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拖市镇 | 隶属:天门市 |
行政代码:429006101 | 代码前6位:429006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28 | 邮政编码:431700 |
车牌代码:鄂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4万人 |
人口密度:63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拖市镇原名拖船埠,拖船埠的地名传说有二:一说天门河在此弯曲狭窄,加之夏场河水由此流入天门河,水流湍急,摆渡困难,渡船摆渡只能用铁索往返拉渡,故称拖船埠;二说此地原名邻里铺,清咸丰二年(1852年),钟祥狮子口溃口,此地连淹七年,民不聊生。一天,修堤官员的座船至此停泊,老百姓把官船拖上岸来,要求修复溃口堤段,修堤官无奈,只好答应修复。老百姓才将官船拖下水,故称拖船埠。
荣誉排行: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拖市镇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基本介绍:
天门市辖乡。1949年为潜江县第一区,1955年划归天门市县辖,分属张港,多宝两区管辖,1975年设拖市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拖市乡。位于市境西北部,天门河西岸,距市区32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7.4万。有公路南至赵台接荷(包湖)沙(洋)公路。辖梅河、王福、金滩、拖市、周堤、横河、金窑、新集、陈桥、丁云、中心、南河、直河、双河、易家河、太平店、同宜、大桥、严家沟、张家湾、徐集、陈营、禾场、梁场、严庙、佘湖、同兴场、丁仗、五岭、许场、夏场、三垱、黄流、官沟、福南、张丰、吴洲、牯水、百土地、赵台、庙河4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棉花。乡镇企业以商贸、化工、粮棉加工为主。
文化旅游:
拖市镇夏家场一带,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主力回旋作战和天京潜特区、天潜县委活动集踞的中心地带之一,这里的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有较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在县区乡地方党政军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潜江县第一区。
1955年划归天门县辖,分属张港、多宝两区管辖。
1975年设拖市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拖市乡,2004年镇政府驻拖船埠。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天门河在此弯曲狭窄,加之夏场河水由此流入天门河;水流湍急,摆渡困难,渡船摆渡只能用铁索往返拉渡,故称拖船埠,村民在此居住,故得名拖市村。自隋大业三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金窑,原名为“经窑”,由窑湾村和贾氏经营合名而成。后来人们出于祈盼发财的愿望,故将“经窑”变成了“金窑”,此名沿袭至今,故名金窑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村有一条小河与拖市河垂直相邻,村民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故名横河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历史上当地村民为了防御洪水保护田庄,百姓在村周围修筑了一个土圈子堤,堤内村民大多姓周,故名周堤村。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相传此地有一名叫王福垴的人,在周围很有名气,故村名为王福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中有一条河名为梅家河,村民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故名梅河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赵姓居多而形成村落,赵台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金滩乡,为赵家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村名农科村因重名,1980年依据本辖区内肖家沟河边曾建有一古庙,取名庙河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集市、村落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因解放初期最早在此兴建一集市,形成村落,故名新集。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苗丰村是湖北省天门市拖市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丁姓居民最早在此成军营形态建房居住形成村落,故名丁家营,为书写方便故将“营”写成“云”。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南河和新集的中间位置形成村落,故名中心村。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南河乡,…[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沿河居民最早在龙晶河、南河南岸形成村落,故名南河。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南河乡…[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龙晶河与南河两条河从村边流过,居民依河建房,形成村落,故名双河。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由于七、八组之间在解放前有一座较大的两孔石桥形成村名。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大…[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陈姓居民最早在此成军营状居住,形成村落,故名陈营。(为书写方便,“营""和“云”同用)。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将陈营村、徐集村合并,…[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何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兴建集市,形成村落,故名何场村。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梁北…[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梁姓居民最早在此兴建集市形成村落,故名梁场。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梁场乡,为梁…[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严姓居名最早在此建庙形成村落,故名严庙村。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严庙乡,为严…[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丁姓居民最早在此兴建集镇居住形成村落,故名丁仗村。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许场…[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许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建集市,形成村落,故名许场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黄流沟从东到西贯穿全境,故名黄流村。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夏场乡,为黄流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地干旱缺水,人畜饮水困难,当地一在外官员出资开挖了一条水沟,百姓为纪念此事,便将此沟取名为官沟,村名由此产生。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有一张家泓,“泓”谐音“丰”,“丰”含丰硕、丰收之义,故名张丰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夏姓人家最早在此居住、繁衍形成村落,故名夏场村民委员会。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地势高,为渔民、船家宿营的洲子,后来吴姓人家在此居住,依吴家洲而得名吴洲村。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此村境内有一庙宇为“白土地庙”,香火甚浓,村民在此周围居住,形成村落,故得名。自隋大业三年(607年)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辖区内有牯水泓而得名牯水村。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县第四区。1949年属潜江县新一区螺丝乡,为牯水村;1955年…[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沿夏场河南北两岸居住形成村落,人们为了生活和灌溉用水,在河上筑有三条土垱挡水,故名三垱。自隋大业三年(607)设立京山县后一直为其所辖,民国属京山…[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由原丹江口市土台乡(现龙山镇)岭西村、彭家沟村、龙山山村等九个村迁移至此合并为彭家沟新村。2010年前属丹江口市土台乡(现龙山镇),2010年9月因…[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由原丹江口市土台乡(现龙山镇)龙山咀村和彭家河村迁移至此合并,因顾念移民思乡思亲之情,故命名为龙山新村。2010年前属丹江口市…[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由原郧西县迁移至苗子湖农场一中队,故命名为郧西村。2010年前属郧西县河夹镇、涧池乡,2010年9月因南水北调工程由原郧西县河…[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18年,根据市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将太平村、同宜村合并,新建制村命名为太平村,办公地点设在原同宜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朱国南(1923—1948),湖北天门拖市镇梅河村人。幼时读私塾,断断续续八年后辍学务农。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拖市一带的基干队长,地下党的支部书记,天京
林祖成(1921—1945),湖北天门拖市镇庙河村人。1944年春参加抗日游击斗争,不久调任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通讯班通讯员,1945年春编入新四军五师四十四团一营二连二排当战士。同年8月参加攻打吴刘新
丁心才(1922—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五岭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任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通讯班班长。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斗争,于1946年6月在杨家台掩护天京潜指挥部转移,在一次战斗中
简作寿(1918—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白土地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曾任乡村赤卫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潜北区自卫中队队长、农救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参加反内战,1946年6月被敌夏场乡公所刘锡禄捕
曾祥连(1926—1947),湖北天门拖市镇严庙村人。1943年11月在天京潜县参加抗日不久,编入新四军五师四十四团二营四连任战士。1945年夏参加了石家河围困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投入反内战斗争。194
蒋在祥(1922—1946),湖北天门拖市镇夏场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在天京潜县潜北区任区中队基干队长,吴虾中心乡工作队员,潜北区武工队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反内
赵道录(1910—1944),湖北天门拖市镇严庙村人。1944年1月在本地参加革命不久,调入襄河军分区教导团学习,结业后任襄南指挥部独立大队警卫战士。转战襄北天京潜县后编入襄北军分区警卫连。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