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骆驼坳镇 | 隶属:罗田县 |
行政代码:421123101 | 代码前6位:421123 |
行政区域:湖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713 | 邮政编码:438000 |
车牌代码:鄂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8万人 |
人口密度:39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形似骆驼双峰得名。
基本介绍:
骆驼坳镇于1987年撤区建镇,地处罗田县城南部,与本县凤山镇、白莲河乡相毗邻,与浠水县关口镇、团陂镇相接壤。全镇辖27个行政村,8600户步3.8 万人, 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山林面积7万亩。镇区距罗田县城仅5公里之遥,素有罗田南大门之称。
骆驼坳镇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地势呈丘陵分布,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盛产板栗、蚕茧、药材、 茶叶、桐油、蜂蜜、水产、蔬菜、玉米、水果等经济作物。“驼峰春”精制茶获省“陆羽杯”名茶金奖,出口海外;白厂丝、中药材、桐油、蜂蜜远销香港和日本。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芝麻点花岗石品位高、质量忧,蕴藏量达300万立方,可供开发5
历史沿革:
1952年,划归罗田县为第一区。
1958年,建骆驼坳公社。
1975年,成立骆驼坳大公社。
1984年,更名为骆驼坳区。
1987年,撤区并乡更名为骆驼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文昌阁”指此地的一座文庙。2014年成立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命名。因是涂姓家族聚居地,故而得名。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十里铺乡;1952年属第…[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骆驼坳乡;1952年属第一区(骆驼坳)骆驼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卢家坳乡;1952年属第一区(骆驼坳)卢家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学堂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学堂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教学场所命名。因居民点建在昔年瞿姓人开办的一所学堂的附近,故而得名。清朝时期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山脉形似一匹静卧的骆驼,故而得名。明、清时期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骆驼坳乡;1952年属第一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骆驼乡;1952年属第一区(骆驼坳)骆驼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区…[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数城关区骆驼坳乡;1952年属第一区骆驼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区骆驼坳乡…[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昔年叶姓在此聚居,居住地四面环山,形同围圈,故而得名。明、清时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9年属城关区叶家圈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以樊姓为主,居住点建在山谷中的一条狭长地带处,故而得名。因“樊”与“凡”谐音,后误写为凡家冲村。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地势高,如果在雨后初晴,万里无云的早晨,后山朱峰上能望到长江,故而得名。明、清时期均属奉泰乡;民国二十三年(1939)属第一区南清武联保;194…[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严家坳;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严家坳乡;1955年属骆…[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学堂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严家坳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严家坳乡;1955年属…[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严家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区严家坳乡;1958年属火…[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严家坳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严家坳乡;1955年属骆驼坳区严家…[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多为夏姓,聚居于山谷中一条狭长地带处,故而得名。清朝时属浠水县上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二区;1949年属浠水县关口区严家坳乡;1…[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以彭姓为主,且房屋建在四面环山,中间有小块平地之处,故而得名。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多为胡姓,聚居于山谷中一条狭长地带处,故而得名。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感应乡;19…[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感应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感应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感应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感应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感应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感应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田陂区三港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三港乡;1955年属骆…[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陂区感应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三港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三港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三港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属浠水县团陂区三港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三港乡;1955年属骆驼坳…[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属浠水县北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浠水县第五区;1949年属浠水县团陂区感应乡;1952年属罗田县第一区(骆驼坳)感应乡;1955年属骆驼…[详细]
“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 本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