榆二镇接壤,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现辖1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万人。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909万元,财政收入1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3元。
【自然条件】
地处北温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夹于射阳河和苏北灌溉总渠两大水系之间,土质肥沃,水域资源丰富,素有滨海小江南之称。
【基础设施】
交通:东西有S328公路横穿北境,西起淮阴,东至黄海滩涂,中联204国道;腹部有射阳河至滨海
历史沿革:
1958年与正红、五汛、獐沟、陈铸、通榆等8乡组建蔡桥正红公社,1959年分设蔡桥公社,1983年改称蔡桥乡,1989年改称蔡桥镇。
沿用至今。
康熙年间,蔡姓族人于发财沟上建一木桥,称之为蔡家桥,后沿为村名,简称蔡桥。1958年,建立蔡桥大队、前锋大队。1966年,前锋大队更名为前丰大队,19…[详细]
清代因靠近荡尖港而命名为荡尖,后因书写方便更名为当尖。1958年,建立荡尖大队。1983年,荡尖大队改称当尖村。2001年,改称当尖居委会。2003年…[详细]
明成化七年,此处为制盐的灶区,位于靠海的一片柴滩尖头边,因此被称为锅尖,滨海方言谐音官尖。1958年,建立官尖大队、大众大队、鹿洼大队。因县内重名,1…[详细]
寓意得胜归来。1958年,建立大滩大队、东舍大队。1983年,分别改称大滩村、东舍村。2001年,两村合并时得名。…[详细]
明末此地有一小港,后来穆姓族人迁居于此建庄为穆家港,1958年建队时简写更名为木港。1983年,体改时由木港大队改设为木港村委会。2001年,撤销木港…[详细]
清朝中后期,此地为荒滩,1958年建队时取名东滩。1958年,建队时,因大队位于东滩地而取名东滩大队,以境内前三岔自然村取名前岔大队。因县内重名,19…[详细]
以境内很早以前的三岔路口。王姓等在此落户建庄,取名三岔庄而得名。1958年,建立三岔大队、合心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合心大队更名为徐庄大队。1…[详细]
寓意做社会主义新农民。1958年,建立新民大队、吴蛮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2001年,新民村委会、吴蛮村委会合并为新的新民村委会。…[详细]
位于大洼子东侧,故取名。1958年,建立洼东大队、大洼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2001年,大洼村委会,洼东村委会合并为新的洼东村委会。…[详细]
因附近有一大洼子而得名。1958年,建立糜滩大队、联合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分别改称洼南大队、河浜大队。1983年,分别改洼南村委会、河浜村委…[详细]
取永远富裕之意。1958年,建立丰裕大队、中心大队、三层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丰裕大队、中心大队分改称洼北大队、石庄大队。1983年,洼北大队…[详细]
1958年建队时,由新庄、南沙两村合并而成,以两村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1958年,建立新沙大队、徐滩大队。1983年,体改时得名。2001年,徐滩村…[详细]
取土地肥沃之意。1966年,以跃进路为界,将徐洼大队一分为二,象征性取名旭日大队,将原良洼大队一分为二,取名东升大队。1983年,分别改称旭日村委会、…[详细]
清乾隆年间,黄河在陈家浦决堤,洋道多被淤塞,登高向东眺望,地貌由高到底一层叠一层,人们便将沿洋新设的村庄称为四层。每三里设一层。1958年,建立四层大…[详细]
明朝中期此地有一条名为大汛港的自然河道,后来村民在此落户兴庄,庄子以大汛港为名。1958年,建立一心大队、顺港大队、大汛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详细]
境内东墩自然村曾为盐阜区第二联立中学校址,以此取名。1958年,建立东墩大队、复兴大队。因县内重名,1981年,复兴大队更名为兴旺大队。1983年,东…[详细]
此地早先是一户地主家的土地,面积共有十四顷,建村后就以十四顷为名字。1958年,建立丰余大队、联众大队。1983年,改称丰余村委会、联众村委会。2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