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团风镇 | 隶属:团风县 |
行政代码:421121100 | 代码前6位:421121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3.6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6万人 |
人口密度:34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3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旧时此处港口条件优越常有船只在此避风得名。
王亚南(1901~1969),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碧辉。团风镇王家坊人。早年丧母,12岁时父亲去世,得哥哥支持,到县城黄州读高等小学。1916年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第一中学。1922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王学习刻苦…… 王亚南详细信息++
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其出生于小康家庭,5岁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黄州高等小学堂,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 包惠僧详细信息++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团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1、团风镇是团风县城关镇,自唐穴时期而得名,是一座古老的集镇。团风古时称“乌林镇、乌龙镇”。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举水河入江处的平原湖区。全镇版图面积103.62平方公里,镇区面积6.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分布在东经114°46′—114°56′,北纬30°35′—30°42′西北与武汉市新州区毗邻,西南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南与黄州区接壤,东与淋山河镇、方高坪镇、回龙山镇相交。紧依京九铁路,106.318国道,团黄公路,江北一级公路、大广北高速公路横贯腹地,具有长江优越的水运条件,是一个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的鄂东重镇。古时素有“小汉口”之称,为“三黄两圻罗麻广,安徽,河南连九江”的通衢大驿(即三省九县通衢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团风镇境域属楚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后,属黄冈县。
明洪武初年,团风为镇。
1949年,属黄冈县第一区。
1959年,改为团风公社。
1976年,改为团风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代时期有“感化河”与“旧洲长河”在团风口大码头汇合入长江,此地在汇合后的河道西岸,得名“河西岸”。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团风历来墩子多,曾布满坪江新陆。上寨境内最多,有八墩:项家墩、八卦墩、钱家墩、王家墩、夏家墩、纪家墩、观音墩、方家墩。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贾…[详细]
区划代码:~0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金锣港以前是个荒湖滩,据说曾有金、罗两姓人在一条长港的两岸建村居住,故名“金罗港”,后演变为“金锣港”。解放初期,金锣港是个荒湖滩;1951年黄冈县在…[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地片西南临长江内江,明、清时期为黄冈县北路交通要道,设有“急递铺”,有铺司、驿司、铺兵和邮亭等,故得名临江铺,明初即称此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是罗、霍两姓人居住的沙洲,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东弦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传明崇祯年间,鄂城有一个名叫方泰才的人为避祸,骑着一头白牛游过长江对岸,选择该地一土墩居住,得名方家墩。明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位于黄草湖地片内,故名。1971年因兴建牛车河水库迁来此地居住,原属金锣港农场六大队;1975年划属团风公社,更名为金锣港大队;1981年以其地处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居民点有座桥,原名死八桥,明初期间,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出征,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交战,朱大获全胜,回京经新洲路过此桥,闻桥名不雅,更名“得胜桥”,意为…[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域内张姓居民居多,且以烧窑为生,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一罗姓人在此从事砖瓦窑业经营,故名。所在地原属团风公社原种场;1984年恢复区、镇建制后属团风镇,建罗家窑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团风镇;199…[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域内有一座寺庙名为“来龙寺”,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花园铺居民点,故名。据明吏部尚书詹同避难时在此居住,修建了一所花园。后来此地又设驿站,开设店铺,逐渐形成集市,故称花园铺。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白鹤林居民点,故名。明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一地片名为马跑咀,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詹家湖西端的土墩上,原有龙王庙,故名龙王墩。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东弦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原有一古庙,地处江边,可眺望长江,名为江宇庙,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一湖,面积大,约十里长,属湖区,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四周乡邻商贸集聚地,尤以铁匠铺闻名,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赤山桥居民点,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内有一地片,位于何家湖西边的孤山咀上,形似鼻子,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片原属严姓富户所有,故名。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县…[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慕义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黄州府黄冈县厢坊乡;民国时期属黄冈县第二区;解放初期属黄冈县第一区;1951年属黄冈县第一区;1956年属黄冈县蓄洪垦殖区;1957年属黄冈…[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为移民新村,2010年因南水北调工程,十堰市郧县安阳镇部分村民,搬迁至团风县团风镇,在结合两地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特征以及群众意愿下,为纪念故土,命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十堰市郧县安阳镇移民搬迁安置到团风镇黄湖农场定居,为纪念故乡,移民沿用原名,故名。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从十堰市郧县安阳镇龙门堂…[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俗称而命名,同时也以美好寓意命名,家园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片区,在当地百姓自称中,常称自己是“家园的”。同时又有共建美好家园之意,故名。2021年团风县…[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为移民搬迁户,位于湖的西边,故名。2021年团风县行政村布局调整,西湖农场与乡农场合并,命名为西湖村。…[详细]
王亚南(1901~1969),原名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碧辉。团风镇王家坊人。早年丧母,12岁时父亲去世,得哥哥支持,到县城黄州读高等小学。1916年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第一中学。1922
张荆野(1864-1922),字凤巢,号石渠、翼轸。团风镇严家咀人。1897年擢为拔贡,赴京任八旗官学教习。同年,由教习考取同文馆第一名,授俄文馆汉文教习。1909年放江苏候补知县,差委南京下关、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